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的全自动高效废弃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49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的全自动高效废弃物收集装置用于解决养殖系统内废弃物收集效率较低的问题,具体为在养殖区的末端设置了废弃物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流动水体中的废弃物,废弃物收集装置包括梯形沉降式集污槽、集污头、集污管道、吸污泵、轨道、自动控制器;梯形沉降式集污槽用于聚集沉淀流动水体中的废弃物;集污头为两侧封闭的空心圆柱体,集污头侧壁上设有吸污孔和吸污槽,集污头与集污管道一端垂直联接,集污管道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连接,水泵出水口接排水管,集污管道与集污槽底面垂直布设,轨道架设在集污槽上方;自动控制器用于自动控制集污头、集污管道,和吸污泵在轨道的支撑下沿集污槽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的全自动高效废弃物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弃物收集装置,特别是一种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的全自动高效废弃物收集装置,属于水产养殖设备

技术介绍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在池塘中的固定位置建设一套面积为养殖池塘总面积3%~5%的养殖系统,主养鱼类全部圈养于系统内,系统外的池塘面积用于净化水质。养殖系统前端的推水装置通过动力可产生由前向后的水流,配合池塘中间建设的两端开放式隔水导流墙,使整个池塘的水体流动起来,实现了流水养殖的效果。主养鱼类产生的粪便、残饵随着养殖区水体流动,逐渐沉积在系统末端,通过废弃物收集装置,将固形粪便与残饵从系统中移出,转移至池塘外的沉淀池中再利用。该种养殖模式作为一种节水、节能、生态、高效的新型养殖模式,自2012年开始在国内推广至今,全国范围内已建成养殖流水槽5700余条,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养殖系统模块化建造程度较低、废弃物收集效率较低、缺乏相应的养殖技术规范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系统内废弃物收集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全自动沉降式废弃物收集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基于推水装置和养殖区,推水装置用于产生动力推动养殖区水体流动,在养殖区的末端设置了废弃物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流动水体中的废弃物,所述废弃物收集装置包括梯形沉降式集污槽、集污头、集污管道、吸污泵、轨道、自动控制器;其中梯形沉降式集污槽位于养殖区末端,为下沉式结构,用于聚集沉淀流动水体中的废弃物,集污槽长度与养殖区宽度一致,集污槽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剖面为梯形;集污头为两侧封闭的空心圆柱体,集污头侧壁上设有吸污孔和吸污槽,集污头通过三通弯头与集污管道一端垂直联接,集污管道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连接,水泵出水口接排水管,集污管道与集污槽底面垂直布设,轨道架设在集污槽上方,轨道两端设有碰撞开关;自动控制器安装在集污管道上方,用于自动控制集污头、集污管道,和吸污泵在轨道的支撑下沿集污槽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进一步的,集污槽下沉深度0.6m,开口宽度2m,底面宽度1.4m,侧壁与底面夹角120度。进一步的,集污槽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多个集污槽沿长度方向联排建造。进一步的,集污头采用厚度2.5mm、内径φ125mm的PVC管,吸污孔内径15mm,吸污槽80mm×10mm,吸污孔与吸污槽间距50mm,吸污孔横向间距30mm,集污头与集污槽底部距离30mm。进一步的,自动控制器由自动计时器和电控开关组成。有益效果本技术优化了集污槽、集污管道和吸污泵等各项参数,该装置优点是可以使残饵、粪便等固形废弃物集中沉降在集污槽,并且集污管道能够对集污槽无死角全覆盖,实现了对养殖废弃物的高效收集,使集污效率提高了20%以上,保证养殖池塘优质的水环境,有效降低了水体的污染压力。