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嘉豪专利>正文

风道式巢状组合的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14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道式巢状组合的散热器。为提供一种热传导效果好、散热面积大、使用性能好的热交换装置部件,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设有构成热交换散热通路的风道组织;风道组织呈无热传导方向上的限制的多孔状的通路。(*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装置部件,特别是一种风道式巢状组合的散热器。现今使用的大部分散热装置,都是以解决计算机微处理器上散热问题为课题。因计算机的操作速度越来越快,意味着主机板上的组件数越少,更依赖芯片的运行体现其运作功能的良莠。即电子组件的运行速度越快,微处理器运作的开关次越多,自芯片上散发出的热量亦相应地倍增。若无适当装置将散至芯片封装层外的热量排除,将会影响到实际运作效果。因此,需要以更佳的散热设备解决微处理器内部操作的稳定性。目前散热器分为整体式结构和热管型结构两大主流,前者为成型铝挤型散热鳍片结构。由于其为整体式结构,只具有厚重的基底部及复数延设鳍片。这种结构仅以其基底部接触导热及以其复数鳍片散热。后者包括一根导热的热管及配合多数散热的散热片。这种结构其热传导仅限于热管本身,其热传导的热度有一定传递使用范围。若传导的热度过高或热管倾斜不正,都会使其瞬间失去使用效果。此外还有一种多片式组合结构,其运用堆积固定的方式形成冷却结构,但其仍存需进一步改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传导效果好、散热面积大、使用性能好的风道式巢组合散热器。本技术设有构成热交换散热通路的风道组织;风道组织呈无热传导方向上的限制的多孔状的通路。其中风道组织为由数方管、圆管、六角形或其组合的薄壁管构成的条状组织。风道组织为由数薄板片堆栈构成的板状组织。风道组织为由金属或非金属的多孔陶瓷以冷锻、挤型或压铸等制法一体制成的组织。风道组织为由条状组织与板状组织构成的结合体结构。构成为结合体结构风道组织的条状组织与板状组织以焊接、胶合、硬焊或烧结的固定连接方式结合成一体。风道组织至少一侧面成为与热源或导热片相接触的接口。风道组织双侧面为以呈L形与热源或导热片相接触的接口。风道组织三侧面为以呈U形与热源或导热片相接触的接口。风道组织全周面为与热源或导热片相接触的接口。导热片为金属板或板状热管。风道组织系以通路朝向风扇。风道组织通路与风扇之间设有导引罩。风道组织外周面设有与导引罩连成一体的框体。风道组织外周面设有框体。风道组织与框体间至少以一面接合。风道组织与框体间以焊接、胶合、软焊、硬焊或烧结的固定连接的方式接合。风道组织外周缠绕设有螺旋状传热管路。由于本技术设有构成热交换散热通路的风道组织;风道组织呈无热传导方向上的限制的多孔状的通路。使用时,将本技术设置在产生水平流动的气体方向上,藉由其两侧水平贯通的风道组织的通路形成极大的导引效果,即除了以其本身散热外,还以强迫式导引散热结构确保风力的流动方向,以使其周侧与内方均能同时导热,热传导效果好、散热面积大、使用性能好,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风道组织为方形管路构成的条状组织)。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风道组织为圆形管路构成的条状组织)。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风道组织为六角形管路构成的条状组织)。图6、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风道组织为圆形管路构成的条状组织与为平板片的板状组织间隔交错构成的结合体结构)。图7、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风道组织为半圆管路或半圆状突起板构成的条状组织与为平板片的板状组织间隔交错构成的结合体结构)。图8、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风道组织为三角突起的板构成的条状组织与为平板片的板状组织交插组成的结合体结构)。图9、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风道组织为板片堆成的板状组织)。图10、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风道组织为连续弯折的的方条状突起板直接堆栈构成的板状组织)。图1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框体为传热管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1系设置在产生水平流动的气体方向上如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本技术1中设有风道组织10。风道组织10系由条状组织2、板状组织3或一体制成的组织4组合而成的导风式热交换散热通路,以展现出多孔状的通路,其形状为呈连续状的立体式,以使其无热传导方向上的限制。如图3、图4、图5所示,条状组织2a、2b、2c可由薄壁方管21、圆管22、六角形管23、半圆管或八角管等构成。如图9所示,板状组织3由薄状的含有数突条32或突点的突起部分的至少一板片31堆栈形成。如图2所示,一体组织4由非金属的多孔陶瓷或金属以冷锻、挤型、压铸等方法制成。亦可以形成为条状组织2与板状组织3的结合体,条状组织2与板状组织3间系运用焊接、胶合、软焊、硬焊、烧结结合。以使本技术的一侧面、两侧面、三侧面或全周面均能成为与热源5或导热片9相接触的接口。如图1、图2所示,风道组织10系以通路朝向风扇6,且风扇6与风道组织10间设有导引罩7,更能在风道组织10的外周面包括有框体8,使框体8与导引罩7相接,或导引罩7与框体8构成为一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技术1为由数板状组织3结合而成,较近似如图9所示的板状组织3,板状组织3为一种冲压而成的具有角状突条32的板片31堆栈而成,显示为多片式的板状组织3,其顶面可以为一平面板36,且使板片31的两边形成向下折的边部37,以边部37更易于产生周边堆栈支撑或结合。同时,如图1所示,于本技术1的入风口或出风口处设有风扇6,且能维持有一段距离。如图2所示,使用时,可于本技术1周边加上框体8、风扇6及导引罩7。本技术1为一体制成的组织,图中系以纵横相连接的格状风道组织10表示,由设于导引罩7中的风扇6可以为抽风扇或排风扇,即能产生抽风(exhaust)或吹风(blow)的效果,以产生空气流的流动,这是除了以本技术1的本身散热外,所使用的强迫式导引散热结构,为确保风力的流动方向。本技术1为设有框体8以接受来自各方向的热源,并经过导热片9的引导,将热导至散热器1,也能将经热管50将其直接导至本技术1中。亦可将热管50的一端插入本技术1的组织的任一孔洞中,便以热管50将热传递至风道组织10a、10b、10c、10d、10e、10及10’处。如图2所示,热源50可以由上、下、左、右、内的五种方向同时或分别传导至风道组织10a、10b、10c、10d、10e、10及10’。其中导热片9(plate of heat transfer)可以为金属板片、陶瓷板片、板状热管等制成,以形成热传递最佳结构。如图3所示,为由数组方形管路21组成的单纯蜂巢的条状组织2a的风道组织10a。如图4所示,为由数组圆形管路22组成的单纯蜂巢的条状组织2b的风道组织10b。如图5所示,为由数组六角型管路23组成的单纯蜂巢的条状组织2c的风道组织10c。如图6所示,为由为圆形管路22的条状组织2b与为平板片36的板状组织3a间隔交错构成的结合体结构的风道组织10d。如图7所示,为由条状组织2d与为平板片36的板状组织3a间隔交错构成的结合体结构的风道组织10d’。条状组织2d为半圆管路或半圆状突起板34,并使上、下半圆管路34构成圆状,并为规则排列。如图8所示,为由条状组织2e与为平板片36的板状组织3a交插组成的结合体结构的风道组织10e。条状组织2e为三角突起的板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式巢状组合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设有构成热交换散热通路的风道组织;风道组织呈无热传导方向上的限制的多孔状的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李嘉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