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KPC-2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免疫治疗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KPC-2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KPC-2首先在肺炎克雷伯菌中被发现,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菌株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已发现其宿主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菌、阴沟肠杆菌、沙门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甚至铜绿假单胞菌,表明KPC型基因在不同种属甚至科间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重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检测,防止产KPC酶株的爆发流行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抗感染面临的新挑战。而现有的KPC-2检测方法特异性差、耗时长,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现有技术KPC-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纯度效价低、特异性差。因此,建立一种灵敏、快速、特异性好的KPC-2检测诊断方法和制备纯度效价高、特异性强的KPC-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缺陷,提出一种KPC-2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备了6株KPC-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纯度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KPC-2单克隆抗体,包含1D7与4B2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该单克隆抗体的蛋白序列含有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该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为如下(1)~(2):/n(1)所述1D7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1D7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具有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n(2)所述4B2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具有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4B2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具有如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KPC-2单克隆抗体,包含1D7与4B2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该单克隆抗体的蛋白序列含有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该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为如下(1)~(2):
(1)所述1D7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具有如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1D7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具有如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所述4B2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具有如SEQID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4B2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具有如SEQID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KPC-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合成肺炎克雷伯菌KPC-2基因,表达纯化KPC-2蛋白,以重组KPC-2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NS-1细胞融合,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特异性McAb的杂交瘤细胞,用杂交瘤细胞株诱导小鼠产生腹水,再用蛋白G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最终获得KPC-2蛋白单克隆抗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KPC-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KPC-2基因的合成
从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获取肺炎克雷伯菌KPC-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依据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KPC-2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密码子优化,并合成密码子优化后的基因序列;
步骤2):KPC-2基因的表达和纯化
将KPC-2基因连接至pET-28a载体中,并将质粒转化进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体,高压破碎菌体,离心后收集上清,利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纯化后的蛋白利用Superdex-200柱进行再次精细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KPC-2重组蛋白,收集KPC-2蛋白作为抗原备用;
步骤3):小鼠的免疫
用纯化的KPC-2蛋白作为抗原,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3只,常规免疫后10天,尾部采血,并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产生的抗体滴度;在融合前的第3天尾静脉最后一次注射重组抗原,剂量为60μg/只,进行加强免疫一次;
步骤4):NS-1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于融合前一周,将保存在液氮中的NS-1骨髓瘤细胞复苏,培养在25cm2细胞培养瓶中,用15%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传代培养一周,调整细胞浓度为106个/mL;融合时,选对数生长期的骨髓瘤细胞,弃掉原来瓶内的培养基,加入适量无血清DMEM培养液,将细胞轻轻吹下,移入50mL离心管,400g离心5分钟,洗涤细胞3次,弃上清,细胞沉淀用无血清培养液重悬,计数备用;
步骤5):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取免疫效果最好的BALB/c鼠一只,眼眶放血处死,75%酒精中浸泡5min消毒;在超净台内,将消毒好的小鼠固定好,取出脾脏,用剪刀去掉粘连细胞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将脾脏用无血清培养液冲洗后,移入40μm细胞滤网上,用注射器内芯轻轻研磨,并用无血清培养液轻柔冲洗滤网,收集脾细胞悬液;400g离心5min,洗涤细胞3次,弃上清液,细胞沉淀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悬浮,计数备用;
步骤6):细胞融合
将NS-1骨髓瘤细胞与免疫脾细胞以1:10比例在50mL离心管中混匀,400g离心10min,吸出上清液,轻弹离心管底部,使细胞沉淀略加松动;在lmin内慢慢滴入预温至37℃的50%PEG溶液1mL;并不断用移液管轻轻搅拌细胞1min;然后向细胞混合物中加入10mlDMEM培养基,第一分钟逐滴滴入lmL,第二分钟加lmL,第3min-4min加3mL,5min后加其余的5mL;将细胞混合物置于37℃水浴孵育15min;然后400g离心5min,除去上清,用20ml15%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重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邬玉兰,刘丽,陈钰羊,林启辉,任燕,许少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