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震专利>正文

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42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涉及棉纺线加工的技术领域,其使用了一种棉纺纱线并捻设备,该设备包括底板、安装架、工作台、支撑架、并捻机构、去绒机构以及收卷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并捻机构的作用下,使得若干条纺丝通过转筒的转动捻合成纺线,再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若干条纺线进行捻合,两次捻合同步进行,衔接度高,节省了生产所需的时间,实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纺线捻合后到收卷的过程中通过去绒机构对其表面进行快速加热,实现去绒毛的操作,不仅避免了后续工艺流程的增加,也实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棉纺线加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
技术介绍
纺线是中国传统耕织社会的主要生产项目,纺线时先是将棉花拿到弹匠那里将棉花弹成蓬松如火腿肠粗细长短的棉条。棉条放在纺线人的左手方,纺车上有一根叫梃子的钢丝,一端是尖的,朝着纺线人,纺线人先将棉条一头一边往外拉一边一个方向旋转(一般是反时针)搓,然后将头子缠绕在梃子上,顺钢丝直其尖,这样的准备工作完备后就开始纺线,左右手配合合理,右手摇车左手握棉条往外均匀的拉,节奏是短-短-长…周而复始。在20世纪,纺线、织布还是农家妇女的必备手工。如果纺丝的一端被握持住,另一端回转,即可形成纱线,这一过程称为加捻。加捻是利用回转运动,把牵伸后的细条子,像洗脸时绞毛巾一样加以扭转,以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起来的过程。条子绕本身轴心扭转一周,叫做加上一个捻回。加捻利用纤维的弯曲和扭转,弯曲可造成卷绕,扭转会形成捻回。纤维条如果一端固定,另一端扭转,有一定张力,就产生捻回。如果没有张力,则纤维的扭转有可能转化为弯曲,纤维条会扭结成小辫子状;所以,张力和扭转是加捻的必要条件。在实现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多条捻合后的纺线再捻合成强度更高的棉纺线。目前棉纺线进行捻合加工的过程中,一般是利用相关设备将若干条纺线独立地进行捻合,然后卷绕在绕线筒上,再将若干绕线筒放置另一个设备上,转动捻合后最后进行收卷。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需要两次独立的捻合过程,使得流程较为繁琐且衔接度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提高;多条纺线捻合在一起后,外侧表面会有一些长度不一的绒毛,导致产品的质量较差,若后续还需要进行去绒毛的工艺步骤,又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时间,导致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具有在棉纺线生产的过程中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同时进行去绒毛以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棉纺纱线并捻设备,该设备包括底板、安装架、工作台、支撑架、并捻机构、去绒机构以及收卷机构,所述底板设于地面上,底板上依次设有所述安装架、工作台和支撑架,所述收卷机构设于支撑架上;其中,所述并捻机构包括转动盘、主齿轮、星齿轮、转筒、转杆、大弹簧杆、连接架、前导轮、后导轮、环齿轮以及驱动齿轮,所述转动盘转动穿设于安装架设置,转动盘远离工作台的一端固定套设有所述环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设于安装架的一侧,并与环齿轮相啮合设置,转动盘上穿设有若干转筒,转筒靠近工作台的一端套设有所述星齿轮,转筒远离工作台的一端设有所述转杆,所述主齿轮设于转动盘的一侧,且与若干星齿轮相啮合设置,若干所述连接架设于转动盘靠近工作台的一侧,并通过所述大弹簧杆与转动盘相连接,相邻的连接架之间依次转动设有所述前导轮与后导轮;所述去绒机构包括左导线块、右导线块、带轮、同步带、同步齿轮、驱动电机、小弹簧杆以及导热半环,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所述左导线块与右导线块,左导线块靠近转动盘设置,右导线块靠近收卷机构设置,若干所述带轮分两组对称设于工作台上,每组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两组带轮通过若干所述同步齿轮相啮合设置,所述驱动电机设于工作台靠近地面的一侧,同步带上通过若干所述小弹簧杆连接有若干所述导热半环;利用上述设备对棉纺纱线