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46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各部分的直径均相等,所述发热管包括发热部和冷端,所述发热部的两端设有冷端,所述冷端远离发热部的一端表面设有铝涂层,所述冷端上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冷端中部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夹板,所述发热管的铝涂层部位位于固定组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硅碳棒作为电热元件,能够达到的温度高,不易氧化,使用寿命长,而且采用等直径的方式进行设置,能够在高温炉中进行多个硅碳棒排列布置,能够更好地满足对粉末冶金等特殊场合的高温加热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
本技术属于电热元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
技术介绍
电热元件产品类别繁多,常规品种,电热合金,电热材料,微波加热装置,电磁感应热装置,电热线,电热板,电热带,电热缆,电热盘,电热偶,电加热圈,电热棒,电伴热带,电加热芯,云母发热片,陶瓷发热片,钨钼制品,钼粉,钨条,电热丝等。而现有技术中,高温电热炉中电热元件多为金属电热元件,当需要进行高温操作时,其达到的温度相对较低,受热不均匀,且容易氧化,特别是对于粉末冶金等需要特高温的场景,金属电热元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其采用硅碳棒作为电热元件,能够达到的温度高,不易氧化,使用寿命长,而且采用等直径的方式进行设置,能够在高温炉中进行多个硅碳棒排列布置,能够更好地满足对粉末冶金等特殊场合的高温加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各部分的直径均相等,所述发热管包括发热部和冷端,所述发热部的两端设有冷端,所述冷端远离发热部的一端表面设有铝涂层,所述冷端上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冷端中部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夹板,所述发热管的铝涂层部位位于固定组件的内部,且所述铝涂层表面连接有铝丝编织带,所述铝丝编织带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夹板延伸到连线盒内,所述连线盒位于所述上夹板的上端一侧。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下夹板、螺栓,所述上夹板的下端一侧设有第一下凹块,所述下夹板的上端一侧设有第一上凹块,所述冷端位于所述第一下凹块、第一上凹块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凹块、第一上凹块与冷端接触的面均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表面均设置有花纹或者凸起。优选的,所述上夹板的下端中部设有第二下凹块,所述下夹板的上端中部设有第二上凹块,所述铝涂层部位上的铝丝编织带位于所述第二下凹块、第二上凹块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下凹块、第二上凹块与铝丝编织带接触的面均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表面均设置有花纹或者凸起。优选的,所述铝丝编织带的长度不小于冷端的长度。优选的,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第一下凹块、第一上凹块设有同轴的第二通孔,所述螺栓经所述第二通孔固定所述上夹板、下夹板。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呈一排等间隔的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连线盒中上部与中下部能够分离,所述连线盒的上下端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有与其配套的螺帽接线端子。优选的,所述上夹板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中部设有连接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其采用硅碳棒作为电热元件,能够达到的温度高,不易氧化,使用寿命长,而且采用等直径的方式进行设置,能够在高温炉中进行多个硅碳棒排列布置,能够更好地满足对粉末冶金等特殊场合的高温加热要求。(2)本技术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通孔,从而方便调节两端固定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兼容电加热设备两侧长度与等直径硅碳棒长度存在误差的情况。本技术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连线盒,从而能够使铝丝编织带在连线盒内部与电源线连接,因此,连线盒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3)本技术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在上夹板的两侧设置固定件,从而方便该硅碳棒的安装,同时也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4)本技术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在弧形槽、第二弧形槽表面设置有花纹或者凸起,能够增加固定组件与硅碳棒之间的作用力,使装置更加易于固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发热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部冷端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图中:1、发热管;2、发热部;3、冷端;4、第一通孔;5、铝涂层;6、固定组件;7、上夹板;8、下夹板;9、螺栓;10、第一下凹块;11、第一上凹块;12、第二下凹块;13、第二上凹块;14、铝丝编织带;15、连线盒;16、螺帽接线端子;17、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包括发热管1,所述发热管1各部分的直径均相等,所述发热管1包括发热部2和冷端3,所述发热部2的两端设有冷端3,所述冷端3远离发热部2的一端表面设有铝涂层5,所述冷端3上均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冷端3中部连接有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上夹板7,所述发热管1的铝涂层5部位位于固定组件6的内部,且所述铝涂层5表面连接有铝丝编织带14,所述铝丝编织带14绕铝涂层5一圈,缠绕在铝涂层5表面,所述铝丝编织带1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夹板7延伸到连线盒15内,所述连线盒15位于所述上夹板7的上端一侧,该侧为远离发热部2的一侧。以下所述,均为发热部2左侧冷端3的结构,所述发热部2右侧的冷端3结构与其相同;作为最优,所述发热管1的总长度为2413mm,所述发热部2的长度为1575mm,所述冷端3的长度为419mm,所述发热管1为等直径硅碳棒,其直径为54mm。通过设置固定组件6和连线盒15,从而能够使铝丝编织带14在连线盒15内部与电源线连接,因此,连线盒15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所述固定组件6还包括下夹板8、螺栓9,所述上夹板7的下端一侧设有第一下凹块10,所述下夹板8的上端一侧设有第一上凹块11,所述第一上凹块11位于第一下凹块10的正下方,所述侧面为靠近发热部2的一侧,所述冷端3位于所述第一下凹块10、第一上凹块11之间。通过该设置,第一下凹块10、第一上凹块11用于夹持固定发热管1。所述第一下凹块10、第一上凹块1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包括发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1)各部分的直径均相等,所述发热管(1)包括发热部(2)和冷端(3),所述发热部(2)的两端设有冷端(3),所述冷端(3)远离发热部(2)的一端表面设有铝涂层(5),所述冷端(3)上均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冷端(3)中部连接有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上夹板(7),所述发热管(1)的铝涂层(5)部位位于固定组件(6)的内部,且所述铝涂层(5)表面连接有铝丝编织带(14),所述铝丝编织带(1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夹板(7)延伸到连线盒(15)内,所述连线盒(15)位于所述上夹板(7)的上端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包括发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1)各部分的直径均相等,所述发热管(1)包括发热部(2)和冷端(3),所述发热部(2)的两端设有冷端(3),所述冷端(3)远离发热部(2)的一端表面设有铝涂层(5),所述冷端(3)上均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冷端(3)中部连接有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上夹板(7),所述发热管(1)的铝涂层(5)部位位于固定组件(6)的内部,且所述铝涂层(5)表面连接有铝丝编织带(14),所述铝丝编织带(1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上夹板(7)延伸到连线盒(15)内,所述连线盒(15)位于所述上夹板(7)的上端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还包括下夹板(8)、螺栓(9),所述上夹板(7)的下端一侧设有第一下凹块(10),所述下夹板(8)的上端一侧设有第一上凹块(11),所述冷端(3)位于所述第一下凹块(10)、第一上凹块(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等直径硅碳棒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辉陈章有陈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嵩山电热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