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共聚物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97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08
氟硅共聚物反应釜,包括釜体、反应室、电机、釜盖、导流板和第一搅拌叶,釜体内部设置有反应室,反应室上部设置有釜盖,釜盖两侧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釜盖与釜体相固定,釜盖上设置有进料口,釜盖上端设置有电机,电机动力处设置有传动杆,釜盖中间部位设置有通孔,传动杆另一端穿过通孔伸入反应室内部,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第二搅拌叶设置在传动杆底端,釜盖顶端设置的电机,电机动力处设置的有传动杆,第二搅拌叶设置为“U”型形状,可以在搅拌时更加全面,提高使用率可使用率和生产率,并且在出料时,可以通过螺杆搅拌叶将物料带出,避免了粘性物料出料太慢、流体物料出料过快的现象,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氟硅共聚物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氟硅共聚物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0003]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0004]例如公开号为“CN201521108628.X”专利名称为:“一种反应釜”的专利,其公开了“包括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其中釜体表面设有物料入口、物料出口及供人进入的人孔,所述反应釜还包括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物料入口的抗氧剂添加装置,所述抗氧剂添加装置包括抗氧剂储存容器和用于加热所述抗氧剂储存容器中的抗氧剂的加热装置;所述釜体底部设有过滤槽,过滤槽通过物料出口与所述釜体连通,该过滤槽包括有槽体、设置在所述槽体的底部的第二出料口和出杂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槽体顶部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槽体的一侧壁上,所述槽体的与所述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喷头;所述人孔孔内壁设有一储物槽,所述储物槽内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可将储物槽内的物品锁止于储物槽上,所述储物槽的大小设置可使使用者的手正常进出槽内”。
[0005]但是现有的反应釜在加料时易将铁质或塑料质的圆桶出料口密封盖及随身携带的小物件掉入反应釜中,如手套、记录笔等,这些小物件,不但影响产品质量,严重时还会造成生产不能正常进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胶料过程中存在搅拌反应不充分,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氟硅共聚物反应釜。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氟硅共聚物反应釜,包括釜体、反应室、电机、釜盖、导流板和第一搅拌叶,所述釜体内部设置有反应室,反应室上部设置有釜盖,所述釜盖两侧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釜盖与釜体相固定,釜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釜盖上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动力处设置有传动杆,釜盖中间部位设置有通孔,传动杆另一端穿过通孔伸入反应室内部,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联轴器,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设置在联轴器下方,第二搅拌叶设置在传动杆底端,所述反应室内壁两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釜体底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内设置有螺杆搅拌叶,所述螺杆搅拌叶与传动杆相连,所述出料口与反应室相通。
[0010]为了实现更好的过滤,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进料口为底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为圆柱形,滤网与反应室相通。
[0011]为了实现更好的搅拌,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二搅拌叶为“U”型形状。
[0012]为了提高搅拌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和传动杆采用防腐蚀的纯钛材质。
[0013]为了提高釜体的防腐性,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的导流板和螺杆搅拌叶上都设置有防腐层。
[0014]为了提高反应室的密封性,本技术改进有,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外侧于通孔相适配,密封圈内侧与传动杆相对应。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氟硅共聚物反应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该氟硅共聚物反应釜,在于釜体内部设置有反应室,反应室上方设置有釜盖,所述釜盖上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下方设置有圆柱形滤网,滤网与反应室相通,滤网可以过滤掉液体物料中的杂物及操作工人不慎落入的其它杂物,所述釜盖顶端设置的电机,电机动力处设置的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穿过通孔伸入反应室内部,通孔处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防止反应室内部液体外泄,起到更好的密封性,所述反应室内部两侧设置的导流板,导流板可以消除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涡流影响,使搅拌时更加均匀,所述的第二搅拌叶设置为“U”型形状,可以在搅拌时更加全面,提高使用率可使用率和生产率,所述出料口内部设置的螺杆搅拌叶与传动杆相连,可以对第二搅拌叶搅拌的出料口处的物料进行搅拌,避免搅拌死角,并且在出料时,可以通过螺杆搅拌叶将物料带出,避免了粘性物料出料太慢、流体物料出料过快的现象,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5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釜体;2.反应室;3.电机;4.釜盖;5.进料口;6.出料口;7. 螺栓;8.导流板;9.联轴器;10.第一搅拌叶;11.传动杆;12.第二搅拌叶; 13.螺杆搅拌叶;14.密封圈;15.滤网;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2,氟硅共聚物反应釜,包括釜体1、反应室2、电机3、釜盖4、导流板和第一搅拌叶10,所述釜体1内部设置有反应室2,反应室2上部设置有釜盖4,所述釜盖4两侧设置有螺栓7,螺栓7穿过釜盖4与釜体1 相固定,釜盖4上设置有进料口5,进料口5为底端设置有滤网15,所述滤网15为圆柱形,滤网15与反应室2相通,所述釜盖4上端设置有电机3,所述
电机3动力处设置有传动杆11,釜盖4中间部位设置有通孔16,传动杆11 另一端穿过通孔16伸入反应室2内部,所述通孔16处设置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外侧于通孔16相适配,密封圈14内侧与传动杆11相对应,所述传动杆11上设置有联轴器9,所述传动杆11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10和第二搅拌叶12,所述第一搅拌叶10设置在联轴器9下方,第二搅拌叶12设置在传动杆11底端,第二搅拌叶12为“U”型形状,所述反应室2内壁两侧设置有导流板8,所述釜体1底端设置有出料口6,出料口6内设置有螺杆搅拌叶13,所述螺杆搅拌叶13与传动杆11相连,所述出料口6与反应室2相通。
[0024]综上所述,该氟硅共聚物反应釜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首先在釜体1内部设置有的反应室2,所述反应室2上方设置有釜盖4,釜盖 4上设置有的进料口5,釜盖4底端设置有电机3,电机3动力处设置有传动杆11,所述传动杆11穿过通孔16伸入反应室2内部,所述传动杆11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10和第二搅拌叶12,在使用时,将物料通过进料口5进入反应室2内部,进料口5下方设置的圆柱形滤网15可以将液体物料中的杂物及操作工人不慎落入的其它杂物进行过滤,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氟硅共聚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反应室(2)、电机(3)、釜盖(4)、导流板和第一搅拌叶(10),所述釜体(1)内部设置有反应室(2),反应室(2)上部设置有釜盖(4),所述釜盖(4)两侧设置有螺栓(7),螺栓(7)穿过釜盖(4)与釜体(1)相固定,釜盖(4)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釜盖(4)上端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动力处设置有传动杆(11),釜盖(4)中间部位设置有通孔(16),传动杆(11)另一端穿过通孔(16)伸入反应室(2)内部,所述传动杆(11)上设置有联轴器(9),所述传动杆(11)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10)和第二搅拌叶(12),所述第一搅拌叶(10)设置在联轴器(9)下方,第二搅拌叶(12)设置在传动杆(11)底端,所述反应室(2)内壁两侧设置有导流板(8),所述釜体(1)底端设置有出料口(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兴伟施丹王新俊张建君
申请(专利权)人:优卡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