附图说明图1、梯形沉降式集污槽沿长度方向剖面图;图2、集污头结构示意图;图3、集污头、集污管道、吸污泵连接示意图图4、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示意图其中、1、梯形沉降式集污槽,2、集污头,3、集污管道,4、吸污泵,5、自动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技术与推水装置和养殖区构成了完整系统,该系统能够高效收集养殖废弃物,实现活水养殖。本技术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梯形沉降式集污槽梯形沉降式集污槽位于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末端,前部连接养殖区,侧面观为梯形沉降式设计,集污槽下沉深度0.6m,开口宽度2m,底面宽度1.4m,侧壁与底面夹角120度,集污区长度与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宽度一致,一般为5m/条,可联排建造,如图1所示。当水流过该集污槽时,水中的固形废弃物将沉积在下沉式集污槽底部。2、集污头、集污管道集污头选择厚度2.5mm、内径φ125mm的PVC管,管道两侧封闭,中间通过三通弯头与集污管道垂直联接,吸污孔内径15mm,吸污槽80mm×10mm,吸污孔与吸污槽间距50mm,吸污孔横向间距30mm,集污头与集污槽底部距离30mm,集污管道与集污槽底面垂直布设,如图4所示。3、吸污泵为保证集污效果,选择低扬程、大流量的潜水泵作为集污动力源,水泵功率1.5kw,扬程7m,流量25m3/h。水泵进水口与集污管道连接,出水口接PVC管道至排水槽。4、自动控制器为了实现集污装置的全自动运行,在集污管道上方安装自动控制器,主要由自动计时器和电控开关组成,如图4所示。可以根据养殖品种及密度提前设定好集污装置的开启及运行时间,实现全自动集污的效果。在集污区正上方架设轨道,使吸污泵连同集污管道可以在集污区移动,轨道两侧装有碰撞开关,当集污管道移动至轨道末端,触动碰撞开关,集污管道停留5s后随即折返,实现了吸污泵和集污管道在梯形集污槽内来回往复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的全自动高效废弃物收集装置,基于推水装置和养殖区,推水装置用于产生动力推动养殖区水体流动,其特征在于:在养殖区的末端设置了废弃物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流动水体中的废弃物,所述废弃物收集装置包括梯形沉降式集污槽(1)、集污头(2)、集污管道(3)、吸污泵(4)、自动控制器(5)和轨道;其中梯形沉降式集污槽(1)位于养殖区末端,为下沉式结构,用于聚集沉淀流动水体中的废弃物,集污槽(1)长度与养殖区宽度一致,集污槽(1)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剖面为梯形;集污头(2)为两侧封闭的空心圆柱体,集污头(2)侧壁上设有吸污孔和吸污槽,集污头(2)通过三通弯头与集污管道(3)一端垂直联接,集污管道(3)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连接,水泵出水口接排水管,集污管道(3)与集污槽(1)底面垂直布设,轨道架设在集污槽(1)上方,轨道两端设有碰撞开关;自动控制器(5)安装在集污管道(3)上方,用于自动控制集污头(2)、集污管道(3),和吸污泵(4)在轨道的支撑下沿集污槽(1)长度方向往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的全自动高效废弃物收集装置,基于推水装置和养殖区,推水装置用于产生动力推动养殖区水体流动,其特征在于:在养殖区的末端设置了废弃物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流动水体中的废弃物,所述废弃物收集装置包括梯形沉降式集污槽(1)、集污头(2)、集污管道(3)、吸污泵(4)、自动控制器(5)和轨道;其中梯形沉降式集污槽(1)位于养殖区末端,为下沉式结构,用于聚集沉淀流动水体中的废弃物,集污槽(1)长度与养殖区宽度一致,集污槽(1)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剖面为梯形;集污头(2)为两侧封闭的空心圆柱体,集污头(2)侧壁上设有吸污孔和吸污槽,集污头(2)通过三通弯头与集污管道(3)一端垂直联接,集污管道(3)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连接,水泵出水口接排水管,集污管道(3)与集污槽(1)底面垂直布设,轨道架设在集污槽(1)上方,轨道两端设有碰撞开关;自动控制器(5)安装在集污管道(3)上方,用于自动控制集污头(2)、集污管道(3),和吸污泵(4)在轨道的支撑下沿集污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鸣沈芾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