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680 阅读:7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主要由底盘1、连接架2、升降支撑架3以及回转架4组成,其特征在于:升降支撑架3主要由四连杆机构组成;四连杆机构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上力臂片7和上力臂片9、下力臂片16和下力臂片17、上下耐磨片8、上下螺栓销轴(5、6)、上下销钉34、扭力弹簧18以及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用户能通过上抬或下压四连杆机构的上下双关节受压力产生的位移来调节定位和控制显示屏的升降,因此被支撑的显示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随意调节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又由于四连杆机构的上下力臂片分别套在上下螺栓销轴上,所以升降支撑架在升降调节时,可以使回转架作平移运动,从而保证显示器面板对用户的视角始终不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显示器支撑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显示器升 降高度的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器支撑架大部分都主要由一个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支撑架构 成,支撑架上枢接有回转架,液晶面板就固定在回转架上,其主要目的是用于 支撑显示器,并确保显示器的稳定性,但不具有调整显示器高度的作用,当人 的视觉角度发生改变时,都要调整液晶显示器的视角,但人有高矮(高一点的人,头要朝下一点;矮一点的人头要朝上一点)造成长期观看显示器容易产生 头部疲劳;当使用者需要调整显示器高度时,必需提高放置显示器的承垫物, 因此使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显示器支撑架存在的缺点,而提 供设计一种可使显示器竖立在桌面上或其它可供支撑的平面上、显示器面板的 高度和角度可以通过上抬或下压支撑架产生位移来调节显示屏的升降、每调节 一定高度均能固定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的一种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本技术的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显示器可调节 升降支撑架,主要由底盘l、固定在底盘上的连接架2、固定在底盘上与连接架 连接的升降支撑架3以及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撑架上用于固定显示器面板的回转 架4组成;其特征在于升降支撑架3主要由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构成的四 连杆机构组成;四连杆机构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上力臂片7和上力臂片9、下力 臂片16和下力臂片17、上下耐磨片8、上下螺栓销轴(5、 6)、上下销钉34、 扭力弹簧18以及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组成;上力臂片7、上力臂片9、上耐 磨片8以及回转架上的扭接轴孔21均套在枢接升降支撑架3的上螺栓销轴5 上,左右各三个上销钉34分别固定在左右对称的上耐磨片8、上力臂片7和上 力臂片9的上销钉孔29上,并且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上的上端轴孔分别各自5套在其中一个上销钉34上;下力臂片16、下力臂片17、下耐磨片8、扭力弹 簧18、连接架2上的扭接轴孔23以及底盘1上的扭接轴孔19均套在枢接升降 支撑架3的下螺栓销轴6上,左右对称的三个下销钉34也分别固定在左右对 称下耐磨片8、下力臂片16和下力臂片17的下销钉孔30上,左右各两条的连 杆13上的下端轴孔分别各自套在其中一个下销钉34上;左右对称的上力臂片 7、上力臂片9分别固定在左右各两条连杆13的上端轴孔的两侧,回转架4上 的扭接轴孔21固定在上力臂片7的外侧;同样左右对称的下力臂片16、下力 臂片17分别固定在左右各两条连杆13的下端轴孔的两侧,底盘1上的扭接轴 孔19固定在下力臂片16的外侧,连接架2上的扭接轴孔23固定在下力臂片 17的外侧,在连接架2的扭接轴孔23的外侧的螺栓销轴6上还装有一个扭力 弹簧18;上耐磨片8隔在两条连杆13的上端轴孔之间,同样下耐磨片8隔在 两条连杆13的下端轴孔之间。本技术的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 于本技术的升降支撑架主要由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和上下力臂片构成的 四连杆机构组成,用户能通过上抬或下压升降支撑架上的连杆、弹簧和上下力 臂片构成四连杆机构,使得四连杆机构上的上下双关节受压力产生的位移来调 节定位和控制显示屏的升降,每调节一定高度均可以通过上下固定的力臂片以 及扭力弹簧来控制定位,因此被支撑的显示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随意调节 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即可以无级地调节升降支撑架的升降和角度。又由于四连 杆机构的上下力臂片分别套在上下螺栓销轴上,所以升降支撑架在升降调节 时,可以使回转架作平移运动,从而保证显示器面板对用户的视角始终不变。 