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钒氮合金推板窑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837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钒氮合金推板窑生产线,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所述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组成循环生产线;在所述第一传输线上设置有工艺反应腔,在工艺反应腔的左端和右端上料腔和下料腔,在上料腔和第四传输线之间设置有上料缓冲腔,在上料缓冲腔上设置有第一闸板阀和第二闸板阀,在下料腔和第二传输线之间设置有下料缓冲腔,在下料缓冲腔上设置有第三闸板阀和第四闸板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下料时有效阻断了外界空气进入窑炉反应腔的通道,延长了窑炉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窑炉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窑炉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钒氮合金推板窑生产线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钒氮合金推板窑生产线,属于钒氮合金生产


技术介绍

[0002]钒氮合金作为一种新型钢铁添加剂,可替代钒铁用于微合金化钢的生产,可大大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抗热疲劳性等综合性能,因此钒氮合金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约普遍。在现有技术中,生产钒氮合金的烧结设备主要有推板窑、竖窑和真空炉。竖窑和真空炉生产钒氮合金产量、质量、电耗指标均不及双道推板窑,且产品易氧化。目前生产钒氮合金的主流烧结设备为双推板窑,但双推板窑在生产过程中,大约每间隔15min就要进行一次进料和出料,每次进出料时只有两个坩埚并排进行,传送效率相对比较低下;而且在每次进出料时都需要将窑炉入料端和出料端的炉门打开,这样势必会对炉内的氮气反应气氛造成干扰,导致外界的空气进入炉内,由于窑炉中心的反应温度高达1500度,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汽会对窑炉中心的物料反应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对盛放物料的坩埚和耐火砖造成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钒氮合金推板窑生产线,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推板窑生产线物料传输效率低、进出料时外界空气容易进入窑炉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钒氮合金推板窑生产线,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所述第一传输线和第三传输线横向平行布置,所述第二传输线和第四传输线纵向平行布置,第二传输线和第四传输线分别布置在第一传输线和第三传输线的两端,所述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组成循环生产线;在所述第一传输线上设置有工艺反应腔,在工艺反应腔的左端设置有上料腔,在上料腔和第四传输线之间设置有上料缓冲腔,在上料腔和上料缓冲腔之间设置有第一闸阀,在上料缓冲腔和第四传输线之间设置有第二闸阀,在上料腔外设置有第一油缸,在上料缓冲腔外设置有第二油缸,在第四传输线上设置有第三油缸和第四油缸;在所述工艺反应腔的右端设置有下料腔,在下料腔和第二传输线之间设置有下料缓冲腔,在下料腔和下料缓冲腔之间设置有第三闸阀,在下料缓冲腔和第二传输线之间设置有第四闸阀,在下料腔外设置有第五油缸,在下料缓冲腔外设置有第六油缸,在第二传输线上设置有第七油缸和第八油缸。
[0005]进一步的,在所述循环生产线上放置有石墨坩埚,所述石墨坩埚在第一传输线和第三传输线上采用两个并排放置的方式,所述石墨坩埚在第二传输线和第四传输线上采用四个按照“田”字形排列的方式放置,所述石墨坩埚在生产线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循环移动。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缓冲腔和下料缓冲腔上还分别设置有氮气进气口和排气口。
[0007]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第一传输线的左、右两端的上料腔和下料腔的近邻分别设置有上料缓冲腔和下料缓冲腔,当生产线需要上料和下料时,石墨坩埚首先进入上料缓
