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翻边刀块组件及翼子板A柱翻边缺陷优化方法技术_技高网

翻边刀块组件及翼子板A柱翻边缺陷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8831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翼子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边刀块组件及采用该翻边刀块组件的翼子板A柱翻边缺陷优化方法。该翻边刀块组件包括正翻刀块和侧翻刀块,正翻刀块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冲压模具上,侧翻刀块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冲压模具上,正翻刀块的长度与翼子板A柱的待翻边部分的长度相匹配,侧翻刀块上开设有避让正翻刀块的避让槽,正翻刀块和侧翻刀块均移动至最终加工位置,正翻刀块穿出侧翻刀块上的避让槽设置。在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翻边刀块组件进行翼子板A柱翻边时,避免了翼子板A柱的中间部分的型面扭曲,克服了翻边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翼子板加工,尤其涉及一种翻边刀块组件及采用该翻边刀块组件的翼子板a柱翻边缺陷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1、参见图1至图5,翼子板a柱在进行翻边加工时,先通过正翻刀块1在竖直方向上接触翼子板板料,对翼子板a柱待翻边部分3的一侧进行正翻边,加工出正翻面,再通过侧翻刀块2在水平方向上接触翼子板板料,对翼子板a柱待翻边部分3的另一侧进行侧翻边,加工出侧翻面,且在翼子板a柱待翻边部分3的中间位置形成交刀圆角31,最后,在侧翻刀块2 加工到底后,将交刀圆角31加工成过渡面。

2、但由于翼子板a柱在进行正、侧翻边时,正翻刀块1与侧翻刀块2间的夹角大,使得翼子板a柱的交刀区域短且过渡急剧,造成翼子板a柱的中间部分的型面扭曲,进而产生翻边缺陷。同时,在现有的翻边过程中,凹、凸模将翼子板板料挤压,翼子板a柱仅露出待翻边部分3,而凸模与正、侧翻刀块间的横向间隙较大,正翻刀块2又对板料有向上的作用力,这就使得在侧翻刀块2加工到底时,交刀区域上的交刀圆角31容易变成小凸起,造成了翻边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翼子板a柱翻边缺陷的翻边刀块组件。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边刀块组件,包括正翻刀块和侧翻刀块,正翻刀块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冲压模具上,侧翻刀块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冲压模具上,正翻刀块的长度与翼子板a柱的待翻边部分的长度相匹配,侧翻刀块上开设有避让正翻刀块的避让槽,正翻刀块和侧翻刀块均移动至最终加工位置,正翻刀块穿出侧翻刀块上的避让槽设置。

4、优选地,正翻刀块的端头设置有半径不小于5mm的圆角。

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翼子板a柱翻边缺陷优化方法,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翻边刀块组件,并包括以下步骤:

6、s1:由正翻刀块在竖直方向上接触翼子板板料并向下移动,对翼子板板料上翼子板a柱的整个待翻边部分进行正翻边,加工出正翻面,并在翼子板a柱的一端翻出交刀圆角;

7、s2:由侧翻刀块在水平方向上接触翼子板板料,从翼子板板料上翼子板a柱翻有交刀圆角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进行侧翻边,将交刀圆角翻成过渡面,并加工出侧翻面。

8、优选地,在步骤s1之前,通过冲压模具上的凹模和凸模在竖直方向上将翼子板板料冲压成型,且翼子板板料上翼子板a柱仅露出待翻边部分。

9、优选地,在步骤s2中,在将交刀圆角翻成过渡面后,翼子板板料同时与侧翻刀块的侧面、位于凹模下方的凸模的侧面相贴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

11、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翻边刀块组件中加长了正翻刀块的长度,使得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翻边刀块组件对翼子板a柱待翻边部分进行翻边时,能够利用正翻刀块对翼子板板料上翼子板a柱的整个待翻边部分进行正翻边,并在翼子板a柱的一端翻出交刀圆角,再由侧翻刀块从翼子板板料上翼子板a柱翻有交刀圆角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进行侧翻边,将交刀圆角翻成过渡面,并加工出侧翻面,即可完成一次翼子板a柱的翻边。

12、而由于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翻边刀块组件进行翼子板a柱翻边时,交刀圆角不是在翼子板a 柱的中间部分形成的,也就避免了翼子板a柱的中间部分的型面扭曲,克服了翻边缺陷问题,而侧翻刀块为了避免与正翻刀块发生干涉,也开设有避让槽,使侧翻刀块仍旧能够加工到底,完成侧翻面和过渡面的加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边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正翻刀块(1)和侧翻刀块(2),所述正翻刀块(1)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冲压模具上,所述侧翻刀块(2)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冲压模具上,所述正翻刀块(1)的长度与翼子板A柱的待翻边部分(3)的长度相匹配,所述侧翻刀块(2)上开设有避让所述正翻刀块(1)的避让槽(21),所述正翻刀块(1)和所述侧翻刀块(2)均移动至最终加工位置,所述正翻刀块(1)穿出所述侧翻刀块(2)上的所述避让槽(21)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翻刀块(1)的端头设置有半径不小于5mm的圆角。

3.一种翼子板A柱翻边缺陷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翻边刀块组件,并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A柱翻边缺陷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通过所述冲压模具上的凹模和凸模在竖直方向上将所述翼子板板料冲压成型,且所述翼子板板料上所述翼子板A柱仅露出待翻边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A柱翻边缺陷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在将所述交刀圆角(31)翻成过渡面后,所述翼子板板料同时与所述侧翻刀块(2)的侧面、位于所述凹模下方的凸模的侧面相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边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正翻刀块(1)和侧翻刀块(2),所述正翻刀块(1)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冲压模具上,所述侧翻刀块(2)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冲压模具上,所述正翻刀块(1)的长度与翼子板a柱的待翻边部分(3)的长度相匹配,所述侧翻刀块(2)上开设有避让所述正翻刀块(1)的避让槽(21),所述正翻刀块(1)和所述侧翻刀块(2)均移动至最终加工位置,所述正翻刀块(1)穿出所述侧翻刀块(2)上的所述避让槽(21)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翻刀块(1)的端头设置有半径不小于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滟菁张举彭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