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持续喂入的纤维流经旋转凝聚加捻,再增捻后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旋转凝聚加捻是指对纤维流经离心凝聚并加捻;增捻是指增加须条经旋转凝聚加捻后的捻度,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全部或部分;制得的聚捻须条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能制得符合细纱机超大牵伸所需条件的纤维须条,为实现细纱机超大牵伸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制得的聚捻须条,定量在现有粗纱定量和熟条定量之间,能够满足超大牵伸对纤维须条定量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捻度,能有效地解决纺纱时的须条断头和意外牵伸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纺纱
,涉及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环锭纺纱作为当今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纺纱方式,其基本的工艺流程为开清→梳理→(精梳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为保证所纺纱线的质量,在并条和细纱工序之间需设置粗纱工序,这是由于并条机制成的熟条通过细纱机直接牵伸成纱时,细纱机的牵伸倍数需达到300倍以上,所纺细纱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细纱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原因是:一、普通细纱机的牵伸倍数很难达到300倍以上,即使达到,由于牵伸倍数的过大,牵伸部件的运转稳定程度也达不到要求;二、并条机制成的条子定量较大(通常为15~25g/5m),条子内纤维的根数较多,现有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对根数较多的纤维的控制不均匀。因此,粗纱工序是现阶段环锭纺纱的必要工序之一。与转杯纺、喷气纺其他新型纺纱方式相比,环锭纺由于粗纱工序的存在,工艺流程较长,造成设备、人工等方面的成本比较高。为解决此问题,具有超大牵伸装置的环锭细纱机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利用具有超大牵伸装置的环锭细纱机纺纱,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并条机制成的熟条直接喂入细纱机的牵伸区,经细纱机的牵伸装置牵伸并加捻后纺成细纱。但采用超大牵伸的方式纺制环锭细纱,所纺纱线的支数不宜太高,通常在21英支以下。这是因为无论什么形式的超大牵伸环锭细纱机,其牵伸装置的牵伸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一定的牵伸倍数时,牵伸区对纤维的牵伸质量就会下降,因此,当所纺纱线的支数太高时纱线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这成为限制超大牵伸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要解决此问题,除提高牵伸装置的牵伸能力以外,减小喂入熟条的定量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现阶段,喂入超大牵伸装置的熟条定量不宜太轻,原因是现有的熟条成条技术导致熟条没有捻度,当定量太轻时,由于纤维集合体的根数较少,会造成熟条内纤维集合体的结合紧密程度较差,纺制细纱时,熟条容易断头,且极易产生意外牵伸现象,因此并条机制成的熟条定量不宜太轻,制成定量轻且有一定捻度的须条是环锭纺实现超大牵伸的必要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制成定量轻且有一定捻度的须条以实现环锭纺的超大牵伸,提供一种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持续喂入的纤维流经旋转凝聚加捻,再增捻后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聚捻须条,是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是将持续喂入的纤维流经旋转凝聚加捻,再增捻后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所述聚捻须条是指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的纤维须条;所述旋转凝聚加捻是指对纤维流经离心(方式)凝聚并加捻;所述增捻是指增加须条经旋转凝聚加捻后的捻度,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全部或部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离心(方式)凝聚并加捻是指所述持续喂入的纤维流喂入旋转的接收装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集聚在所述接收装置的内部;所述接收装置内集聚的纤维须条一端由引条装置引出。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接收装置为圆筒状、圆环状或圆杯状,所述接收装置的旋转转速为1000~3000r/min,所述接收装置的直径为300~500mm。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增捻是摩擦增捻;所述接收装置所凝聚加捻的纤维须条,由所述引条装置引出的路径上,经旋转摩擦增捻部件对其摩擦增捻。