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用菌培养基的综合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430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利用方法,其特征是将各树叶经微波干燥粉碎至24目‑50目,按重量百分比取构树叶40‑70%,碧根果叶10‑15%,桑叶1‑5%,榆树叶5‑15%,再加入豆饼粉5‑10%,麦麸5‑10%,红砂糖1.5‑2.5%,尿素1‑2%,酵母粉1.5‑2.5%,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65%(重量),pH值7.2‑8.2,装瓶或袋,经灭菌、接种、培养、烘干、粉碎,制得食用菌培养基高蛋白饲料产品;将各树叶经微波干燥,粉碎至30‑50目按重量百分比取构树叶40‑70%,洋槐树叶10‑15%,银杏叶1‑5%,榆树叶5‑15%,再加入豆饼粉5‑10%,麦麸5‑10%,红砂糖1.5‑2.5%,碳酸钙1.5‑2.5%,酵母膏1‑2%,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65%(重量),pH值7.5‑8.5,装瓶或袋,经灭菌、接种、培养,再经啤酒酵母菌发酵,然后烘干、粉碎,制得食用菌培养基高蛋白饲料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食用菌培养基的综合利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加工
,具体涉及食用菌培养基的综合利用方法。其主要方法目的是将食药用菌菌种接种于培养基经培养后,制备成一种富含高蛋白的饲料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饲料特别是富含蛋白的饲料的生产与利用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由于养殖业蛋白饲料的需求增大,粮食蛋白价格不断提升,饲养业成本加大,利润率低,导致肉食品价格攀升,直接影响着大众对肉食品的消费。利用各种植物叶、嫩茎等废弃物生产蛋白饲料,是饲料生产加工企业不断研发的课题,利用富含蛋白的构树叶、碧根果树叶、榆树叶、洋槐树叶以及富含黄酮的桑叶、银杏叶等组成原料基质,接种食用菌菌种进行培养,形成大量的菌丝体的菌种培养基料,不仅含有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黄酮类以及真菌多糖等营养物质,在培养料富含蛋白质的基础上,又增加“菌体蛋白”,无疑是增加培养物饲料蛋白含量的新的方法,如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将培养物料进行发酵,对增加蛋白质、氨基酸、B族维生素以及酶和转化糖的诸多营养成分的理论依据是充分的。现有技术中大多是利用栽培食用菌的菌糠和树叶、豆渣、中药渣、酒糟渣、农作物秸秆和餐饮废弃物生产蛋白饲料,虽然在其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应得到提高,但其制品的适口性和风味欠佳。本专利技术方法不仅使得制成品粗蛋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黄酮等营养成分得到大幅提高,而且产品口感细腻醇和、风味佳,能提高养殖动物的适口性,增添喜食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富含高蛋白质的树叶,与相应的营养物质组成培养基料,按常规方法接种食用菌菌种,其经过培养形成丰富的菌丝体后,经加工处理制备成富含粗蛋白的高蛋白饲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各树叶经微波干燥粉碎至24目~50目,按重量百分比取构树叶40~70%,碧根果叶10~15%,桑叶1~5%,榆树叶5~15%,再加入豆饼粉5~10%,麦麸5~10%,红砂糖1.5~2.5%,尿素1~2%,酵母粉1.5~2.5%,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65%(重量),pH值7.2~8.2,装瓶或袋,用压力为1.4kg/平方厘米、温度为125℃条件下灭菌2小时,灭菌后移入接种室,自然冷却后,按培养料重量10%接种量接种食用菌栽培菌种,然后移入培养室,在温度为24℃~27℃环境下培养24~28天,使菌丝体布满培养基,培养完成后,将培养料置于温度为38~42℃条件下让其自溶3天,然后将培养料用烘干设备在92~98℃的温度下烘干,粉碎至90~95目,即制得食用菌培养基高蛋白饲料产品。