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朝松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645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计的第一、第三底板是供乘客上车的路径,第二底板是供乘客下车的路径,在乘客等待地铁进站的时候,电动门处于关闭状态,当乘客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踩在第二踏板上,第二踏板下的震动传感器感受到信号,从而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门的开启,此方式防止乘客将下客的路径堵塞;设计的第一、第三底板上的踩踏板下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当站在踩踏板上的人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警报灯就会亮起,从而来提醒乘客去往其他的入口上车,有效的缓解某一处的人员扎堆的问题;设计的减震器能够缓解第二底板两侧的两个底板上的震动力对于第二地板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交通限流装置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城市进行就业发展,城市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期,地铁站的人更多,许多人为了抢时间不遵守规矩,强行的挤上挤下的,不仅降低了自己的乘车体验,同时还妨碍了别人的正常乘车,而为了改善此状况,在地铁站出现了许多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一方面来进行维持秩序,另一方面来对扎堆的乘客进行疏散,因为离进站口越近的位置人越多,离进站口较远的位置人相对较少,然此种方式不仅增大了人力投资成本,且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顶端安装有第一踩踏板,所述第一踩踏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底座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踩踏板,所述第二踩踏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震动传感器,所述第二底座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且所述第二底座的顶端一侧设有电动门,所述电动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隔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三底板,所述第三底板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安装有第三踩踏板,所述第三踩踏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安装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底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报警灯,所述第一报警灯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报警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震动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电动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底端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底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底板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报警灯,所述第二报警灯的底端安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三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报警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底座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液压支柱,所述第一液压支柱上套接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且所述第一液压支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三底板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液压支柱,所述第二液压支柱上套接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且所述第二液压支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斜坡板,所述斜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所述第三底板相对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设计的第一、第三底板是供乘客上车的路径,第二底板是供乘客下车的路径,在乘客等待地铁进站的时候,电动门处于关闭状态,当乘客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踩在第二踏板上,第二踏板下的震动传感器感受到信号,从而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门的开启,此方式防止乘客将下客的路径堵塞。2.本技术中,设计的第一、第三底板上的踩踏板下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当站在踩踏板上的人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警报灯就会亮起,从而来提醒乘客去往其他的入口上车,有效的缓解某一处的人员扎堆的问题。3.本技术中,设计的减震器能够缓解第二底板两侧的两个底板上的震动力对于第二地板的影响,进而提高第二底板上的震动传感器的准确性。4.本技术中,设计的多个隔板将上车与下车的通道隔开,从而使得上下车的通道不会出现逆行的人员,进一步的缓解上下车的压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平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平面结构图。附图标记:1、装置主体;2、第一底座;201、第一凹槽;202、第一踩踏板;203、第一压力传感器;204、第一安装板;3、第一隔板;301、第一报警灯;302、第一固定座;4、第二底座;401、第二踩踏板;402、震动传感器;5、第二隔板;501、控制器;6、第三底板;601、第二凹槽;602、第三踩踏板;603、第二压力传感器;604、第二安装板;7、第三隔板;701、第二报警灯;702、第二固定座;8、第一减震器;801、第一连接座;802、第一液压支柱;803、第一减震弹簧;9、第二减震器;901、第二连接座;902、第二液压支柱;903、第二减震弹簧;10、电动门;11、斜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请参阅图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底座2,所述第一底座2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201,所述第一凹槽201内顶端安装有第一踩踏板202,所述第一踩踏板2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03,所述第一底座2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3,所述第一底座2的一侧设有第二底座4,所述第二底座4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踩踏板401,所述第二踩踏板4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震动传感器402,所述第二底座4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5,且所述第二底座4的顶端一侧设有电动门10,所述电动门1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隔板5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4的一侧设有第三底板6,所述第三底板6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601,所述第二凹槽601内安装有第三踩踏板602,所述第三踩踏板6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603,所述第一底座2与所述第二底座4之间安装有第一减震器8,所述第二底座4与所述第三底板6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器9。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03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04,所述第一安装板204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凹槽201的内部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报警灯301,所述第一报警灯3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302,所述第一固定座302与所述第一隔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底座(2),所述第一底座(2)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201),所述第一凹槽(201)内顶端安装有第一踩踏板(202),所述第一踩踏板(2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03),所述第一底座(2)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3),所述第一底座(2)的一侧设有第二底座(4),所述第二底座(4)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踩踏板(401),所述第二踩踏板(4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震动传感器(402),所述第二底座(4)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5),且所述第二底座(4)的顶端一侧设有电动门(10),所述电动门(1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隔板(5)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4)的一侧设有第三底板(6),所述第三底板(6)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601),所述第二凹槽(601)内安装有第三踩踏板(602),所述第三踩踏板(6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603),所述第一底座(2)与所述第二底座(4)之间安装有第一减震器(8),所述第二底座(4)与所述第三底板(6)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器(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底座(2),所述第一底座(2)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201),所述第一凹槽(201)内顶端安装有第一踩踏板(202),所述第一踩踏板(2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03),所述第一底座(2)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3),所述第一底座(2)的一侧设有第二底座(4),所述第二底座(4)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踩踏板(401),所述第二踩踏板(4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震动传感器(402),所述第二底座(4)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5),且所述第二底座(4)的顶端一侧设有电动门(10),所述电动门(1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隔板(5)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4)的一侧设有第三底板(6),所述第三底板(6)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601),所述第二凹槽(601)内安装有第三踩踏板(602),所述第三踩踏板(6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603),所述第一底座(2)与所述第二底座(4)之间安装有第一减震器(8),所述第二底座(4)与所述第三底板(6)之间安装有第二减震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03)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04),所述第一安装板(204)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凹槽(201)的内部底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报警灯(301),所述第一报警灯(3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302),所述第一固定座(302)与所述第一隔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03)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报警灯(30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501),所述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松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王朝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