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密封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590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密封条,包括基体,基体上朝向车身的一侧设有能够压缩变形的泡管,泡管内部设置有分隔带Ⅰ和分隔带Ⅱ,分隔带Ⅰ的一端与泡管内壁连接,分隔带Ⅰ的另一端与基体连接,分隔带Ⅱ的一端连接在分隔带Ⅰ上,分隔带Ⅱ的另一端连接在泡管内壁上;分隔带Ⅰ与分隔带Ⅱ将空腔分隔形成朝向车身一侧的大腔和位于大腔后方并列设置的小腔Ⅰ和小腔Ⅱ,大腔的截面面积分别大于小腔Ⅰ和小腔Ⅱ的截面面积,围成大腔的泡管内壁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排气孔Ⅰ。两个小腔设置在泡管底部加强了对整个泡管的支撑,两个小腔的设置在车门过关的情况下密封条对车门依旧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泡管压的更紧,提高气密封同时消除车门抖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密封条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到一种车门密封条。
技术介绍
汽车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家庭必备出行工具,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用户对整车感知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NVH就是较为关注的一方面。汽车车门开闭品质中,车门抖动和气密性问题成为了设计开发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现有车门系统中,由于车门条与侧围的配合情况较为复杂,且存在制造公差,现有密封条以中国专利201320112628.1公开的一种车门密封条为例,其断面设计时不能充分兼顾,断面单一,导致车门气密性不稳定;由于单一泡管设计,对车门周圈的支撑不足,导致车门存在抖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密封条,提高车门气密稳定性,加强对车门周圈的支撑,避免车门抖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门密封条,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朝向车身的一侧设有能够压缩变形的泡管,所述泡管与所述基体形成的空腔内部设置有分隔带Ⅰ和分隔带Ⅱ,所述分隔带Ⅰ的一端与所述泡管内壁连接,所述分隔带Ⅰ的另一端与基体连接,所述分隔带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密封条,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上朝向车身的一侧设有能够压缩变形的泡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管(2)与所述基体(1)形成的空腔内部设置有分隔带Ⅰ(3)和分隔带Ⅱ(4),所述分隔带Ⅰ(3)的一端与所述泡管(2)内壁连接,所述分隔带Ⅰ(3)的另一端与基体(1)连接,所述分隔带Ⅱ(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分隔带Ⅰ(3)上,所述分隔带Ⅱ(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泡管(2)内壁上;分隔带Ⅰ(3)与分隔带Ⅱ(4)将所述空腔分隔形成朝向车身一侧的大腔(5)和位于大腔(5)后方并列设置的小腔Ⅰ(6)和小腔Ⅱ(7),所述大腔(5)的截面面积分别大于所述小腔Ⅰ(6)和所述小腔Ⅱ(7)的截面面积,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密封条,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上朝向车身的一侧设有能够压缩变形的泡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管(2)与所述基体(1)形成的空腔内部设置有分隔带Ⅰ(3)和分隔带Ⅱ(4),所述分隔带Ⅰ(3)的一端与所述泡管(2)内壁连接,所述分隔带Ⅰ(3)的另一端与基体(1)连接,所述分隔带Ⅱ(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分隔带Ⅰ(3)上,所述分隔带Ⅱ(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泡管(2)内壁上;分隔带Ⅰ(3)与分隔带Ⅱ(4)将所述空腔分隔形成朝向车身一侧的大腔(5)和位于大腔(5)后方并列设置的小腔Ⅰ(6)和小腔Ⅱ(7),所述大腔(5)的截面面积分别大于所述小腔Ⅰ(6)和所述小腔Ⅱ(7)的截面面积,围成所述大腔(5)的泡管内壁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排气孔Ⅰ(2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带Ⅰ(3)与所述分隔带Ⅱ(4)呈弧形设置在所述泡管(2)与所述基体(1)形成的所述空腔中。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杨何礼熊建华顾金虎唐屈雪凌亚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