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轮网片的捡拾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39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轮网片的捡拾爪,包括基座及固定在基座上的捡拾组件,捡拾组件包括驱动结构、三个捡拾座及三个捡拾爪,驱动结构包括空心的圆柱腔及在圆柱腔内往返作动的气动推杆。三个捡拾座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包括圆弧部及位于所述圆弧部两端的两个凸台部,凸台部上设有转轴,捡拾爪卡在相邻的两个凸台部中间,且通过转轴与捡拾座连接,捡拾爪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内装有环形橡胶圈,气动推杆与橡胶圈控制捡拾爪的开合,实现砂轮网片中心孔的夹取。砂轮网片中心孔的夹取。砂轮网片中心孔的夹取。

Picking up claw for grinding wheel me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轮网片的捡拾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砂轮网片的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砂轮网片捡拾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砂轮网片用于增强砂轮的抗拉性能,其由一叠整片网布在网片成形压机上冲压而成,冲压成的一排排网片需要进行捡拾收集,便于后道工序的进行。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手下移将捡拾爪压块下方的胶带压紧在砂轮网片上,再次抬起时,砂轮网片被胶带粘起,然后通过推片气缸推动推板下行将粘在胶带上的砂轮网片推至收集用签芯上,完成捡拾。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这种胶粘方式,有以下几种缺陷:
[0003]1、对胶带的使用需求量大,胶带粘性失效后需更换,造成生产成本的浪费;
[0004]2、胶带粘度失效时间与次数不稳定,自动化设定胶带利用率无法管控,若设定为单次更换,则胶带的利用率低,若设定为多次,则胶带出现不定时失效状况,影响砂轮网片的捡拾效果,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砂轮网片的拾取爪,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6]本技术包括基座及固定在基座上的捡拾组件,捡拾组件包括驱动结构、三个捡拾座及三个捡拾爪,驱动结构包括空心的圆柱腔及在圆柱腔内往返作动的气动推杆。
[0007]进一步的,气动推杆包括圆锥部与杆部,圆锥部的锥角为120
°
,圆锥部的直径与圆柱腔的外直径相等,杆部直径与圆柱腔的内直径相等。
[0008]进一步的,三个捡拾座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包括圆弧部及位于所述圆弧部两端的两个凸台部,圆弧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圆柱腔的侧面,且圆弧部的内圆弧面与圆柱腔的侧面紧贴,凸台部上设有转轴,捡拾爪卡在相邻的两个凸台部中间,且通过转轴与捡拾座连接。
[0009]进一步的,捡拾爪依次包括转动部、连接部及夹持部,转动部通过转轴与凸台部连接,连接部的倾斜角为120
°
且与圆锥部的圆锥面相贴,夹持部垂直于基座的平面,且收拢状态下最大外径小于砂轮网片的中心孔径。
[0010]进一步的,转动部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内装有环形橡胶圈,橡胶圈与圆柱腔侧面相切。
[0011]进一步的,转动部的内侧由倾斜面、第一圆弧面及第二圆弧面平滑连接而成。
[0012]进一步的,夹持部上开设有矩形槽。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了一种砂轮网片的捡拾爪,针对中心带孔状的砂轮网片进行简易便捷的操作,取代了胶带的粘连方式,保证了砂轮网片拾取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砂轮网片的捡拾爪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3是图1中捡拾爪张开与闭合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中捡拾爪转动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基座1及固定在基座1上的捡拾组件2,捡拾组件2包括驱动结构3、三个捡拾座4及三个捡拾爪5,驱动结构3包括空心的圆柱腔31及在圆柱腔31内往返作动的气动推杆32。
[0020]气动推杆32包括圆锥部321与杆部322,圆锥部321的锥角为 120
°
,圆锥部321的直径与圆柱腔31的外直径相等,杆部322直径与圆柱腔31的内直径相等。