另外本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还具有重量较轻、结构整体紧凑、占用空间小、 稳定性能好等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四连杆机构上关节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四连杆机构下关节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底盘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回转架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连接架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前支撑板1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后支撑板1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连杆13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上力臂片7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耐磨片8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上力臂片9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下力臂片16的立体结构图。 图15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下力臂片17的立体结构图。 图16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扭力弹簧18的立体结构图。 图17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套筒33的立体结构图。 图18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销钉34的立体结构图。 图19为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的装配图。图中l.底盘2.连接架3.升降支撑架4.回转架5.上螺栓销轴6. 下螺栓销轴7.上力臂片8.耐磨片9.上力臂片10.平垫11.弹垫 12. 螺母13.连杆14.前支撑板15.后支撑板16.下力臂片17.下力臂片 18.扭力弹簧 19.底盘扭接轴孔20.卡槽21.回转架扭接轴孔22.凸块 卡扣23.连接架扭接轴孔24.卡槽25.卡口 26.前支撑板折边27.后支 撑板折边28卡口 29.上销钉孔30.下销钉孔31.卡块32.卡块 33. 套筒34.销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 一种 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主要由底盘1、固定在底盘上的连接架2、固定在 底盘上与连接架连接的升降支撑架3以及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撑架上用于固定显示器面板的回转架4组成;其特征在于升降支撑架3主要由左右各两条的连 杆13构成的四连杆机构组成;四连杆机构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上力臂片7和上 力臂片9、下力臂片16和下力臂片17、上下耐磨片8、上下螺栓销轴(5、 6)、上下销钉34、扭力弹簧18以及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组成;上力臂片7、上力 臂片9、上耐磨片8以及回转架上的扭接轴孔21均套在枢接升降支撑架3的上 螺栓销轴5上,左右各三个上销钉34分别固定在左右对称的上耐磨片8、上力 臂片7和上力臂片9的上销钉孔29上,并且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上的上端轴 孔分别各自套在其中一个上销钉34上;下力臂片16、下力臂片17、下耐磨片 8、扭力弹簧18、连接架2上的扭接轴孔23以及底盘1上的扭接轴孔19均套 在枢接升降支撑架3的下螺栓销轴6上,左右对称的三个下销钉34也分别固 定在左右对称下耐磨片8、下力臂片16和下力臂片17的下销钉孔30上,左右 各两条的连杆13上的下端轴孔分别各自套在其中一个下销钉34上;左右对称 的上力臂片7、上力臂片9分别固定在左右各两条连杆13的上端轴孔的两侧, 回转架4上的扭接轴孔21固定在上力臂片7的外侧;同样左右对称的下力臂 片16、下力臂片17分别固定在左右各两条连杆13的下端轴孔的两侧,底盘l 上的扭接轴孔19固定在下力臂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可调节升降支撑架,主要由底盘(1)、固定在底盘上的连接架(2)、固定在底盘上与连接架连接的升降支撑架(3)以及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撑架上用于固定显示器面板的回转架(4)组成;其特征在于:升降支撑架(3)主要由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构成的四连杆机构组成;四连杆机构主要由左右对称的上力臂片(7)和上力臂片(9)、下力臂片(16)和下力臂片(17)、上下耐磨片(8)、上下螺栓销轴(5、6)、上下销钉(34)、扭力弹簧(18)以及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组成;上力臂片(7)、上力臂片(9)、上耐磨片(8)以及回转架上的扭接轴孔(21)均套在枢接升降支撑架(3)的上螺栓销轴(5)上,左右各三个上销钉(34)分别固定在左右对称的上耐磨片(8)、上力臂片(7)和上力臂片(9)的上销钉孔(29)上,并且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上的上端轴孔分别各自套在其中一个上销钉(34)上;下力臂片(16)、下力臂片(17)、下耐磨片(8)、扭力弹簧(18)、连接架(2)上的扭接轴孔(23)以及底盘(1)上的扭接轴孔(19)均套在枢接升降支撑架(3)的下螺栓销轴(6)上,左右对称的三个下销钉(34)也分别固定在左右对称下耐磨片(8)、下力臂片(16)和下力臂片(17)的下销钉孔(30)上,左右各两条的连杆(13)上的下端轴孔分别各自套在其中一个下销钉(34)上;左右对称的上力臂片(7)、上力臂片(9)分别固定在左右各两条连杆(13)的上端轴孔的两侧,回转架(4)上的扭接轴孔(21)固定在上力臂片(7)的外侧;同样左右对称的下力臂片(16)、下力臂片(17)分别固定在左右各两条连杆(13)的下端轴孔的两侧,底盘(1)上的扭接轴孔(19)固定在下力臂片(16)的外侧,连接架(2)上的扭接轴孔(23)固定在下力臂片(17)的外侧,在连接架(2)的扭接轴孔(23)的外侧的螺栓销轴(6)上还装有一个扭力弹簧(18);上耐磨片(8)隔在两条连杆(13)的上端轴孔之间,同样下耐磨片(8)隔在两条连杆(13)的下端轴孔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齐钱陈海军陈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苍南县三维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