进行捻合加工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物料安装,将若干缠绕有纺线的绕线筒安装在转杆上,并以人工的方式将若干线头分别依次穿过并捻机构和去绒机构,并缠绕在卷绕机构上;S2:组合捻线,启动主齿轮和驱动齿轮,分别使转筒和转动盘转动,单条纺线在捻合后,与其他捻合后的单条纺线进行缠绕并捻,同时启动收卷机构对纺线进行收卷;S3:表面去绒,对导热半环进行加热,并通过同步带带动若干导热半环靠近缠绕并捻后的纺线,使纺线表面的绒毛被加热熔融、固化附着在纺线表面;S4:缠绕收卷,在收卷机构的继续拉动下,对去绒后的并捻纺线进行卷绕收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移动块、滑移槽、往返丝杆、支撑块、螺纹筒、工字轮、键轴以及驱动单元,支撑架上设有所述移动块,支撑架远离底板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滑移槽,移动块靠近底板的一端滑移于滑移槽内,所述螺纹筒转动穿设于移动块上,并设置在移动块上的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若干所述支撑块设于支撑架上,并位于移动块的两侧,所述往返丝杆穿设并螺纹配合于螺纹筒设置,且两端分别与若干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键轴转动设于移动块的一侧,键轴的转动轴穿设于移动块并与驱动单元相连接设置,所述工字轮套设于键轴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移动电机、小齿轮、大齿轮以及电机座,所述大齿轮设于移动块的一侧,并与键轴的转动轴相连接,所述移动电机通过所述电机座设于移动块上,且输出端穿设于电机座,并连接有所述小齿轮,小齿轮分别与大齿轮、螺纹筒相啮合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键轴上开设有抵触槽,所述抵触槽内设有抵触块,且所述抵触块与工字轮相抵触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筒靠近转杆的一端设有导线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安装块,左导线块转动穿设于安装块设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并捻机构的作用下,使得若干条纺丝通过转筒的转动捻合成纺线,再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若干条纺线进行捻合,两次捻合同步进行,衔接度高,节省了生产所需的时间,实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纺线捻合后到收卷的过程中通过去绒机构对其表面进行快速加热,实现去绒毛的操作,不仅避免了后续工艺流程的增加,也实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收卷机构在对棉纺线进行收集的过程中实现均匀收卷缠绕的效果,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和收卷量,以便于后续的放置与加工;3.本专利技术通过并捻机构与去绒机构可完成单独捻合、并列捻合和去绒毛的操作,不需要再使用相关设备,节省了对场地的占用,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视角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视角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转筒、环齿轮和导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连接架、前导轮、后导轮以及星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键轴、抵触槽与抵触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往返丝杆与螺纹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安装架;3、工作台;4、支撑架;5、并捻机构;7、去绒机构;8、收卷机构;51、转动盘;52、主齿轮;53、星齿轮;54、转筒;55、转杆;56、大弹簧杆;57、连接架;58、前导轮;59、后导轮;60、环齿轮;61、驱动齿轮;71、左导线块;72、右导线块;73、带轮;74、同步带;75、同步齿轮;76、驱动电机;77、小弹簧杆;78、导热半环;81、移动块;82、滑移槽;8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使用了一种棉纺纱线并捻设备,该设备包括底板(1)、安装架(2)、工作台(3)、支撑架(4)、并捻机构(5)、去绒机构(7)以及收卷机构(8),所述底板(1)设于地面上,底板(1)上依次设有所述安装架(2)、工作台(3)和支撑架(4),所述收卷机