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基质适应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50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基质适应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其是利用含有前适应性底物的SSM液体培养基进行菌种母液的摇瓶培养或注入食用菌液体菌种罐中进行培养,并在培养至最后1 d时通过降低摇床转速或通气量,以利菌丝与前适应性底物接触、吸附和对其利用,提高所得液体菌种适应不同栽培基质配制的培养料的能力。按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液体菌种菌丝球数量多,并具有宽基质适应性,能快速适应不同栽培基质配制的培养料,其菌丝萌发快、定植快,可缩短栽培周期,减少杂菌污染,且制备的液体菌种低温保藏20 d以上仍能保持优良特性,保藏期长,适用于木腐生、草腐生担子菌食用菌及部分子囊菌,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基质适应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及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基质适应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其适用于木腐生、草腐生担子菌食用菌及部分子囊菌。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一类重要的农业经济真菌,自故以来为人们提供了大量、重要的食物来源,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我国人民一直有食用食用菌的传统。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栽培面积最多的国家,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是名符其实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同时也是食用菌消费大国。目前,我国食用菌产值在农业中仅次于粮、油、果、菜,居第5位,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产业仍不断快速发展,发展前景广阔。
[0003]当前,我国食用菌栽培模式正由传统的家庭作坊式操作、季节性生产,逐渐向设施化、工厂化、周年化、规模化生产转变,工厂化栽培模式企业越来越多。食用菌栽培主要采用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具有生产设备投资小、技术相对简单、场地环境要求较低等优点,但制种周期长、菌龄不一致、接种不方便、定量接种困难、吃料慢、出菇同步性差等制约了其应用。液体菌种是利用液体培养基和深层发酵技术生产的含有大量活性菌丝体的接种物,优势明显,如生产周期短、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自动化程度高、菌龄一致、接种效率高、成本低、易分散、流动性好、吃料快、出菇同步性等。目前,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品种的工厂化栽培在我国大多采用液体菌种。
[0004]食用菌作为一种丝状真菌,其天然栖息地为固体基质。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制备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其菌丝生理状态(如酶系、活力)与采用固态发酵法生产的固体菌种有明显差异,其接种至固体栽培基质时菌丝需重新适应一个完全不同于液体培养的生长环境,易发生接种后菌丝萌发慢、吃料慢、甚至不吃料等现象,成为重大栽培风险,这是利用液体菌种进行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生产上所用液体菌种菌丝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液体生长环境向固体生长环境转变的能力。
[0005]另外一方面,由于大多数食用菌拥有降解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完整酶系,因而栽培上主要利用农业、林业、食品工业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木屑、棉籽壳、各种秸秆、甘庶渣、玉米芯等为栽培料,实现转废为宝。食用菌栽培原料主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原料成本、栽培食用菌种类等进行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生产企业所采用的培养料,其主要栽培基质以及配方上差异较大,且菌包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使得培养料的持水能力、空隙度、颗粒大小、通气性、酸碱度、营养成分、抑制性物质种类及含量等有极大差异,这些差异影响液体菌种菌丝萌发、定植与生长,因此,生产中使用的液体菌种应能够适应不同主要栽培基质配制的培养料,避免菌丝不吃料或吃料慢等现象的发生,提高栽培的可靠性。
[0006]综上所述,开发和制备宽基质适应性食用菌液体菌种是食用菌栽培中液体菌种应用的关键,其可使菌丝快速适应生长环境的剧烈变化,并具有在不同主要栽培基质配制的培养料上快速萌发及生长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液体菌种在栽培应用中的可靠性,有利于
促进液体菌种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的推广。
[0007]目前的报道显示,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主要聚焦于培养基筛选、培养条件优化、液体菌种保藏等不同方面,但迄今为止,相关专利及文献未见以提高菌丝从液体生长环境向固体生长环境转变的适应能力,或提高液体菌种适应不同栽培基质为主要成分配制的培养料的能力。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前适应性底物,以及培养后期降低培养液混合效率的方法制备具有宽基质适应能力的液体菌种,有效解决液体菌种吃料慢甚至不吃料等现象,有利于减少杂菌污染、缩短菌丝吃料时间,促进液体菌种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的应用,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基质适应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其可有效避免现有菌丝因适应性差别大而导致的不生长或生长慢等问题,使所得液体菌种能快速适应不同栽培基质配制的培养料,且其具有较长的保藏期,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宽基质适应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蔗糖、杏鲍菇菌渣水提取物、豆粕、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为原料配制SSM液体培养基,并在其中加入杏鲍菇菌渣精粉与柑橘皮粉末混合制成的前适应性底物;2)培养:a. 摇瓶培养(适用于小规模试验应用):将含有前适应性底物的SSM液体培养基于三角瓶中进行分装,然后于121℃灭菌20 min,待冷却后按5vol%

