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窑炉冷却及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6623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窑炉冷却及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窑炉、水池、冷却塔、控制器;在所述窑炉上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在循环水泵后方的出水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在进水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分别与水池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分别与冷却塔连通,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在水池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水泵、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对炉体冷却效果的同时,还可有效利用余热,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窑炉冷却及余热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窑炉冷却及余热利用系统,属于工业窑炉


技术介绍

[0002]各种类型的工业窑炉广泛应用在冶金行业。因其工作温度很高,需要采用水冷保护炉体及电气元件。传统的冷却方案主要有冷却塔冷却和循环冷却水池冷却。冷却塔冷却效果好,炉体温度能控制在30℃左右,用水量少,但余热通过风机发散到大气中,余热难以利用,造成余热的浪费,且风机持续运转浪费电能;循环水池冷却结构简单,余热可以利用,但冷却效果不好,炉体温度在80℃左右,容易产生管道结垢造成设备损坏。两种方案都使用水泵循环,在停电事故发生时不能有效冷却炉体,会造成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窑炉冷却及余热利用系统,在保证工业窑炉得到有效冷却的同时,又可对余热进行充分利用。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窑炉冷却及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窑炉、水池、冷却塔、控制器;在所述窑炉上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在循环水泵后方的出水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在进水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分别与水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分别与冷却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在第一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在第二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在第三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在第四管道上还设置有第四电磁阀,在水池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5]进一步的,在所述窑炉的出水管上还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位于循环水泵的前方,在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在第三管道上的第三电磁阀处还并联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也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为常闭型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为常开型电磁阀。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水池上还设置有余热出水管道、冷水补水管和液位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水池的底部高度高于窑炉的顶部高度。
[0009]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冷却塔与水池并联在窑炉的冷却水管路中,通过水池中的温度传感器控制电磁阀自动切换;水池温度传感器设定温度上下限,保证温度在可利用范围,池内的热水用来余热利用;当传感器温度高于上限时切换为冷却塔冷却,保证窑炉的冷却效果;当传感器温度低于下限温度时切换为水池冷却,利用炉体热量对池内水加热利用;
[0010]并且水池高于炉体,当出现停电事故时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自动打开切换为
池水供炉体进水、出水外排,保证停电时也能对炉体进行有效降温。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标记:
[0013]1窑炉,11出水管,12进水管,111循环水泵,112排水管,1121第五电磁阀;
[0014]2冷却塔,21第二管道,22第四管道,211第二电磁阀,221第四电磁阀;
[0015]3水池,31第一管道,32第三管道,33余热出水管道,34冷水补水管道,35温度传感器,36液位计,311第一电磁阀,321第三电磁阀,321第六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工业窑炉冷却及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窑炉1、冷却塔2、水池3、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在所述窑炉1上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12和出水管11,在进水管12和出水管11中通入循环水从而将窑炉中的热量带走实现降温,进水管内为冷水,出水管内为热水。出水管出来的热水可通过冷却塔2或水池3进行降温,降温后后的冷水可再循环进入炉体,所述水池的底部高度高于窑炉的顶部高度,以保证水池内的水可以在重力下自由流向炉体。
[0018]在出水管11上设置有循环水泵111,在循环水泵111后方的出水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一管道31和第二管道21,在进水管12上并联连接有第三管道32和第四管道22,所述第一管道31和第三管道32分别与水池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1和第四管道22分别与冷却塔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在第一管道31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11,在第二管道21上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11,在第三管道32上还设置有第三电磁阀321,在第四管道22上还设置有第四电磁阀221。
[0019]在所述窑炉的出水管11上还设置有排水管112,所述排水管112位于循环水泵111的前方,在排水管112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1121;在第三管道上的第三电磁阀321处还并联有第六电磁阀322,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为常闭型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为常开型电磁阀。
[0020]在水池3内还设置有余热出水管道33、冷水补水管34、温度传感器35和液位计36。所述循环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1]图1中的箭头代表水流方向,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冷水补水管34向水池3中注入一定量的冷水,然后开启窑炉1的加热系统进行工业生产,同时启动循环水泵111,打开第一电磁阀311、第三电磁阀321,利用水池中的冷却水对炉体进行降温。此时第二电磁阀211、第四电磁阀221、第五电磁阀1121、第六电磁阀322关闭;炉体产生的热水在水池内积累并自然降温,此时的热水可通过余热出水管道33向外供应,可用于洗澡或冬季的取暖,或者物料的干燥等,实现余热利用。水池内的水位有液位计36监测,当水位不足时可由冷水补水管34补充冷水;同时温度传感器35监视水池内的热水温度,控制器设定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上下限,保证水池水温在可利用范围;当传感器温度高于上限时,为优先保证对炉体的有效冷却,此时切换为冷却塔冷却,即此时打开第二电磁阀211和第四电磁阀221,关闭第一
电磁阀311和第三电磁阀321,炉体出来的热水通过冷却塔高效冷却后再进入炉体,保证窑炉的冷却效果;当传感器温度低于下限温度时再切换为水池冷却,利用炉体热量对池内水加热利用;当出现突然停电事故时,此时循环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均关闭,而炉体内仍然需要继续冷却,此时由于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为常开型,失电后会自动打开,此时依靠重力池水会自动供应炉体一段时间的降温,从而保证了突然停电时也能对炉体进行有效降温。
[0022]因此,本技术采用冷却塔与余热利用水池并联使用,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自动切换,在保证对炉体冷却效果的同时,还可利用余热为职工提供洗澡、取暖的热水,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窑炉冷却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窑炉、水池、冷却塔、控制器;在所述窑炉上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在循环水泵后方的出水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在进水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分别与水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分别与冷却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在第一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在第二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在第三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在第四管道上还设置有第四电磁阀,在水池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爱霞张进军孙奇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昱辉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