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898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主轴驱动装置高速化的传动带。传动带(10)包括带主体(11),该带主体(11)具有第一表面层(18)及第二表面层(20)和配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层(18)与所述第二表面层(20)之间的芯体层(12),所述芯体层(12)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带主体(1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向所述第一表面层(18)侧偏离的位置。心向所述第一表面层(18)侧偏离的位置。心向所述第一表面层(18)侧偏离的位置。

Drive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带。

技术介绍

[0002]传动带用于纺纱机的主轴驱动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纺纱机机架两侧的多个主轴、将传动带压在主轴上的导向轮以及驱动带轮。主轴配置在朝向纺纱机机架的中心凸出的圆弧上。传动带以通过主轴的内侧的方式卷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1579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在纺纱机中,期望提高生产率。期待可以通过提高主轴驱动装置的速度来提高纺纱机的生产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主轴驱动装置高速化的传动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带包括带主体,该带主体具有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层与所述第二表面层之间的芯体层,所述芯体层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带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向所述第一表面层侧偏移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传动带的芯体层设置在向第一表面层侧偏移的位置,行进速度相应地较快。因此,传动带能够实现主轴驱动装置的高速化。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动带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动带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0]图1所示的传动带10包括带状的带主体11,带状的带主体11由芯体层12、第一中间层14、第二中间层16、第一表面层18及第二表面层20构成。带主体11的厚度T通常为0.5mm~10.0mm。带主体11的宽度通常为10mm~5000mm。将图1中的x方向称为“长度方向”,将y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将z方向称为“厚度方向”。传动带10通过将带主体11的两端彼此接合而成为无接缝(Endless)形状。设置在芯体层12的一个表面上的层数与设置在另一个表面上的层数相同。
[0011]芯体层12由使用聚酯纤维、尼龙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或玻璃纤维作为经纱和纬纱的原料的帆布形成。将通过芯体层12的厚度的中心且与x轴平行的线称为节线PL。芯体层12的厚度例如为0.3mm~1.0mm。节线PL是指即使传动带10沿着驱动带轮的外周弯曲也保持相同长度而不会在带长度方向上伸缩的、传动带10的带长度方向的基准线。
[0012]第一中间层14设置在芯体层12的一个表面上,第二中间层16设置在芯体层12的另一个表面上。第一中间层14和第二中间层16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热塑性树脂例如为聚氨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聚酯弹性体、聚氯乙烯系弹性体或聚烯烃系弹性体。
[0013]第一中间层14的厚度例如为0.1mm~1.0mm。第二中间层16的厚度例如为0.3mm~2.0mm。第一中间层14的厚度比第二中间层16薄。即,第二中间层16比第一中间层14厚。第一中间层14的厚度T3与第二中间层16的厚度T4的比(T4/T3)例如为2~20或3~20。
[0014]第一表面层18设置在第一中间层14的与芯体层12相反侧的表面上。第二表面层20设置在第二中间层16的与芯体层12相反侧的表面上。第一表面层18在与第一中间层14相反的一侧具有露出到外部的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层20在与第二中间层16相反的一侧具有露出到外部的第二表面24。第一表面层18和第二表面层20由橡胶、树脂、帆布或合成皮革形成。橡胶例如为混炼型聚氨酯、丁腈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H

NBR)、三元乙丙橡胶(EPDM)、乙丙橡胶(EPM)或氯磺化聚乙烯。树脂可以是聚氨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聚酯弹性体、聚氯乙烯弹性体或聚烯烃弹性体。帆布例如可以是使用聚酯纤维或尼龙纤维等纤维的帆布。第二表面层20可以从上述具体例中选择,可以与第一表面层18相同,也可以不同。
[0015]第一表面层18的厚度为0.2mm~2.0mm。第二表面层20的厚度为0.2mm~2.0mm。第一表面层18的厚度和第二表面层20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表面层18和第二表面层20的硬度(JIS

A)优选为60~83
°
以下,更优选为70
°
以下。第一表面层18和第二表面层20的硬度可以根据JIS K6301求出。
[0016]芯体层12设置在相对于带主体1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向所述第一表面层18侧偏移的位置。在第一表面层18与第二表面层20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芯体层12被设置在从带主体1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向第一表面层18侧偏移以(T4

T3)/2所表示的长度的位置。传动带10的厚度相对于节线PL不对称。
[0017]带主体11的厚度T通过从第一表面22到芯体层12的中心的厚度(以下称为“表面侧厚度”))T1和从第二表面24到芯体层12的中心的厚度(以下称为“带轮侧厚度”)T2表示为T=T1+T2。表面侧厚度T1比带轮侧厚度T2薄。表面侧厚度T1和带轮侧厚度T2由下述式(1)表示。1<(T2/T1)≦13

(1)
[0018]接着,对传动带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传动带10只要是能够固接芯体层12、第一中间层14、第二中间层16、第一表面层18和第二表面层20的方法,则可以通过任意的方法来制造。
[0019]首先,在成形为带状的芯体层12的两面上,通过涂敷或浸渍来涂布粘接剂。在涂布了粘接剂的芯体层12的两面,通过挤出层压来层压第一中间层14和第二中间层16。挤出层压使用具备中心轴彼此平行配置的一对层压辊和在层压辊间挤出熔融树脂的T模的装置(未图示)。使芯体层12在一对层压辊之间行进,在芯体层12的每一面贴合第一中间层14或第二中间层16。为了使第二中间层16的厚度T4形成得比第一中间层14的厚度T3厚,使芯体
层12行进的速度减慢。即,形成第二中间层16时的芯体层12的行进速度比形成第一中间层14时的芯体层12的行进速度慢。这样,形成为第二中间层16的厚度T4比第一中间层14的厚度T3厚。
[0020]另外,第一中间层14、第二中间层16的厚度不限于通过改变成型速度来变更的情况。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熔融树脂的排出量来改变厚度。另外,也可以通过将规定厚度的树脂片重叠在芯体层上并用压力机或硫化机等进行熔融成型来改变厚度。
[0021]接着,分别形成第一表面层18和第二表面层20。例如,在用橡胶形成第一表面层18和第二表面层2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压延加工等制作片状的橡胶材料,将得到的片状的橡胶材料转印配置在第一中间层14和第二中间层16的芯体层12的相反侧的表面上。
[0022]在转印第一表面层18和第二表面层20时,将片状的橡胶材料配置在第一中间层14和第二中间层16的各表面上,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进行压榨硫化,得到本实施方式的传动带10,所述传动带10具有芯体层12、分别设置在芯体层12的两面上的第一中间层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带,其中,所述传动带包括带主体,所述带主体具有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层与所述第二表面层之间的芯体层,所述芯体层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带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向所述第一表面层侧偏移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中,包括:第一中间层,在所述第一表面层与所述芯体层之间由热塑性树脂形成;以及第二中间层,在所述第二表面层与所述芯体层之间由热塑性树脂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带,其中,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比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薄。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谷晓彦藤本龙二永野广大
申请(专利权)人:霓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