10vol%的接种量接入菌种母液,25

30℃、150 r/min条件下培养3

7 d,培养至最后1 d时将转速调低至120 r/min,以利菌丝与前适应性底物接触、吸附及菌丝对其利用,提高菌丝从液体生长环境向固体生长环境转变的能力,并增强菌丝适应不同栽培基质配制的培养料的能力;b. 食用菌液体菌种罐制备(工厂化栽培应用):将含有前适应性底物的SSM液体培养基注入食用菌液体菌种罐中,121℃灭菌30 min,待冷却后按5vol%

10vol%的接种量接入菌种母液,在通气量为1 vvm、温度为25

30℃的条件下培养3

5 d,培养至最后1 d时调低通气量至0.5 vvm,以利菌丝与前适应性底物接触、吸附及菌丝对其利用,提高菌丝从液体生长环境向固体生长环境转变的能力,并增强菌丝适应不同栽培基质配制的培养料的能力;3)将制备好的液体菌种直接用于栽培,或于4

10℃、相对湿度60

70%的暗环境中保存备用。
[0010]步骤1)中所述杏鲍菇菌渣水提取物是将杏鲍菇菌渣烘干后与水按重量比1:20混合,加热至沸后保持提取30 min,然后过滤,离心后取上清;所述前适应性底物中杏鲍菇菌渣精粉与柑橘皮粉末的重量比为6:1;其中,所述杏鲍菇菌渣精粉是将新鲜杏鲍菇菌渣于60℃烘干至恒重,再粉碎过60目筛制得;所述柑橘皮粉末是将烘干的柑橘皮粉碎过60目筛制得。
[0011]所述杏鲍菇菌渣是按重量百分数,将木屑40%、棉籽壳35%、麸皮18%、玉米粉5%、石膏2%混合作为栽培料用于杏鲍菇栽培后剩余的菌渣。
[0012]步骤2)所述含有前适应性底物的SSM液体培养基中各物质的用量为:蔗糖20 g/L、
杏鲍菇菌渣水提取物50 g/L、豆粕5 g/L、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1片/L、前适应性底物0.7g/L。
[0013]新鲜或保藏后的液体菌种利用接种枪接入栽培包或栽培瓶后转移至养菌房,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

70%的条件下避光走菌;待菌丝吃料完全后转入出菇房,给予低温、光照、高湿度等管理措施,刺激和诱导子实体形成。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蔗糖、豆粕、杏鲍菇菌渣等常见农副产品为液体菌种生产的主要培养基成分,其易于获得,降低了液体菌种的生产成本;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基质适应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蔗糖、杏鲍菇菌渣水提取物、豆粕、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为原料配制SSM液体培养基,并在其中加入杏鲍菇菌渣精粉与柑橘皮粉末混合制成的前适应性底物;2)摇瓶培养:将含有前适应性底物的SSM液体培养基进行分装,然后于121℃灭菌20 min,待冷却后按5vol%

10vol%的接种量接入菌种母液,25

30℃、150 r/min条件下培养3

7 d,培养至最后1 d时将转速调低至120 r/min;3)将制备好的液体菌种直接用于栽培或于4

10℃、相对湿度60

70%的暗环境中保存备用。2.一种宽基质适应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蔗糖、杏鲍菇菌渣水提取物、豆粕、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为原料配制SSM液体培养基,并在其中加入杏鲍菇菌渣精粉与柑橘皮粉末混合制成的前适应性底物;2)食用菌液体菌种罐制备:将含有前适应性底物的SSM液体培养基注入食用菌液体菌种罐中,121℃灭菌30 min,待冷却后按5vol%

10vol%的接种量接入菌种母液,在通气量为1 vvm、温度为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盛荣吴小环游飞燕郑世仲魏奇黄千慧张维瑞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