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皱盖假芝菌种及其栽培、采摘、保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50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皱盖假芝菌种及其栽培方法,所述皱盖假芝菌种的18s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28S序列为为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ITS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皱盖假芝菌种,芝柄粗壮直径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皱盖假芝菌种及其栽培、采摘、保存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皱盖假芝新菌种及其栽培、采摘、保存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皱盖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又名黑假芝、乌芝、黑芝,属于真菌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灵芝科,假芝属。因其子实体在硬物触划损伤后会分泌出如血一样的红色汁液,因此又称为血灵芝、香血灵芝。皱盖假芝子实体菌盖肾型、半圆形,具辐射的深皱纹和细微绒毛,往往有同心环带,边缘薄,后期增厚呈平截、波浪状(赵继鼎、张小青《中国真菌志》第十八卷),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珍稀药用真菌(赵继鼎,1992;毕志树,1994)。《神农本草经》中早有记载:黑芝“咸,平,无毒”,主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近年研究表明,皱盖假芝的多糖含量较高(肖自添等,2013),很有研究前景。
[0003]最新研究表明,皱盖假芝多糖治疗肿瘤,尤其是乳腺癌,效果显著(潘鸿辉,2019,专利申请号:CN110078842A);皱盖假芝的醇提物和云芝的水提物对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显著,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潘鸿辉,2019,专利申请号:CN110464743A);皱盖假芝提取液可以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能使小鼠肝MDA水平降低,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表明具有抗氧化作用,且表现出量效关系(王谦,2014)。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对皱盖假芝的研究,也显现出了皱盖假芝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0004]野生皱盖假芝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云南、海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澳大利亚、南非等地,自然产量极为稀少,又因长期过度采摘,致使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在我国华南地区也有采摘、销售野生皱盖假芝的传统习惯(黄年来,2010;戴玉成等,2008),价格高、供不应求,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由于野生皱盖假芝生长速度缓慢,对气候要求高,产量极低,优品率更低,野生采摘的皱盖假芝品相也常常参差不齐,保鲜也不好处理,仅靠自然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人工栽培出高产量、高品质的皱盖假芝越来越急迫。
[0005]目前人工栽培皱盖假芝还处于起步阶段,李志芳申请了“一种血灵芝的培育方法”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4350953B),用10

16%的相思树木材颗粒栽培血灵芝;宿彤申请了“一种血灵芝的培育方法”专利(申请公布号: CN 109429893A),配方中有12

18%的相思木腐木渣;陈丽丽等人申请了“一种乌芝新菌种及人工栽培方法”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11149618A),配方中也含有相思;黄龙花等人申请了“一种皱盖假芝的人工栽培方法”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3749151B),用高粱、小米等栽培皱盖假芝,后熟期15天;肖自添等人申请了“一种乌芝子实体的培养方法”专利(授权公布号:CN 105660191B),用石灰、复合肥等提供部分营养。目前皱盖假芝菌种的人工种植中缺乏高效生态,高转化率的方式,包括以下问题
[0006]1、目前种植皱盖假芝的方法需要用到大量的中国台湾相思树的枝叶与木材,中国台湾相思树拉丁学名:Acacia confusa,属于生态林,砍树种芝,大量使用不符合国家生态响应,实际生产产量也跟不上,相应配方从原料产量到经济效益上,无法工厂化大批量生
产。主要是因为在栽培技术上没有突破,没有找到脱离它的寄生树种的栽培配料和生长环境,以及没有筛选到更合适的菌种。
[0007]2、现有技术在皱盖假芝的干燥、储存上没有和其他食药用菌区分开,导致干品芝都不能保存住其特有的“血”,有效成分受到很大影响,开发潜力也大大受限,而且品相参差不齐。主要是因为对皱盖假芝的研究不够深,在皱盖假芝的干燥技术上没有突破。
[0008]3、现有皱盖假芝野生鲜品在市场上没有售卖,触碰及泡水后无红色“血水”流出,无法体现出“血灵芝”,因此野生产品均为干品,多称为乌芝、黑芝。主要是因为没有工厂化生产,从而不能保证在生长的最佳时期采摘,以及没研发出好的采摘后保存鲜品的方法。
[0009]4、现有栽培方法栽培皱盖假芝的芝型普遍芝柄细长、芝盖薄而软,因为没有进行菌种选育,没有选育出芝柄粗壮,芝盖厚实的品种品相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新的皱盖假芝菌种,其子实体成熟部分漆黑、幼嫩部分雪白,生长速度快,芝型好,杆粗壮坚硬,并提供了该菌株的栽培方法和采摘和干燥方法。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皱盖假芝菌种, 所述皱盖假芝菌种的18s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28S序列为为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ITS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0012]所述皱盖假芝菌种由专利技术人对野生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及定向筛选后得到突变株,在分离纯化后提取DNA,进行18s、28s、ITS序列的测序。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皱盖假芝菌种,名称为RFC,拉丁分类名为:Amaurodermarugosum RFC,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0534;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20年9月23日。
[0014]目前已有的皱盖假芝菌种芝柄细脆易断、芝盖薄软,呈黑灰色;而新皱盖假芝菌种RFC:芝柄粗壮直径0.5

1.2cm,柄长7cm

30cm,芝盖厚硬直径可达3

15cm,厚0.5

1.0cm,成熟部位漆黑,幼嫩部位雪白,香味浓郁,品相、口感上乘,可在无相思树干成分的培养料中生存,且生长速度快,是目前发现皱盖假芝中最优菌种。该皱盖假芝新菌种在提高免疫力、安神、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具备生长适宜温度范围较广、无后熟期、生长速度快、抗逆性与抗病性强等适合工厂化大规模栽培的优点。
[00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专利技术人提供了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皱盖假芝菌种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母种制备:将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皱盖假芝菌种接入母体培养料,22

28℃条件下培养,获得母种;
[0017]原种制备:将母种接入含原种培养料的菌袋,22

28℃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获得原种;所述原种培养料的pH值为5.4

5.6,含水量为56

65%;栽培前处理:将原种接入含栽培料的菌袋,22

28℃、空气相对湿度为70

80%,避光、缺氧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所述栽培料的pH值为5.4

5.6,含水量为56

65%;
[0018]出芝:将栽培前处理后的菌袋移入22

28℃、空气相对湿度为80

120%的环境中,进行出芝栽培,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皱盖假芝菌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皱盖假芝菌种的18s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28S序列为为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ITS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皱盖假芝菌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皱盖假芝菌种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0534。3.权利要求1所述皱盖假芝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母种制备: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皱盖假芝菌种接入母体培养料,22

28℃条件下培养,获得母种;原种制备:将母种接入含原种培养料的菌袋,22

28℃缺氧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获得原种;所述原种培养料的pH值为5.4

5.6,含水量为56

65%;栽培前处理:将原种接入含栽培料的菌袋,22

28℃、空气相对湿度为70

80%,避光、缺氧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所述栽培料的pH值为5.4

5.6,含水量为56

65%;出芝:将栽培前处理后的菌袋移入22

28℃、空气相对湿度为80

120%的环境中,进行出芝栽培,至子实体生长成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皱盖假芝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芝步骤:出芝栽培前期,当芝柄高度小于5cm时,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0.1%;当芝柄高度大于5cm时,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种制备步骤中,采用的原种培养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干基料55

155质量份、玉米粉1

5质量份、磷酸二氢钾0.1

0.2质量份、石膏0.5

1质量份、轻质碳酸钙0.5

1质量份;所述干基料包括30

120质量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丽李治君陈靖思张煜隆罗林华相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美利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