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07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中央处理器结合所采集到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强度计算微生物菌包寿命,并将养仓设备中的微生物菌包寿命、温湿度、空气质量、微生物含量和产品霉变情况传输给对外显示装置;中央处理器内嵌有控制程序,结合养仓设备中的环境温湿度、微生物含量和产品霉变情况,控制调控装置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中茶专利微生物菌株,将有益微生物强化到环境中,发挥优化普洱茶存储环境、减少产品变质几率的作用,形成最适宜陈化环境,对于新茶仓,能够快速地形成有益陈化普洱茶的环境,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及茶叶成分的转化;对于老茶仓可以消除环境中有害微生物,降低茶叶霉变概率,减少普洱茶食品安全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
,具体涉及一种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也可以应用于其它茶叶的储存。
技术介绍
普洱茶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其后期储存对于提升产品品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国内的普洱茶仓根据自然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有不同的划分,可以分为干仓和湿仓、产区仓和销区仓等。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下储存的茶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品转化,产品后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在不同地域存放的普洱茶产品品质不一,有些甚至会产生不良的霉味、苦味等滋味。如环境干燥的北方地区,茶叶转化较慢,但通常充分保留了原料及后期转化物质的香气,且回甘生津强烈,而在空气湿热地区存储的茶叶转化较快,茶汤比较柔和顺滑,但由于湿度高更难储存,茶叶容易受潮滋生霉菌,影响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尤其在盛行普洱茶的广东等南方地区,每年三四月份的“回南天”,墙面、地面都挂着水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接近百分之百。如果不对普洱茶的存放环境加以控制,让它们有个合适的转化环境,普洱茶的品质难以得到保障。随着普洱茶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工艺、科学的仓储是形成优质普洱茶的必要条件。仓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最初的中转功能逐渐发展到专业、科学的存储,并兼有展示、交流等功能。普洱茶存储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温湿度之控制,普洱茶的茶料等级,压制形态不同,所需的温湿度也略有不同。通过对于标准化普洱储存仓的建设开发,达到安全储存、加速转化、科学陈化的目的,最终能够形成行业的标杆。未来可通过为其他客户提供定制化建设、设备升级、数据解读、技术服务迭代、科技养仓服务等,形成长期持续的服务业务。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下储存的普洱茶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成分转化,产品后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在不同条件下存放的普洱茶产品品质不一,有些甚至会产生不良的霉味、苦味等滋味。如果不对普洱茶的存放环境加以控制,让它们在环境适宜的状态下转化,普洱茶的品质、食品安全等将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对普洱茶的存放环境进行控制,提高普洱茶品质,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所述养仓设备内设有微生物菌包、中央处理器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调控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养仓设备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强度参数;所述调控装置包括风机、除湿机和新风系统,其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结合所采集到仓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强度计算微生物菌包寿命,并将所述养仓设备中的微生物菌包寿命、温湿度、空气质量、微生物含量和产品霉变情况传输给所述显示装置对外显示;所述中央处理器内嵌有控制程序,结合所述养仓设备中的环境温湿度、空气质量、微生物含量和产品霉变情况,控制所述调控装置运行。进一步地,所述养仓设备中还设有通信模块,其将所述中央处理器与物联网云平台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和/或控制所述养仓设备运行情况。所述微生物菌包包括茶叶基质和接种的微生物,通过选取微生物冻干菌粉,经活化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5℃-37℃条件下培养3-7天,制备为菌液,菌液的微生物数量103-105cfu/mL,取适量菌液均匀接种于茶叶基质,培养3-7天,微生物数量达到103-106cfu/g,形成微生物菌包。每1kg的所述微生物菌包对应的养仓设备储存空间为10m3~50m3。所述茶叶基质为块状熟茶或生茶、碎片状熟茶或生茶,在温度25℃-37℃、湿度60%-75%条件下与微生物相结合制得。所述微生物菌包中所采用的微生物为新黑曲霉(菌株编号CGMCCNo.15883)、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编号CGMCCNo.15959)、黑曲霉(菌株编号CGMCCNo.15884)、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菌株编号CGMCCNo.15960)、塔宾曲霉(菌株编号CGMCCNo.15885)和琉球曲霉(菌株编号CGMCCNo.15663)中的一种。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分别用于监测所述养仓设备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空气质量参数。所述显示装置为显示屏、手机或电脑。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A.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养仓设备中加入中茶专利微生物菌包,内含微生物,同时在养仓设备中加入数据采集装置、调控装置、显示装置及中央处理器,形成数控化的养仓设备。利用中茶专利微生物菌株,通过风机将有益微生物强化到环境中,发挥优化普洱茶存储环境、减少产品变质几率的作用,形成最适宜陈化环境,对于新茶仓,能够快速地形成有益陈化普洱茶的环境,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及茶叶成分的转化;对于老茶仓可以消除环境中有害微生物,降低茶叶霉变概率,减少普洱茶食品安全的风险。B.经过实验室验证,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养仓设备,配合内嵌的养仓程序,可对普洱茶实现快速转化的作用,本专利技术1个月的存放效果相当于普通环境下2~6个月的存放效果,能够保障存储茶叶产品安全,加快普洱的茶多酚等成分的有效转变。C.本专利技术可形成多样化方案,可针对茶叶特点,利用不同中茶微生物菌株组分、菌种量、活性等形成不同的养仓方案,当其中存放的茶叶产品存放达到一定时间后,汤色、香气和口感能够发生不同程度的提升和优化。D.本专利技术采用数控化的养仓设备,是基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使用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湿度,通过异构网关统一数据标准后传送至物联网云平台,并根据物联网云平台下发的茶包数据,对茶包微生物菌种、寿命进行区分显示,自动控制风机转速,根据茶仓环境特点将菌种逐步播散到环境中,改变茶仓存储环境微生物活性,促进普洱茶陈化速率,并向预设的陈化品质效果改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系统;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养仓设备分解图示;图3为图2中的茶包平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中央处理器电路设计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源电路设计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网络传输电路设计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传感器电路设计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本地存储电路设计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接口电路设计图。图中:1-茶包,11-茶包外壳,12-滤网;2-机身控制装置;3-出风口;4-主控面板;5-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仓设备内设有微生物菌包、中央处理器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调控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养仓设备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强度参数;所述调控装置包括风机、除湿机和新风系统,其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结合所采集到的仓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强度计算微生物菌包寿命,并将所述养仓设备中的微生物菌包寿命、温湿度、空气质量、微生物含量和产品霉变情况传输给所述显示装置对外显示;所述中央处理器内嵌有控制程序,结合所述养仓设备中的环境温湿度、空气质量、微生物含量和产品霉变情况,控制所述调控装置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仓设备内设有微生物菌包、中央处理器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调控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养仓设备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强度参数;所述调控装置包括风机、除湿机和新风系统,其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结合所采集到的仓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强度计算微生物菌包寿命,并将所述养仓设备中的微生物菌包寿命、温湿度、空气质量、微生物含量和产品霉变情况传输给所述显示装置对外显示;所述中央处理器内嵌有控制程序,结合所述养仓设备中的环境温湿度、空气质量、微生物含量和产品霉变情况,控制所述调控装置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仓设备中还设有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中央处理器与物联网云平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和/或控制所述养仓设备运行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普洱茶存储的智能养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包包括茶叶基质和接种的微生物,通过选取微生物冻干菌粉,经活化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5℃~37℃条件下培养3~7天,制备为菌液,菌液的微生物数量103~105cfu/mL,取适量菌液均匀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彬秀盛玉伯刘海新李颂魏珍珍涂青吴文斗周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云南追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