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378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包括机架、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铆钉孔定位机构和推送机构,铆钉孔定位机构包括用于轴向顶紧伞骨的第一气缸、用于推动伞骨转动的推转组件,推送机构包括多组夹紧组件、移板、多个第四气缸、支撑柱,夹紧组件包括支座、夹件、夹杆及第三气缸,夹件前端上表面凸起形成与夹杆配合将伞骨夹紧的夹柱,一组夹紧组件的各个支座通过连杆连接,第四气缸处于伸出状态且连杆与支撑柱上下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伞骨铆装和穿丝前的铆接孔、穿丝孔的准确定位,能够保证铆装和穿丝操作的质量,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伞生产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采用铆钉连接伞骨的伞(例如沙滩伞),对长短伞骨的铆接工序主要由操作工手动完成,即使用小型半自动铆钉机,将短骨的打弯一头的小孔和长骨上夹马的孔位对齐,放到铆钉机的引导针处,利用铆钉机飞轮瞬间释放的动力将气眼扣穿过对齐的小孔,气眼扣在机器下方固定的底座上发生翻边,将两根伞骨以一定的结合力固定,并使得短骨能围绕气眼扣以一定的角度相对长骨自由转动,达到长短伞骨连接的目的。这种操作方式要求员工的动作速度快、频次高、注意力集中,故而劳动强度极大,虽然其中“将短骨的打弯一头的小孔和长骨上夹马的孔位对齐,放到铆钉机的引导针处”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但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该步骤依旧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疲劳,也会影响生产效率,如能开发设计一种伞骨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就能很好地减轻员工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实现了对伞骨铆装和穿丝前的铆接孔、穿丝孔的准确定位,能够保证铆装和穿丝操作的质量,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包括机架、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铆钉孔定位机构和推送机构,所述铆钉孔定位机构包括用于轴向顶紧伞骨的第一气缸、用于推动伞骨转动的推转组件,所述推送机构包括用于夹紧伞骨的多组夹紧组件、滑动安装的移板、固定在移板上的多个第四气缸、安装在第四气缸动力输出端的支撑柱,所述夹紧组件包括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移板上的支座、安装在支座前端的夹件、滑动安装在支座上的夹杆及驱动夹杆前后运动的第三气缸,所述夹件前端上表面凸起形成与夹杆配合将伞骨夹紧的夹柱,一组所述夹紧组件的各个支座通过连杆连接,所述第四气缸处于伸出状态且连杆与支撑柱上下抵接。所述伞骨包括长伞骨和短伞骨,所述长伞骨包括具有第一铆接孔的夹马和设于长伞骨一端的第一穿孔,所述短伞骨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二穿孔和设于另一端的第二铆接孔。所述推转组件包括固装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第二气缸及通过第二气缸驱动内外移动的推件,所述推件前端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一气缸轴向顶紧长伞骨时使被顶紧的长伞骨的夹马与开口槽对齐,所述第一气缸轴向顶紧短伞骨时使被顶紧的短伞骨的铆接端与开口槽对齐。所述推件推动长伞骨转动时使夹马开口背向推件且使第一铆接孔朝上,所述推件推动短伞骨转动时使第二铆接孔朝上。所述机架包括位于机架中部的工作台和位于机架上部的一对侧板,一对所述侧板下部间连接有横梁,所述第一气缸将长伞骨或短伞骨轴向顶至抵接侧板,所述移板滑动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支架固装在横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铆钉孔定位机构轴向顶紧伞骨后推转伞骨,通过推送机构运送伞骨至铆接位置和穿丝位置,实现了对伞骨铆装和穿细丝状态的准确定位,能够保证铆装和穿丝操作的质量,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包括本技术的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工作立体示意图;图2为包括本技术的伞骨自动铆接系统去除一侧拣送定位装置后的工作立体示意图;图3为包括本技术的拣送定位装置输送、定位短伞骨的第一视角工作示意图;图4为包括本技术的拣送定位装置输送、定位短伞骨的第二视角部分工作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包括本技术的拣送定位装置输送、定位长伞骨的部分工作示意图;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图8为包括本技术的两组拣送定位装置工作的侧视示意图;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图;图10为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分度盘的爆炸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主要体现推转组件工作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D处的放大图;图13为本技术的体现夹紧组件安装至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主要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接机构的立体图;图15为主要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E处的放大图;图17为图16中F处的放大图;图18为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