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北方地区的大口黑鲈池塘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510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4
一种适用于北方地区的大口黑鲈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在整个养殖周期之中,大口黑鲈的越冬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光照减弱,一般从第一年11月至第二年4月为大口黑鲈的越冬期(具体的不同北方地区越冬期不同),在此阶段大口黑鲈停止摄食、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降低。做好越冬期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应从增强越冬前鱼体体质和做好水质调节方面入手,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北方地区的大口黑鲈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北方地区的大口黑鲈池塘生态养殖方法。技术背景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属广温肉食性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将大口黑鲈引入国内并进行人工养殖,因其生长快、病害少、无肌间刺、肉质鲜美且经济价值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2019年全国淡水鲈鱼(主要为大口黑鲈)的产量为47.78万吨,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大口黑鲈的年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南方地区大口黑鲈的主要养殖模式是利用春季繁殖的苗种,经过6~7个月的养殖周期,在当年9月~11月养成出塘,在此期间由于大口黑鲈成鱼集中上市,市场价格较低。而每年的7月~8月期间,由于南方养殖的大口黑鲈未达到出塘规格,且高温季节活鱼运输损耗巨大,属于市场空档期,以北京为例,每年7月~8月大口黑鲈的价格比其它月份高50%~100%,如果能在北方地区开展大口黑鲈的养殖且在市场空档期上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几年北方地区大口黑鲈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由于气候原因,大口黑鲈从苗种至成鱼上市需经历冬季,越冬成活率较低(0%~60%)。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方地区的大口黑鲈池塘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突破了大口黑鲈在北方地区从苗种直至商品鱼上市期间的各项养殖技术,使大口黑鲈在北方成功越冬,还保证了较高的越冬成活率(80%以上),且实现了大口黑鲈在第一年5月份苗种跨冬后第二年7月~8月的市场空档期高价上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7月~8月的市场空档期高价上市的适用于北方地区的大口黑鲈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在整个养殖周期之中,大口黑鲈的越冬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光照减弱,一般从第一年11月至第二年4月为大口黑鲈的越冬期(具体的不同北方地区越冬期月份不同),在此阶段大口黑鲈停止摄食、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降低。做好越冬期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应从增强越冬前鱼体体质和做好水质调节方面入手,以提高越冬成活率,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条件,选择北方面积为5亩~8亩、有效水深2m~2.5m的池塘开展大口黑鲈的养殖,注水前对池塘采取清淤、消毒处理,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75kg/亩,7d后逐渐加深池塘水位至1m~1.2m,进水口套80目筛绢网袋,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随水带入;(2)5月份进行苗种放养大口黑鲈苗种要选择检测合格,规格均匀、体质健壮、已转口驯化且不带有寄生虫和传染性疾病,苗种规格5g~7g/尾,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5min~10min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在苗种培育阶段可控制密度为10000±500尾/亩,同时搭配规格为200-300g/尾的鲢和鳙苗种用以净化水质,鲢和鳙苗种的尾数比例3:1,共计采用鲢和鳙苗种的总重量为150kg~200kg;大口黑鲈苗种放养第二天用10%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稀释300倍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每亩水体水深每米对应用稀释液300ml;相对苗种放养阶段,在大口黑鲈养成阶段的放养密度相对降低为3000±500尾/亩;每隔15d对大口黑鲈进行打样,测量体长、体重等各项生长指标,根据苗种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和饲料粒径,在变更投喂量的时候,每次饲料的增加量不超过原量的10%;具体按照以下标准执行:大口黑鲈规格5g~20g(不包括20g)时,投喂饲料粒径为2.0mm;20g~50g(不包括50g)时,投喂饲料粒径3.0mm;50g~100g(不包括100g)时,投喂饲料粒径4.0mm;100g~150g(不包括150g)时,投喂饲料粒径5.0mm;150g~200g(不包括200g)时,投喂饲料粒径6.0mm;200g~300g(不包括300g)时,投喂饲料粒径8.0mm;300g以上投喂饲料粒径10.0mm;(3)饲料投喂(a)投喂时间:当水温高于15℃时进行投喂饲料,水温低于15℃时即停止投喂;水温高于15℃每天早6:00~7:00、中12:00~13:00和晚18:00~19:00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5%;(b)所用基础饲料选择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饲料进行投喂(可以从市场购买),如饲料由鱼粉、豆粕、鱼油、维生素、矿物元素等组成,其中饲料