[0021]本申请中,基座1通过侧边的螺栓与圆柱腔31固定,确保在工作状态下两者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基座1侧壁还开有螺孔,可以与自动化设备进行连接,气动推杆32通过外接的驱动气缸实现往返动作。
[0022]如图1与图2所示,三个捡拾座4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包括圆弧部41及位于圆弧部41两端的两个凸台部42,圆弧部41通过螺栓6 固定在圆柱腔31的侧面,且圆弧部41的内圆弧面与圆柱腔31的侧面紧贴,凸台部42上设有转轴7,捡拾爪5卡在相邻的两个凸台部 42中间,捡拾爪通过转轴7与所述捡拾座4连接。
[0023]本申请中,捡拾座4与捡拾爪5均为三个相同部件,采用等边三角形结构分布连接,固定方式简单且结构稳定,更容易实现对砂轮网片中心孔的抓取。
[0024]如图3捡拾爪5依次包括转动部51、连接部52及夹持部53,所述转动部51通过转轴7与凸台部42连接,连接部52的倾斜角为120
°
且与圆锥部的圆锥面相贴,夹持部53垂直于基座所在的平面,且收拢状态下最大外径小于砂轮网片的中心孔径。
[0025]转动部51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卡槽512,环形卡槽512内装有环形橡胶圈513,橡胶圈513与圆柱腔31的侧面相切。
[0026]如图4所示,转动部51的内侧面由倾斜面514、第一圆弧面515 及第二圆弧面516平滑连接而成。
[0027]本申请中,转动部51的一二圆弧面516为止动面,控制气动推杆32的行程,确保气动推杆32不会因行程过大导致圆锥部321超出夹持部53,进而导致夹持部53张开过大而撕裂砂轮网片的中心孔。
[0028]夹持部53上开设有矩形槽531,确保在夹持状态下砂轮网片卡入矩形槽内,不会发生脱落。
[0029]夹持部53的还可以有另一种优化结构,夹持部53的外侧壁可做成圆弧面,圆弧面上可开设有多道等距的小环槽,在夹持砂轮网片时增加摩擦力,防止夹持不稳定导致掉落。
[0030]本技术在使用时,夹持部53深入砂轮网片的中心孔内,然后驱动气缸启动,气动推杆32开始向下运动,夹持部53在圆锥部 321的推动下,绕转轴7转动,捡拾爪张开,撑住砂轮网片的中心孔,转动部51的第二圆弧面516抵住圆柱腔31的侧壁,捡拾爪静止,砂轮网片落入矩形槽531内,完成第一步夹持动作;
[0031]捡拾爪保持夹持物料的状态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定位完成后,气缸松开,气动推杆32上行,转动部51在橡胶圈513的回弹作用下,重新绕回原位,夹持部53回缩,由于砂轮网片的孔径大于夹持部53,故砂轮网片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落至指定位置,至此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003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且稳定的砂轮网片的捡拾爪,取代了胶带的粘连方式,降低了生产浪费,同时保证了砂轮网片拾取的稳定性,解决了单纯通过气缸与橡胶圈控制拾取行程的不稳定影响。
[0033]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轮网片的捡拾爪,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及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的捡拾组件(2),所述捡拾组件(2)包括驱动结构(3)、三个捡拾座(4)及三个捡拾爪(5),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空心的圆柱腔(31)及在所述圆柱腔(31)内往返作动的气动推杆(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轮网片的捡拾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推杆(32)包括圆锥部(321)与杆部(322),所述圆锥部(321)的锥角为120
°
,所述圆锥部(321)的直径与所述圆柱腔(31)的外直径相等,所述杆部(322)直径与所述圆柱腔(31)的内直径相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砂轮网片的捡拾爪,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捡拾座(4)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包括圆弧部(41)及位于所述圆弧部(41)两端的两个凸台部(42),所述圆弧部(41)通过螺栓(6)固定在所述圆柱腔(31)的侧面,且所述圆弧部(41)的内圆弧面与所述圆柱腔(31)的侧面紧贴,所述凸台部(42)上设有转轴(7),所述捡拾爪(5)卡在相邻的两个凸台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博一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