穿丝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9为主要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穿丝机构的连轴安装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0为主要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放线组件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21为主要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上割件与下割件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图22为主要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上割件与下割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主要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下割件与连接座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细丝穿入穿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在伞骨自动铆接系统进行铆接、穿丝操作时的部分工作示意图;图26为图25中G处的放大图;图27为图25中H处的放大图;图28为图25中I处的放大图;图29为穿丝时体现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推杆与长伞骨、短伞骨分布的部分示意图。图中:机架1、工作台11、侧板12、横梁13、支架14、框架15、分拣机构2、存料斗21、分度盘22、内盘221、侧盘222、凹槽223、内槽224、侧槽225、拨料盘23、凸缘231、压片24、退料拨片25、A横杆251、防落件26、B横杆261、第一电机27、A转轴271、第二电机28、B转轴281、C转轴282、凸轮283、转片284、凸柱285、拉簧286、挡板29、铆钉孔定位机构3、第一气缸31、支架32、第二气缸33、推件34、开口槽35、直角滑块36、推送机构4、夹紧组件41、支座411、夹件412、夹杆413、第三气缸414、夹柱415、导向件416、落槽417、直线轴承418、移板42、驱动组件43、滑轨44、连杆45、第四气缸46、支撑柱47、铆接机构5、输送组件51、安装座52、顶板521、L形座522、导块523、第五气缸53、压杆531、上杆5311、下杆5312、上冲针54、A弹簧541、铆压座55、压头551、压槽552、内套件553、外套件554、端盖555、导向套56、第六气缸57、顶杆571、下冲针58、抵座59、第七气缸591、压件592、抵压槽593、穿丝机构6、支板61、放线组件62、直角板621、第三电机622、隔板623、导线块624、上导柱625、转轮626、第一轴627、第二轴628、切割打结组件63、上连接板64、上割件641、上切刀6411、下割件642、下切刀6421、上扭件643、第三齿轮6431、下导柱644、连接座645、第八气缸646、推柱647、B弹簧648、上滑件649、第一齿轮6491、下连接板65、下扭件651、第四齿轮6511、连轴652、下滑件653、第九气缸654、第二齿轮6541、第十气缸655、A铰接板656、B铰接板657、C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包括机架(1)、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的铆钉孔定位机构(3)和推送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孔定位机构(3)包括用于轴向顶紧伞骨的第一气缸(31)、用于推动伞骨转动的推转组件,所述推送机构(4)包括用于夹紧伞骨的多组夹紧组件(41)、滑动安装的移板(42)、固定在移板(42)上的多个第四气缸(46)、安装在第四气缸(46)动力输出端的支撑柱(47),所述夹紧组件(41)包括通过直线轴承(418)安装在移板(42)上的支座(411)、安装在支座(411)前端的夹件(412)、滑动安装在支座(411)上的夹杆(413)及驱动夹杆(413)前后运动的第三气缸(414),所述夹件(412)前端上表面凸起形成与夹杆(413)配合将伞骨夹紧的夹柱(415),一组所述夹紧组件(41)的各个支座(411)通过连杆(45)连接,所述第四气缸(46)处于伸出状态且连杆(45)与支撑柱(47)上下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包括机架(1)、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的铆钉孔定位机构(3)和推送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孔定位机构(3)包括用于轴向顶紧伞骨的第一气缸(31)、用于推动伞骨转动的推转组件,所述推送机构(4)包括用于夹紧伞骨的多组夹紧组件(41)、滑动安装的移板(42)、固定在移板(42)上的多个第四气缸(46)、安装在第四气缸(46)动力输出端的支撑柱(47),所述夹紧组件(41)包括通过直线轴承(418)安装在移板(42)上的支座(411)、安装在支座(411)前端的夹件(412)、滑动安装在支座(411)上的夹杆(413)及驱动夹杆(413)前后运动的第三气缸(414),所述夹件(412)前端上表面凸起形成与夹杆(413)配合将伞骨夹紧的夹柱(415),一组所述夹紧组件(41)的各个支座(411)通过连杆(45)连接,所述第四气缸(46)处于伸出状态且连杆(45)与支撑柱(47)上下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伞骨自动铆接系统的铆钉孔定位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包括长伞骨(7)和短伞骨(8),所述长伞骨(7)包括具有第一铆接孔(73)的夹马(72)和设于长伞骨(7)一端的第一穿孔(71),所述短伞骨(8)包括设于一端的第二穿孔(81)和设于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鑫成吕苗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友谊菲诺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