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93790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车辆进入充电站进行充电,本地充电系统对车辆进行标准兼容检测,判断是否符合新国标或老国标的充电标准;S2.本地充电系统按照2015国标协议进入充电握手协议对接,若车辆回复握手报文,则后续按照2015国标协议进行充电适配;S3.若车辆不回复握手报文,则在充电过程中按照2011国标协议进入车辆辨识阶段CRM进行充电适配;S4.若出现充电桩无法适配车辆进行正常充电时,云平台系统对现场异常状态数据进行获取;S5.云平台系统对获取的异常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车充适配出现问题时,现有解决方式存在耗时长,人员对接复杂,设备长期处于无法使用状态,车辆无法及时充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交通工具
、充电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
技术介绍
伴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品牌的日益增多,充电协议上存在新老两种推荐性国家标准(GB/T27930—2011/和GB/T27930—2015),甚至也存在国标外的特殊协议。随着电动车的智能化发展,车辆系统性的升级频次逐渐增多,加上车辆电池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往往造成车辆与充电设备无法适配,无法正常充电。目前车充适配出现问题时,需要客户邀约车企、充电桩企业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数据协议对接,现场进行数据报文的获取,分析优化协议,多次调试才能达到车辆可正常充电的效果。但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前往现场的人员对充电协议一知半解,无研发基础,现场人员与专业研发工程师来回沟通交涉,协议对接完成后还需进行设备升级,如此反复,导致处理流程复杂、耗时长,影响客户体验。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以解决目前车充适配出现问题时,现有解决方式存在耗时长,人员对接复杂,设备长期处于无法使用状态,车辆无法及时充电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车辆进入充电站进行充电,客户启动充电后,本地充电系统根据程序逻辑对车辆进行标准兼容检测,判断是否符合新国标或老国标的充电标准,实施相对应的标准进行充电握手对接;步骤S2.本地充电系统按照国标协议(GB/T27930—2015)进入充电握手协议对接,并请求车辆回复握手报文,若车辆回复握手报文,则后续按照国标协议(GB/T27930—2015)进行充电适配;步骤S3.若车辆不回复握手报文,则判断为另一国标协议(GB/T27930—2011),在充电过程中按另一国标协议(GB/T27930—2011)进入车辆辨识阶段CRM进行充电适配;步骤S4.若出现充电桩无法适配车辆进行正常充电时,云平台系统通过集控装置与充电设备模块间接连接,对现场异常状态数据进行获取;步骤S5.云平台系统对获取的异常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分析过程如下:对比同类车型数据库的充电状态,根据车辆数据库展现的此车型的充电数据状态,进行车辆问题判断;通过记录的车辆充电异常点进行读取分析,查看异常点出现在哪个阶段。进一步地,步骤S3中,若车辆不回复握手报文,辨识阶段车辆也不作回复,则根据国标协议标准做充电超时报文输出,上传云平台系统不允许进行充电。进一步地,本地充电系统的can存储装置会对充电过程的车桩交互数据进行存储。进一步地,can存储装置接入功率分配单元PDU与车辆数据交互通讯线路并实时获取通讯信息,将通讯数据上传至云平台系统进行记录。进一步地,云平台系统通过与集控装置的有效连接,实时获取本地充电系统的充电数据,对于不同车型的充电数据,进行云存储归档,形成车辆充电的大数据。进一步地,云平台系统通过获取的本地充电系统的充电数据,进行车型判定,记录车型的充电信息。进一步地,云平台系统根据大量的某种车型的充电数据形成车辆充电的数据库,并形成充电曲线S。进一步地,云平台系统根据某种车型的充电曲线S1以及充电桩输出功率曲线S2,形成可波动的范围值F。进一步地,步骤S5中,云平台系统根据车辆在充电过程中上传的充电状态信息,与同类的车型在云平台系统形成的可波动范围值F进行比对,如超出范围值,则判断车辆充电异常,停止进行充电。