所述的食用菌为香菇、杏鲍菇、金针菇、平菇、凤尾菇、金顶蘑、白灵菇、茶薪菇、真姬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草菇、草地磨菇、大肥菇、大球盖菇、干巴菇、高大环柄菇、虎掌菌、黑蘑菇、滑子菇、花脸香蘑、灰树花、红汁乳菇、黄菊菇、美味牛肝菌、松乳菌、双环蘑菇、秀珍菇、羊肚菌、黄柳菇、鸡油菌、鸡枞菌、鸡腿菇、金福菇、玉皇菇、口蘑、块菌、蜜环菌、正红菇、灵芝、银耳、黑木耳、猴头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食用菌菌种按下述方法培养:a、母种斜面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葡萄糖2%,硫酸铵0.3%,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酵母膏0.1%,蛋白胨0.2%,琼脂2%,水75.2%,pH值自然;b、原种固体培养基:小麦40%,构树叶粉(50目)30%,麦麸25%,碳酸钙2%,石膏粉2.5%,蔗糖0.5%,含水量为50~55%(重量);精选陈化一年的小麦按重量比为1:1.5加水,浸泡5~6小时,然后用旺火煮15分钟后,加入蔗糖再煮10分钟,离火稍冷后,分别依次加入碳酸钙、石膏粉、麦麸和构树叶粉拌匀,控制水分含量在50~55%,装瓶,用高压灭菌,在压力1.4公斤/平方厘米、温度125℃下维持2小时,取出放冷后,接入斜面母种,在适温下培养,待菌丝长到2cm深时,拍瓶1次,可加快菌丝生长,使上下菌龄一致;c、栽培种固体培养基:构树木屑55%,构树叶粉(80目)22%、麸皮2%,淀粉15%,碳酸钙5%,硫酸镁0.5%,硫酸二氢钾0.5%;将原材料混合均匀后,用水调成膏状,含水量60%(重量),制成饼状,然后切成5mm粗,10mm长的颗粒,装瓶,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原种菌种,5天后摇瓶1次;该方法菌丝生长迅速,2周后即可使用。本专利技术上述所述的装瓶,在没有特别说明的均指为常规菌种瓶;所述的装袋,选择使用聚丙烯塑料袋。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高蛋白饲料,营养丰富,经检测,蛋白质含量为42~48.5%,脂肪含量为2.8~3.6%,碳水化合物为40~44.6%,总黄酮2.8~3.9%,赖氨酸含量为1.26~2.07%,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酶、多种维生素,以及常量和微量矿物质元素,是一种优质的高蛋白饲料,用其制成的全价配合饲料饲养生长型仔猪,其料肉比可达2.46:1,日增重0.7kg以上。本专利技术利用当地资源丰富的构树叶、碧根果叶、榆树叶和桑叶,经加入适量的营养性如豆饼、麦麸、糖、酵母粉等制成培养基料,接入食用菌栽培菌种使其培养含有大量菌丝体的培养料,经过菌丝的生长代谢过程,可生成大量的菌丝体、蛋白质、多糖类、有机酸类、酶类、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可有益改善动物营养水平和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并且对畜禽和环境无任何毒副作用,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抗药性,可有效地促进动物生长。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代谢过程,对配方中的树叶材料中的纤维素起到软化和分化,形成富有营养的代谢物质,可有效地解决树叶直接利用的口感和味觉不适的弊端,经本专利技术方法不仅使制成的高蛋白饲料营养价值高,生物活性强,而且适口性好,增加了动物的喜食性,这对树叶资源的有益利用,使之变废为宝,丰富蛋白饲料资源,增加产区经济收益都具有实际意义。本专利技术还在于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各树叶经微波干燥,粉碎至30~50目按重量百分比取构树叶40~70%,洋槐树叶10~15%,银杏叶1~5%,榆树叶5~15%,再加入豆饼粉5~10%,麦麸5~10%,红砂糖1.5~2.5%,碳酸钙1.5~2.5%,酵母膏1~2%,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65%(重量),pH值7.5~8.5,装瓶或袋,在压力为1.4kg/平方厘米、温度为125℃条件下灭菌2小时,灭菌后移入接种室,自然冷却后,按培养料重量10%接种量接种食用菌栽培菌种,然后移入培养室,在温度为24℃~27℃环境下培养24~28天,使菌丝体布满培养基,培养完成后,将培养料置于温度为38℃~42℃条件下让其自溶3天,然后将瓶内或袋内培养料取出,并将培养料用手掰碎,加入培养料10%(重量)的啤酒酵母与培养料混匀,装入发酵室内的发酵池中,并轻轻压实,料面覆盖塑料薄膜面罩密封,室内控温在25~28℃发酵,发酵时间为4~6天,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料用烘干设备在75~85℃的温度下烘干,粉碎85~95目,即制得食用菌培养基高蛋白饲料产品;上述的食用菌菌种按下述方式培养:a、母种斜面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n将各树叶经微波干燥粉碎至24目~50目,按重量百分比取构树叶40~70%,碧根果叶10~15%,桑叶1~5%,榆树叶5~15%,再加入豆饼粉5~10%,麦麸5~10%,红砂糖1.5~2.5%,尿素1~2%,酵母粉1.5~2.5%,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65%,pH值7.2~8.2,装瓶或袋,用压力为1.4kg/平方厘米、温度为125℃灭菌2小时,灭菌后移入接种室,自然冷却后,按培养料重量10%接种量接种食用菌栽培菌种,然后移入培养室,在温度为24℃~27℃环境下培养24~28天