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梅专利>正文

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178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它包括电源输入部件和电源转接部件。电源输入部件由导线和电源连接器构成;导线的一端与电源转接部件相连,另一端与电源连接器相连,电源连接器与微机直流电源插头相连。电源转接部件由可供外部用电设备电源插头插入的电源插座和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构成;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上设有电源插座,并直接安装固定在微机机箱上。电源转接部件上还可增设具有保护电路和调压电路的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上。电源转接部件上的电源插座和电源输入部件的导线均焊接在电路板上并通过电路板与电源转接部件上的插座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充分利用了微型计算机本身的直流电源余量,又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外接器,尤指一种可将微型计算机本身的直流电源余量引出为外部用电设备供电的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微型计算机外部设备(如CABLE MODEM,MODEM,ADSL,外置存储设备等)一般都需要自备电源。这样不仅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且增加了设备的成本。特别是,目前普遍使用的USB接口,虽然它可以提供5V的供电电压,但是它的供电电流只有100-500mA。由于供电功率太小,使得许多功耗较大的USB设备不得不使用自备的电源。而,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微型计算机本身所带的电源,在设计时已考虑到其内部扩展设备供电的需求,一般配置的电源都有一定的余量。这样就出现了一种现象,一方面,外部用电设备为了正常工作需自备电源,占用较大空间,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又没有充分地利用微型计算机本身的资源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原因,考虑到微型计算机一般配置的电源都有一定的余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该电源外接器充分利用了微型计算机电源的余量,将微型计算机直流电源余量引出为其它外部用电设备提供高质量的直流电源,从而节省空间,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它主要由电源输入部件和电源转接部件构成;所述电源输入部件由导线和电源连接器构成;导线的一端与电源转接部件相连,另一端与电源连接器相连,电源连接器直接与微机直流电源插头相连;所述电源转接部件由可供外部用电设备电源插头插入的电源插座和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构成;所述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上设有所述电源插座;所述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直接安装固定在微机机箱上。所述电源转接部件上还可增设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上;电源转接部件上的电源插座焊接在电路板上,电源输入部件的导线也焊接在电路板上,并通过电路板与电源转接部件上的电源插座相连。所述电路板上设计有保护电路和调压电路。由于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即通过电源输入部件和具有保护电路和调压电路的电源转接部件将微型计算机内部高质量的开关电源富余的功率安全引出到机箱外面为外部用电设备供电,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微型计算机本身的直流电源余量,又节省了空间,节省了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功能框图;图2为简易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主视图;图3为简易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结构图;图4为普通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结构图;图5为普通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主视图;图6为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结构图;图7为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主视图;图8为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电路原理框图(1);图9为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具体电路图(1);图10为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电路原理框图(2);图11为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具体电路图(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充分利用微型计算机直流电源余量,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设计思路、设计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连接微机直流电源插头至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的电源输入部件;然后,将外部用电设备连接至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电源转接部件上的输出插座,为外部用电设备供电。本技术分为简易型、普通型和增强型三种结构形式。不论是简易型、普通型,还是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均主要由电源输入部件和电源转接部件构成。如图2、图3所示,简易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主要由电源输入部件1和电源转接部件2构成。电源输入部件1又由导线11和电源连接器12构成,导线11的一端与电源转接部件2相连,另一端与电源连接器12相连,电源连接器12直接与微机直流电源插头相连。电源转接部件2为一标准部件,它可直接安装在微机机箱上;电源转接部件2由可供外部用电设备的电源插头插入的电源插座21和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22构成。使用时,将所述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22直接安装固定在微机机箱上,外部用电设备的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22内即可。图4、图5为普通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普通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与简易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的区别在于普通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的电源转接部件2上增设有一电路板23,它通过螺钉固定在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22上。电源转接部件2上的电源插座21焊接在电路板23上;电源输入部件1的导线11也焊接在电路板23上,并通过电路板23与电源转接部件2上的插座21相连,这种连接方式工作更稳定、可靠。图6、图7为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增强型与普通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的区别在于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电源转接部件2上的电路板23上设计有一些保护电路。由于本技术是直接用电源连接器和导线与微机直流电源相连,将微机直流电源的余量引出。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如高频干扰,短路,过流等。这势必会影响微机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微机。为保证微型计算机电源安全稳定的工作,防止外界因素干扰微型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本技术在电源转接部件2的电路板23上设计了保护电路,一方面防止外界对微机直流电源本身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外部用电设备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工作电源。图8、图9为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电路原理框图和具体电路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在微机直流电源与外部用电设备间设计了保护电路。如图9所示,它主要由滤波电容C1~C5、电感L1、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2、三极管VT3、场效应管VT1、VT2、触发器D1等构成。它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及防止高频干扰从外部设备进入微机直流电源内的功能。其工作原理为在开启瞬间,触发器D1(6)脚为“0”状态,(1)脚为“1”状态,此时(4)脚为“1”电平,VT3截止,VT2导通、VT1截止,本技术为外部用电设备提供工作电压,此时整个电路达到稳定状态。只要D1(1)脚状态不发生变化,触发器D1就不会发生翻转。当外部过载,VT2的DS间及R2的压降使VT1导通,D1(12)脚为“1”状态,(11)及(1)脚为“0”状态,(4)脚为“0”状态,报警指示灯HL1亮,VT3导通,从而使VT2截止,本技术停止工作,达到了保护目的。当外部过载消除后,按动复位键SW1,可以重新启动电源工作。外部高压由于某种原因连接到本技术时,由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2泄放掉多余的能量,同时D3也具有隔离功能。当外部高频进入到本技术时,电感L1对高频呈现的阻抗为KΩ级,有效地衰减对内部微机直流电源的干扰,同时L1也能减小微机内部高频对该卡的干扰。图10、图11所示的增强型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在图8、图9所示的电源外接器基础上又增加了调压电路,使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不仅具有保护功能,还具有调压功能。如图10所示,本技术在微机直流电源接入的地方设有滤波和过压保护电路,防止外界对微机直流电源的干扰,滤波可采用一般的电感、电容滤波电路。在本技术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处设计有调压电路,调压电路可采用三端稳压器如LM317、78xx、79xx等,三端稳压器不仅可起到调压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快速保护作用。在调压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可连接一快熔PTC,完成长时间的过流保护作用。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计算机电源外接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电源输入部件和电源转接部件构成;所述电源输入部件由导线和电源连接器构成;所述导线的一端与电源转接部件相连,另一端与电源连接器相连,电源连接器直接与微机直流电源插头相连。所述电源转接部件由 可供外部用电设备电源插头插入的电源插座和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构成;所述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上设有所述电源插座;所述微机扩展槽卡固定挡板直接安装固定在微机机箱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