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旋转摩擦增捻部件的转速为50~600r/min,所增加的捻度为设计捻度的5~20%(设计捻度是指最终得到的纤维须条的捻度,这个捻度主要是由接收装置的转速和引条装置的引条速度决定的,旋转增捻部件会对纤维须条在引出路径的过程中捻度增加,以增强其引条过程中纤维须条的强力,减少断头现象的发生,但旋转增加部件最终是对纤维须条起假捻作用的,所增加的捻度还会在退捻作用下全部或部分退掉,对纤维须条最后捻度的变化影响较小)。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纤维须条为棉纤维须条、粘胶须条或涤纶须条,也可以为其他纤维须条。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持续喂入的纤维流具体是指纤维经梳理装置梳理除杂后形成的纤维流,所述纤维流以一定的流量持续不断且均匀地喂入所述接收装置。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一定的流量为150~300g/min,此处纤维流的定量与最终制得的须条的定量是相关的,受接收装置旋转的速度、引条装置引出的速度影响,纤维须条的定量为1~2g/m,引条装置根据旋转速度以及捻度可近似算出其速度为110~200m/min左右,因此喂入的纤维流的定量为150~300g/min。如上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所述导出是指经聚捻后的须条由一对导条罗拉握持导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聚捻须条,为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纵向分布均匀的连续纤维须条;纤维须条的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聚捻须条及其连续成形的方法,将纤维流持续喂入旋转接收装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纤维流会均匀地凝聚在旋转接收装置的表面,纤维分布较为均匀,须条的一端由引条装置握持引出,由于旋转装置的旋转摩擦作用及引条装置的握持作用,纤维须条会被施加一定的捻度,且由于在引出的路径上会有增捻装置对其摩擦增捻,大大减小了纤维须条在引出路径上的断头现象,因此纤维须条具有连续性。同时,通过控制喂入纤维流的定量、旋转接收装置的转速、引条装置的速度可以控制纤维须条的定量和捻度。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纤维须条定量在现有粗纱定量和熟条定量之间,能够满足超大牵伸对纤维须条定量的要求,且由于所制得的须条具有捻度,能有效地解决纺纱时的须条断头和意外牵伸现象。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聚捻须条,在超大牵伸环锭细纱机上纺纱,所纺纱线的支数可达到40英支以上,在不改变现有牵伸装置的条件下有效地提高了所纺纱线的支数,拓宽了超大牵伸的应用范围,也为环锭纺纱最终取消粗纱工序提供了有效地解决方案及发展思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可以制得符合细纱机超大牵伸所需条件的纤维须条,为实现细纱机超大牵伸提供了有效的实现方法;(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聚捻须条,定量在现有粗纱定量和熟条定量之间,定量轻,能够满足超大牵伸对纤维须条定量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捻度,能有效地解决纺纱时的须条断头和意外牵伸现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是:持续喂入的纤维流经旋转凝聚加捻,再增捻后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n所述聚捻须条是指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的纤维须条;/n所述旋转凝聚加捻是指对纤维流经离心凝聚并加捻;/n所述增捻是指增加须条经旋转凝聚加捻后的捻度,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全部或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是:持续喂入的纤维流经旋转凝聚加捻,再增捻后导出,获得连续的聚捻须条;
所述聚捻须条是指线密度范围为1000~2000tex、捻度范围为5~20捻/m的纤维须条;
所述旋转凝聚加捻是指对纤维流经离心凝聚并加捻;
所述增捻是指增加须条经旋转凝聚加捻后的捻度,并在引出后退去增捻所增加捻度的全部或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凝聚并加捻是指所述持续喂入的纤维流喂入旋转的接收装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地集聚在所述接收装置的内部;所述接收装置内集聚的纤维须条一端由引条装置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为圆筒状、圆环状或圆杯状,所述接收装置的旋转转速为1000~3000r/min,所述接收装置的直径为300~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捻须条的连续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捻是摩擦增捻;所述接收装置所凝聚加捻的纤维须条,由所述引条装置引出的路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军,王姜,张玉泽,丁倩,曾泳春,傅婷,江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