各组分要求:粗蛋白≥48.0%、粗灰分≤18.0%、粗脂肪≥6.0、粗纤维≤5.0%、总磷≥1.2%、水分≤12.0%;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大口黑鲈在养殖全程使用上述的基础饲料,容易发生肝胆综合症,病鱼机体免疫力下降、代谢紊乱、饵料消化率降低、摄食量减少,这种状态下大口黑鲈极易感染其他病原性疾病而增加死亡率,当水温≥22℃时,将基础饲料中添加三黄散、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进行投喂:在所用基础饲料中添加三黄散、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复合维生素具体成分包括:每公斤含量维生素A≥7000000IU、维生素E≥8000IU、维生素C≥70000mg/kg、维生素D3≥700000IU、维生素B1≥1000mg/kg、维生素B2≥2000mg/kg、维生素B6≥1000mg/kg、维生素B12≥6000mg/kg、叶酸≥50mg/kg、赖氨酸≥9000mg/L)进行混合投喂,每月2次~3次,每次5天,替代基础饲料投喂,可有效预防肝胆综合症的发生;三黄散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1%,黄芪多糖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1‰,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2.5‰;此外,需要注意大口黑鲈对有机磷敏感,严禁使用;过冬前水温开始低于22℃时开始为越冬做准备直至水温为15℃,投喂饲料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保肝护胆类药物“肝宝”和五黄粉,增强鱼体抵抗力,避免越冬期大口黑鲈体内营养不足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遭受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袭;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2.5‰,保肝护胆类药物“肝宝”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5‰~6‰,五黄粉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1%,每月2次,每次3天~5天,替换原投喂的基础饲料;其中的水温测量是以中午12:00池塘水面下30~40cm的水温为准。(c)池塘水体控制:大口黑鲈在活动期即水温大于15℃的时期要求水体中保证溶氧≥5.0mg/L,氨氮≤0.01mg/L,pH值6.5~8.0;保证水温小于等于15℃即越冬期溶解氧≥4mg/L,氨氮≤0.01mg/L,pH值6.5~8.0;此外,因大口黑鲈人工饲料的蛋白与脂肪含量较高,为保证水质稳定,可在池塘内种植水生植物,来消减水体中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选择泡沫材质的生物浮床为载体,单位面积种植25-30株/㎡水生植物,浮床布设比例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0%为宜,水生植物可选择鸢尾、千屈菜等可以在北方地区越冬的品种。大口黑鲈苗种阶段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cm~25cm,成鱼养殖阶段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北方地区的大口黑鲈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池塘条件,选择北方面积为5亩~8亩、有效水深2m~2.5m的池塘开展大口黑鲈的养殖,注水前对池塘采取清淤、消毒处理,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75kg/亩,7d后逐渐加深池塘水位至1m~1.2m,进水口套80目筛绢网袋,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随水带入;/n(2)5月份进行苗种放养/n大口黑鲈苗种要选择检测合格,规格均匀、体质健壮、已转口驯化且不带有寄生虫和传染性疾病,苗种规格5g~7g/尾,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5min~10min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在苗种培育阶段可控制密度为10000±500尾/亩,同时搭配规格为200-300g/尾的鲢和鳙苗种用以净化水质,鲢和鳙苗种的尾数比例3:1,共计采用鲢和鳙苗种的总重量为150kg~200kg;大口黑鲈苗种放养第二天用10%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稀释300倍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每亩水体水深每米对应用稀释液300ml;/n(3)饲料投喂/n(a)投喂时间:当水温高于15℃时进行投喂饲料,水温低于15℃时即停止投喂;水温高于15℃每天早6:00~7:00、中12:00~13:00和晚18:00~19:00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5%;/n(b)所用基础饲料选择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饲料进行投喂;/n当水温≥22℃时,将基础饲料中添加三黄散、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进行投喂:在所用基础饲料中添加三黄散、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进行混合投喂,每月2次~3次,每次5天,替代基础饲料投喂,可有效预防肝胆综合症的发生;三黄散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1%,黄芪多糖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1‰,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2.5‰;/n过冬前水温开始低于22℃时开始为越冬做准备直至水温为15℃,投喂饲料将基础饲料部分替换为如下: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保肝护胆类药物“肝宝”和五黄粉,增强鱼体抵抗力,避免越冬期大口黑鲈体内营养不足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遭受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袭;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