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拾器夹料机构及级进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00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拾器夹料机构及级进模,该端拾器夹料机构包括:固定块;驱动单元,包括壳体和动力元件,壳体安装在固定块上,动力元件设置在壳体上;夹头,包括第一至第三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分别位于第二连接端的两侧,其中,第一连接端与动力元件相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壳体旋转连接,第三连接端设有压紧块,动力元件可驱动第一连接端滑动,带动第三连接端和压紧块绕第二连接端旋转;支架,设置在壳体的前端;其中,夹头具有打开位和夹料位,当夹头处于打开位时,压紧块与支架相互远离打开,当夹头处于夹料位时,压紧块与支架相互靠近并夹紧零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传送的位置精确度高,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拾器夹料机构及级进模
本技术涉及夹料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端拾器夹料机构及级进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级进模具有生产效率高,零件传输速度快等优点;但是,零件在快速传输过程中易出现传送位置不精确,零件跳动及夹料机构与模具中辅助部件产生干涉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传送位置精确、零件不会产生跳动、避免了干涉的端拾器夹料机构及级进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提供的端拾器夹料机构,其包括:固定块;驱动单元,包括壳体和动力元件,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动力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夹头,包括第一至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动力元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设有压紧块,所述动力元件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端滑动,带动第三连接端和压紧块绕所述第二连接端旋转;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其中,所述夹头具有打开位和夹料位,当所述夹头处于打开位时,所述压紧块与所述支架相互远离打开,当所述夹头处于夹料位时,所述压紧块与所述支架相互靠近并夹紧零件。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元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夹头的第一连接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头的第一连接端处设有倾斜设置的腰型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设有导正销,所述导正销与所述腰型孔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夹头的第二连接端处设有销钉,所述夹头经所述销钉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紧块的外部包覆有聚氨酯层。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的直径为30-50mm。进一步地,当所述夹头处于打开位时,所述压紧块与所述支架相互远离打开的夹角为50°-6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级进模,其包括端拾器夹料机构、传送带和多个工位模具,所述端拾器夹料机构安装在所述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设置在多个所述工位模具的边侧,且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端拾器夹料机构将零件从当前工位模具转移至下一个工位模具上。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端拾器夹料机构相对于所述工位模具可进行上下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动力元件驱动夹头的第一连接端滑动,带动第三连接端和压紧块绕第二连接端旋转,实现夹头的打开位和夹料位的切换,其能根据需要夹紧或松开零件,并将零件从级进模的当前工位传送至下一工位,其不仅传送的位置精确度高,避免了零件的跳动,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端拾器夹料机构的处于打开位的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的端拾器夹料机构的处于夹料位的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端拾器夹料机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级进模中的工位模具的分布图;图5是本技术的端拾器夹料机构在级进模中的取件流程图;图6是本技术的端拾器夹料机构在级进模中的放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的端拾器夹料机构,其包括:固定块1;驱动单元2,包括壳体21和动力元件22,所述壳体21安装在所述固定块1上,所述动力元件22固定在所述壳体21上;夹头3,包括第一至第三连接端(31-33),所述第一连接端31与所述第三连接端3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32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31与所述动力元件22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32与所述壳体21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33设有压紧块34,所述动力元件22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端31滑动,带动第三连接端33和压紧块34绕所述第二连接端32旋转;支架4,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前端;其中,所述夹头3具有打开位和夹料位,当所述夹头3处于打开位时,所述压紧块34与所述支架4相互远离打开,当所述夹头3处于夹料位时,所述压紧块34与所述支架4相互靠近并夹紧零件7。本技术通过动力元件22驱动夹头3的第一连接端31滑动,带动第三连接端33和压紧块34绕第二连接端32旋转,实现夹头3的打开位和夹料位的切换,其能根据需要夹紧或松开零件7,并将零件7从级进模的当前工位传送至下一工位,其不仅传送的位置精确度高,避免了零件的跳动,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元件22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夹头3的第一连接端31相连接。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动力元件22还可以为液压缸等元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头3的第一连接端31处设有倾斜设置的腰型孔35,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设有导正销36,所述导正销36与所述腰型孔35相配合。具体地,当气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或缩回时,会带动导正销36在腰型孔35中向前或向后滑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接端33绕所述第二连接端32进逆时针或顺时针行旋转。可选地,所述夹头3的第二连接端32处设有销钉37,所述夹头3经所述销钉37与所述壳体21旋转连接。本技术中,销钉37起到旋转轴的旋转限位作用,使第一连接端31和第三连接端33绕销钉37旋转。可选地,所述压紧块34的外部包覆有聚氨酯层38,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压紧块34的外部还可以包覆橡胶层等保护层,其可以避免在夹料过程中砸伤零件。可选地,所述气缸的直径为30-50mm,其不但能保证夹紧力,而且也避免夹紧力太大砸伤零件。可选地,当所述夹头3处于打开位时,所述压紧块34与所述支架4相互远离打开的夹角为50°-60°。这样不单提高了夹头3对零件的适应性,而且减小了夹料机构与零件产生干涉的风险。可选地,所述壳体21通过螺栓5与所述固定块1相连接。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壳体21还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与所述固定块1相连接。参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拾器夹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块;/n驱动单元,包括壳体和动力元件,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动力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n夹头,包括第一至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动力元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设有压紧块,所述动力元件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端滑动,带动第三连接端和压紧块绕所述第二连接端旋转;/n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n其中,所述夹头具有打开位和夹料位,当所述夹头处于打开位时,所述压紧块与所述支架相互远离打开,当所述夹头处于夹料位时,所述压紧块与所述支架相互靠近并夹紧零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拾器夹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块;
驱动单元,包括壳体和动力元件,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动力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夹头,包括第一至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动力元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设有压紧块,所述动力元件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端滑动,带动第三连接端和压紧块绕所述第二连接端旋转;
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
其中,所述夹头具有打开位和夹料位,当所述夹头处于打开位时,所述压紧块与所述支架相互远离打开,当所述夹头处于夹料位时,所述压紧块与所述支架相互靠近并夹紧零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拾器夹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元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夹头的第一连接端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拾器夹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的第一连接端处设有倾斜设置的腰型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设有导正销,所述导正销与所述腰型孔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伟刘平马迎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