,使菌丝体布满培养基,培养完成后,将培养料置于温度为38~42℃条件下让其自溶3天,然后将培养料用烘干设备在92~98℃的温度下烘干,粉碎至90~95目,即制得食用菌培养基高蛋白饲料产品;/n所述的食用菌培养高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2~48.5%,脂肪含量为2.8~3.6%,碳水化合物为40~44.6%,总黄酮2.8~3.9%,赖氨酸含量为1.26~2.07%;/n所述的食用菌菌种按下述方法培养:/na、母种斜面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葡萄糖2%,硫酸铵0.3%,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酵母膏0.1%,蛋白胨0.2%,琼脂2%,水75.2%,pH值自然;/nb、原种固体培养基:小麦40%,构树叶50目粉30%,麦麸25%,碳酸钙2%,石膏粉2.5%,蔗糖0.5%,含水量为50~55%;精选陈化一年的小麦按重量比为1:1.5加水,浸泡5~6小时,然后用旺火煮15分钟后,加入蔗糖再煮10分钟,离火稍冷后,分别依次加入碳酸钙、石膏粉、麦麸和构树叶粉拌匀,控制水分含量在50~55%,装瓶,用高压灭菌,在压力1.4公斤/平方厘米、温度125℃下维持2小时,取出放冷后,接入斜面母种,在适温下培养,待菌丝长到2cm深时,拍瓶1次,可加快菌丝生长,使上下菌龄一致;/nc、栽培种固体培养基:构树木屑55%,构树叶粉80目22%、麸皮2%,淀粉15%,碳酸钙5%,硫酸镁0.5%,硫酸二氢钾0.5%;将原材料混合均匀后,用水调成膏状,含水量60%,制成饼状,然后切成5mm粗,10mm长的颗粒,装瓶,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原种菌种,5天后摇瓶1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各树叶经微波干燥粉碎至24目~50目,按重量百分比取构树叶40~70%,碧根果叶10~15%,桑叶1~5%,榆树叶5~15%,再加入豆饼粉5~10%,麦麸5~10%,红砂糖1.5~2.5%,尿素1~2%,酵母粉1.5~2.5%,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65%,pH值7.2~8.2,装瓶或袋,用压力为1.4kg/平方厘米、温度为125℃灭菌2小时,灭菌后移入接种室,自然冷却后,按培养料重量10%接种量接种食用菌栽培菌种,然后移入培养室,在温度为24℃~27℃环境下培养24~28天,使菌丝体布满培养基,培养完成后,将培养料置于温度为38~42℃条件下让其自溶3天,然后将培养料用烘干设备在92~98℃的温度下烘干,粉碎至90~95目,即制得食用菌培养基高蛋白饲料产品;
所述的食用菌培养高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2~48.5%,脂肪含量为2.8~3.6%,碳水化合物为40~44.6%,总黄酮2.8~3.9%,赖氨酸含量为1.26~2.07%;
所述的食用菌菌种按下述方法培养:
a、母种斜面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葡萄糖2%,硫酸铵0.3%,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酵母膏0.1%,蛋白胨0.2%,琼脂2%,水75.2%,pH值自然;
b、原种固体培养基:小麦40%,构树叶50目粉30%,麦麸25%,碳酸钙2%,石膏粉2.5%,蔗糖0.5%,含水量为50~55%;精选陈化一年的小麦按重量比为1:1.5加水,浸泡5~6小时,然后用旺火煮15分钟后,加入蔗糖再煮10分钟,离火稍冷后,分别依次加入碳酸钙、石膏粉、麦麸和构树叶粉拌匀,控制水分含量在50~55%,装瓶,用高压灭菌,在压力1.4公斤/平方厘米、温度125℃下维持2小时,取出放冷后,接入斜面母种,在适温下培养,待菌丝长到2cm深时,拍瓶1次,可加快菌丝生长,使上下菌龄一致;
c、栽培种固体培养基:构树木屑55%,构树叶粉80目22%、麸皮2%,淀粉15%,碳酸钙5%,硫酸镁0.5%,硫酸二氢钾0.5%;将原材料混合均匀后,用水调成膏状,含水量60%,制成饼状,然后切成5mm粗,10mm长的颗粒,装瓶,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原种菌种,5天后摇瓶1次。


2.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各树叶经微波干燥,粉碎至30~50目按重量百分比取构树叶40~70%,洋槐树叶10~15%,银杏叶1~5%,榆树叶5~15%,再加入豆饼粉5~10%,麦麸5~10%,红砂糖1.5~2.5%,碳酸钙1.5~2.5%,酵母膏1~2%,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65%,pH值7.5~8.5,装瓶或袋,在压力为1.4k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宪勇张爱丽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三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