构(8)设于支撑架(4)上;/n其中,所述并捻机构(5)包括转动盘(51)、主齿轮(52)、星齿轮(53)、转筒(54)、转杆(55)、大弹簧杆(56)、连接架(57)、前导轮(58)、后导轮(59)、环齿轮(60)以及驱动齿轮(61),所述转动盘(51)转动穿设于安装架(2)设置,转动盘(51)远离工作台(3)的一端固定套设有所述环齿轮(60),所述驱动齿轮(61)设于安装架(2)的一侧,并与环齿轮(60)相啮合设置,转动盘(51)上穿设有若干转筒(54),转筒(54)靠近工作台(3)的一端套设有所述星齿轮(53),转筒(54)远离工作台(3)的一端设有所述转杆(55),所述主齿轮(52)设于转动盘(51)的一侧,且与若干星齿轮(53)相啮合设置,若干所述连接架(57)设于转动盘(51)靠近工作台(3)的一侧,并通过所述大弹簧杆(56)与转动盘(51)相连接,相邻的连接架(57)之间依次转动设有所述前导轮(58)与后导轮(59);/n所述去绒机构(7)包括左导线块(71)、右导线块(72)、带轮(73)、同步带(74)、同步齿轮(75)、驱动电机(76)、小弹簧杆(77)以及导热半环(78),所述工作台(3)上设有所述左导线块(71)与右导线块(72),左导线块(71)靠近转动盘(51)设置,右导线块(72)靠近收卷机构(8)设置,若干所述带轮(73)分两组对称设于工作台(3)上,每组带轮(73)通过所述同步带(74)传动连接,两组带轮(73)通过若干所述同步齿轮(75)相啮合设置,所述驱动电机(76)设于工作台(3)靠近地面的一侧,同步带(74)上通过若干所述小弹簧杆(77)连接有若干所述导热半环(78);/n利用上述设备对棉纺纱线进行捻合加工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物料安装,将若干缠绕有纺线的绕线筒安装在转杆(55)上,并以人工的方式将若干线头分别依次穿过并捻机构(5)和去绒机构(7),并缠绕在卷绕机构上;/nS2:组合捻线,启动主齿轮(52)和驱动齿轮(61),分别使转筒(54)和转动盘(51)转动,单条纺线在捻合后,与其他捻合后的单条纺线进行缠绕并捻,同时启动收卷机构(8)对纺线进行收卷;/nS3:表面去绒,对导热半环(78)进行加热,并通过同步带(74)带动若干导热半环(78)靠近缠绕并捻后的纺线,使纺线表面的绒毛被加热熔融、固化附着在纺线表面;/nS4:缠绕收卷,在收卷机构(8)的继续拉动下,对去绒后的并捻纺线进行卷绕收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纺纱线并捻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使用了一种棉纺纱线并捻设备,该设备包括底板(1)、安装架(2)、工作台(3)、支撑架(4)、并捻机构(5)、去绒机构(7)以及收卷机构(8),所述底板(1)设于地面上,底板(1)上依次设有所述安装架(2)、工作台(3)和支撑架(4),所述收卷机构(8)设于支撑架(4)上;
其中,所述并捻机构(5)包括转动盘(51)、主齿轮(52)、星齿轮(53)、转筒(54)、转杆(55)、大弹簧杆(56)、连接架(57)、前导轮(58)、后导轮(59)、环齿轮(60)以及驱动齿轮(61),所述转动盘(51)转动穿设于安装架(2)设置,转动盘(51)远离工作台(3)的一端固定套设有所述环齿轮(60),所述驱动齿轮(61)设于安装架(2)的一侧,并与环齿轮(60)相啮合设置,转动盘(51)上穿设有若干转筒(54),转筒(54)靠近工作台(3)的一端套设有所述星齿轮(53),转筒(54)远离工作台(3)的一端设有所述转杆(55),所述主齿轮(52)设于转动盘(51)的一侧,且与若干星齿轮(53)相啮合设置,若干所述连接架(57)设于转动盘(51)靠近工作台(3)的一侧,并通过所述大弹簧杆(56)与转动盘(51)相连接,相邻的连接架(57)之间依次转动设有所述前导轮(58)与后导轮(59);
所述去绒机构(7)包括左导线块(71)、右导线块(72)、带轮(73)、同步带(74)、同步齿轮(75)、驱动电机(76)、小弹簧杆(77)以及导热半环(78),所述工作台(3)上设有所述左导线块(71)与右导线块(72),左导线块(71)靠近转动盘(51)设置,右导线块(72)靠近收卷机构(8)设置,若干所述带轮(73)分两组对称设于工作台(3)上,每组带轮(73)通过所述同步带(74)传动连接,两组带轮(73)通过若干所述同步齿轮(75)相啮合设置,所述驱动电机(76)设于工作台(3)靠近地面的一侧,同步带(74)上通过若干所述小弹簧杆(77)连接有若干所述导热半环(78);
利用上述设备对棉纺纱线进行捻合加工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物料安装,将若干缠绕有纺线的绕线筒安装在转杆(55)上,并以人工的方式将若干线头分别依次穿过并捻机构(5)和去绒机构(7),并缠绕在卷绕机构上;
S2:组合捻线,启动主齿轮(52)和驱动齿轮(61),分别使转筒(54)和转动盘(51)转动,单条纺线在捻合后,与其他捻合后的单条纺线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震
申请(专利权)人:许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