2.5‰,保肝护胆类药物“肝宝”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5‰~6‰,五黄粉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1%,每月2次,每次3天~5天,替换原投喂的基础饲料;/n其中的水温测量是以中午12:00池塘水面下30~40cm的水温为准;/n(c)池塘水体控制:池塘水体控制:大口黑鲈在活动期即水温大于15℃的时期要求水体中保证溶氧≥5.0mg/L,氨氮≤0.01mg/L,pH值6.5~8.0;保证水温小于等于15℃即越冬期溶解氧≥4mg/L,氨氮≤0.01mg/L,pH值6.5~8.0;/n在池塘内种植水生植物,来消减水体中过多的氮、磷营养物质,选择泡沫材质的生物浮床为载体,单位面积种植25-30株/㎡水生植物,浮床布设比例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0%为宜,水生植物选择鸢尾、千屈菜等可以在北方地区越冬的品种;/n大口黑鲈苗种阶段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cm~25cm,成鱼养殖阶段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cm~30cm;/n在第一年的5月~9月以及第二年的5月-出塘期间,鱼类摄食旺盛,需要每周进行一次底改,每隔15d~20d全池泼洒EM菌、生态菌或/和塘底净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n此外,在第一年的7月~8月和第二年的7月-出塘期间高温季节为了降温和保持水质稳定,应定期给池塘加注新水,每周加注一次,每次10cm~20cm;/n越冬期间水温较低,鱼体容易受真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要提前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越冬前将原塘水换掉1/3,并且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减少病原菌、真菌数量,降低感染几率;二氧化氯的用量为1g~1.5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北方地区的大口黑鲈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条件,选择北方面积为5亩~8亩、有效水深2m~2.5m的池塘开展大口黑鲈的养殖,注水前对池塘采取清淤、消毒处理,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75kg/亩,7d后逐渐加深池塘水位至1m~1.2m,进水口套80目筛绢网袋,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随水带入;
(2)5月份进行苗种放养
大口黑鲈苗种要选择检测合格,规格均匀、体质健壮、已转口驯化且不带有寄生虫和传染性疾病,苗种规格5g~7g/尾,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5min~10min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在苗种培育阶段可控制密度为10000±500尾/亩,同时搭配规格为200-300g/尾的鲢和鳙苗种用以净化水质,鲢和鳙苗种的尾数比例3:1,共计采用鲢和鳙苗种的总重量为150kg~200kg;大口黑鲈苗种放养第二天用10%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稀释300倍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每亩水体水深每米对应用稀释液300ml;
(3)饲料投喂
(a)投喂时间:当水温高于15℃时进行投喂饲料,水温低于15℃时即停止投喂;水温高于15℃每天早6:00~7:00、中12:00~13:00和晚18:00~19:00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5%;
(b)所用基础饲料选择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当水温≥22℃时,将基础饲料中添加三黄散、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进行投喂:在所用基础饲料中添加三黄散、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进行混合投喂,每月2次~3次,每次5天,替代基础饲料投喂,可有效预防肝胆综合症的发生;三黄散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1%,黄芪多糖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1‰,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2.5‰;
过冬前水温开始低于22℃时开始为越冬做准备直至水温为15℃,投喂饲料将基础饲料部分替换为如下: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保肝护胆类药物“肝宝”和五黄粉,增强鱼体抵抗力,避免越冬期大口黑鲈体内营养不足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遭受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袭;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2.5‰,保肝护胆类药物“肝宝”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5‰~6‰,五黄粉添加量为基础饲料质量的1%,每月2次,每次3天~5天,替换原投喂的基础饲料;
其中的水温测量是以中午12:00池塘水面下30~40cm的水温为准;
(c)池塘水体控制:池塘水体控制:大口黑鲈在活动期即水温大于15℃的时期要求水体中保证溶氧≥5.0mg/L,氨氮≤0.01mg/L,pH值6.5~8.0;保证水温小于等于15℃即越冬期溶解氧≥4mg/L,氨氮≤0.01mg/L,pH值6.5~8.0;
在池塘内种植水生植物,来消减水体中过多的氮、磷营养物质,选择泡沫材质的生物浮床为载体,单位面积种植25-30株/㎡水生植物,浮床布设比例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0%为宜,水生植物选择鸢尾、千屈菜等可以在北方地区越冬的品种;
大口黑鲈苗种阶段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cm~25cm,成鱼养殖阶段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鸣李超沈芾张黎徐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