进一步地,步骤S5中,云平台系统实时获取车辆与充电桩的交互信息,在读取到异常点时进行停止充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通过依托本地充电系统,实现程序协议为标准新老国标的兼容模式,同时依托云平台系统,实现本地数据采集,解决实现车辆充电适配问题,可轻松远程截取车充数据,在线上进行协议对接,耗时短,效率高,减少人员现场处理问题的频次,极大提升现场运维效率,降低成本;解决了目前车充适配出现问题时,现有解决方式存在耗时长,人员对接复杂,设备长期处于无法使用状态,车辆无法及时充电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的方法步骤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图中所示者为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车辆进入充电站进行充电,客户启动充电后,本地充电系统根据程序逻辑对车辆进行标准兼容检测,判断是否符合新国标或老国标的充电标准,实施相对应的标准进行充电握手对接;步骤S2.本地充电系统按照国标协议(GB/T27930—2015)进入充电握手协议对接,并请求车辆回复握手报文,若车辆回复握手报文,则后续按照国标协议(GB/T27930—2015)进行充电适配;步骤S3.若车辆不回复握手报文,则判断为另一国标协议(GB/T27930—2011),在充电过程中按另一国标协议(GB/T27930—2011)进入车辆辨识阶段CRM进行充电适配;步骤S4.若出现充电桩无法适配车辆进行正常充电时,云平台系统通过集控装置与充电设备模块间接连接,对现场异常状态数据进行获取;步骤S5.云平台系统对获取的异常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分析过程如下:对比同类车型数据库的充电状态,根据车辆数据库展现的此车型的充电数据状态,进行车辆问题判断;通过记录的车辆充电异常点进行读取分析,查看异常点出现在哪个阶段。步骤S3中,若车辆不回复握手报文,辨识阶段车辆也不作回复,则根据国标协议标准做充电超时报文输出,上传云平台系统不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车辆进入充电站进行充电,客户启动充电后,本地充电系统根据程序逻辑对车辆进行标准兼容检测,判断是否符合新国标或老国标的充电标准,实施相对应的标准进行充电握手对接;/n步骤S2.本地充电系统按照国标协议进入充电握手协议对接,并请求车辆回复握手报文,若车辆回复握手报文,则后续按照国标协议进行充电适配;/n步骤S3.若车辆不回复握手报文,则判断为另一国标协议,在充电过程中按照另一国标协议进入车辆辨识阶段CRM进行充电适配;/n步骤S4.若出现充电桩无法适配车辆进行正常充电时,云平台系统通过集控装置与充电设备模块间接连接,对现场异常状态数据进行获取;/n步骤S5.云平台系统对获取的异常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分析过程如下:/n对比同类车型数据库的充电状态,根据车辆数据库展现的此车型的充电数据状态,进行车辆问题判断;/n通过记录的车辆充电异常点进行读取分析,查看异常点出现在哪个阶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车辆进入充电站进行充电,客户启动充电后,本地充电系统根据程序逻辑对车辆进行标准兼容检测,判断是否符合新国标或老国标的充电标准,实施相对应的标准进行充电握手对接;
步骤S2.本地充电系统按照国标协议进入充电握手协议对接,并请求车辆回复握手报文,若车辆回复握手报文,则后续按照国标协议进行充电适配;
步骤S3.若车辆不回复握手报文,则判断为另一国标协议,在充电过程中按照另一国标协议进入车辆辨识阶段CRM进行充电适配;
步骤S4.若出现充电桩无法适配车辆进行正常充电时,云平台系统通过集控装置与充电设备模块间接连接,对现场异常状态数据进行获取;
步骤S5.云平台系统对获取的异常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对比同类车型数据库的充电状态,根据车辆数据库展现的此车型的充电数据状态,进行车辆问题判断;
通过记录的车辆充电异常点进行读取分析,查看异常点出现在哪个阶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若车辆不回复握手报文,辨识阶段车辆也不作回复,则根据国标协议标准做充电超时报文输出,上传云平台系统不允许进行充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地充电系统的can存储装置会对充电过程的车桩交互数据进行存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一凡蒋聪刘寒张宁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