冲腔和/或下料缓冲腔,在缓冲腔内将空气置换为反应气氛氮气,然后再打开第一闸板阀和/或第三闸板阀,在相应油缸的推动下完成上料和下料,从而不会对工艺反应腔内的氮气氛造成干扰,阻断了外界空气进入窑炉反应腔的通道,明显提高了钒氮合金工艺反应的稳定性,延长了窑炉的使用寿命;另外,生产线上坩埚的传输由原来的每次传送两个坩埚改进为每次可传送四个坩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组成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标记:1第一传输线,2第二传输线,3第三传输线,4第四传输线,5石墨坩埚,11上料腔,12下料腔,13上料缓冲腔,14下料缓冲腔,15工艺反应腔,21第七油缸,31第八油缸,41第三油缸,42第四油缸,111第一油缸,121第五油缸,131第二油缸,132第一闸阀,133第二闸阀,134进气口和排气口, 141第六油缸,142第三闸阀,143第四闸阀,144进气口和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1]如图1所示,一种钒氮合金推板窑生产线,包括第一传输线1、第二传输线2、第三传输线3、第四传输线4,所述第一传输线1和第三传输线3横向平行布置,所述第二传输线2和第四传输线4纵向平行布置,第二传输线2和第四传输线4分别布置在第一传输线1和第三传输线3的两端,所述第一传输线1、第二传输线2、第三传输线3、第四传输线4共同组成一个循环生产线;在所述循环生产线上放置有石墨坩埚5,所述石墨坩埚在第一传输线和第三传输线上采用两个并排放置的方式,所述石墨坩埚在第二传输线和第四传输线上采用四个按照“田”字形排列的方式放置,所述石墨坩埚在生产线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循环移动,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
[0012]在第一传输线1上设置有工艺反应腔15,在工艺反应腔15的左端设置有上料腔11,在上料腔11和第四传输线4之间设置有上料缓冲腔13,在上料缓冲腔13上还分别设置有氮气进气口和排气口134,在上料腔11和上料缓冲腔13之间设置有第一闸阀132,在上料缓冲腔13和第四传输线4之间设置有第二闸阀133;在所述工艺反应腔15的右端设置有下料腔12,在下料腔12和第二传输线2之间设置有下料缓冲腔14,在下料缓冲腔14上还分别设置有氮气进气口和排气口144,在下料腔12和下料缓冲腔14之间设置有第三闸阀142,在下料缓冲腔14和第二传输线2之间设置有第四闸阀143。
[0013]在上料腔11外设置有第一油缸111,第一油缸111的输出轴密封伸入上料腔11内部,第一油缸111的输出轴末端的推板用于将石墨坩埚沿着第一传输线1向前推送;在上料缓冲腔13外设置有第二油缸131,第二油缸131的输出轴密封伸入上料缓冲腔13内部,第二油缸131的输出轴末端的推板用于将石墨坩埚从上料缓冲腔推入上料腔;在第四传输线4上设置有第三油缸41和第四油缸42,第三油缸41用于将坩埚从第三传输线推送至第四传输
线,第四油缸42用于将坩埚从第四传输线推送至上料缓冲腔;在下料腔12外设置有第五油缸121用于将坩埚从下料腔推出到下料缓冲腔,在下料缓冲腔14外设置有第六油缸141用于将坩埚从下料缓冲腔推出到第二传输线上,在第二传输线上设置有第七油缸21和第八油缸31,第七油缸21用于将坩埚从第二传输线推送至第三传输线,第八油缸31用于将坩埚沿着第三传输线3向前传送。
[0014]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将多个石墨坩埚按照两个并排排列的方式布置在第一传输线1和第三传输线3上,将第三传输线3上的石墨坩埚内装入钒氧化物原料生球,启动第三油缸41,将装有原理生球的四个坩埚推送到第三传输线,接着打开第二闸板阀133,启动第四油缸42,将坩埚推入上料缓冲腔13,关闭第二闸板阀133,通过进气口和排气口134将上料缓冲腔内的空气全部置换为氮气,接着打开第一闸板阀132,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钒氮合金推板窑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所述第一传输线和第三传输线横向平行布置,所述第二传输线和第四传输线纵向平行布置,第二传输线和第四传输线分别布置在第一传输线和第三传输线的两端,所述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组成循环生产线;在所述第一传输线上设置有工艺反应腔,在工艺反应腔的左端设置有上料腔,在上料腔和第四传输线之间设置有上料缓冲腔,在上料腔和上料缓冲腔之间设置有第一闸阀,在上料缓冲腔和第四传输线之间设置有第二闸阀,在上料腔外设置有第一油缸,在上料缓冲腔外设置有第二油缸,在第四传输线上设置有第三油缸和第四油缸;在所述工艺反应腔的右端设置有下料腔,在下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献刚侯增军刘艳军康林张进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昱辉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