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适配菌株的筛选方法及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158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适配菌株的筛选方法及栽培方法,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采用石灰水浸泡、沥水后的农林废弃物为主要成分;浸泡、沥水后农林废弃物挤出汁液的Brix糖度低于1.5%,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的pH值为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适配菌株的筛选方法及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适配菌株的筛选方法及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侧耳属食用菌种类繁多,例如:平菇、紫孢平菇、小平菇、榆黄蘑等,侧耳属真菌中富含蛋白质、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种脂肪酸等营养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研究证明,侧耳属真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例如:榆黄蘑中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平菇子实体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甾类、挥发油类、多酚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杀虫、抑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对治疗股骨头坏死、阿尔茨海默症也有一定疗效。同时,侧耳属是食用菌家族中利用基质最为广泛的真菌,可以多种农业、林业、轻工业等废弃物为基质进行栽培生产,且生物学效率较高,具重要农业生产应用价值。
[0003]农林废弃物是农业和林业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秸秆、糠皮、藤蔓、木屑、皮壳、锯末、灌木枝、枯树叶等)以及食品加工业排出的残渣(如蔗渣、饼粕、酒糟等)。其特点主要为来源广、数量巨大;具有可再生性、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可利用性高,且利用方式多样(《我国农林废弃物的应用与研究现状》陈卫红)。有研究结果表明:2000

2015年,我国的可收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从3.30亿t增至4.47亿t,且秸秆资源的增长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产率变化分析》卫洪建)。目前由于利用率低,大量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被弃之或就地燃烧,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和损失。
[0004]侧耳属食用菌栽培方法目前主要有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两种栽培模式。最常用的为熟料栽培模式,经过高温灭菌,杀死培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原料中的养分分解比较充分,接种后发菌快。但是操作繁琐、设备和技术门槛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方法在扶贫及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广上的应用。发酵料栽培平菇工艺可以不需要高温灭菌,设备和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发酵料的准备较生料方法仍较为繁琐,发酵也会损失大量的营养,发酵时间较长且占用的空间较大,发酵程度也较难掌握。
[0005]侧耳属目前也有一些生料栽培方法,但是现有的一些生料方法对原料和菌种的广谱性较低、前处理时间长、前处理繁琐等,且大多需要加入杀菌剂来帮助抑制杂菌,价格较高,不利于绿色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适配菌株的筛选方法及栽培方法。所述农林业废弃物生料基质可采用多种农林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简单的石灰水浸泡吸水及滤去多余水分,不需要添加杀菌剂和抗生素,绿色环保且节约了
大量的栽培时间和人工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将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0007]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栽培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采用用石灰水浸泡、沥水(至不滴水)后的农林废弃物为主要成分;浸泡、沥水后农林废弃物挤出的汁液的Brix糖度低于1.5%,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的pH值为8

11。
[0008]研究人员发现,高木质化或纤维化程度高且可溶性营养含量少的农业废弃物在适当的颗粒度条件下,少量麦麸、米糠及玉米粉等营养,适当补充一些淀粉和维生素,并创造一个较高盐碱的环境,可使部分侧耳属食用菌在此生料环境下正常生长,且不易生长绿色木霉、链孢霉、毛霉、黏菌等污染。石灰石处理后的农林业废弃物挤出的汁液Brix糖度低于1.5%即可作为栽培料的主要成分,高效、稳定、高成功率的生料栽培侧耳属食用菌。
[0009]本项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具体公开了一种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及其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可在不添加任何有害杀菌剂及抗生素的情况下,使用绿色有机等级的原材料,经过简单的含糖量快速鉴定,快速确定原料是否可以直接使用还是需要适当处理。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构成:0.1

3wt%麦麸或米糠,0.1

1wt%玉米粉,1

3wt%石灰,0.1

0.5wt%粗盐,余量为用0.1

2wt%石灰水浸泡2h以上后沥水的农林废弃物;所述农林废弃物包括硬料和软料,其中所述硬料包括:竹屑、茶枝、杂木屑、枝丫材、油茶壳和坚果壳,所述软料包括:玉米杆,秸秆,玉米芯,五节芒,芦苇,豆豉,竹叶,废茶叶,杂树枝叶和谷壳糠;所述硬料与软料的质量比为1

3:1

3。
[0011]硬料的密度更高,木质素含量高、可溶性营养含量低;但硬料吸水慢,保水量少,滤水速度快。而软料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对较高,可溶性营养物业相对较高,软料的相对粒度小,可以补上硬料的大空隙,增加栽培料的密度和紧实度。而软料相对吸水多,保水能力强,滤水困难。本技术方案通过软硬料搭配,使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其他一些营养能够更均衡,通过软硬料搭配,解决了农林废弃物泡水后含水量不好控制的问题,更有利于加工,成本也更低,耗时也更短。
[0012]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将待适配食用菌原种接入5支装有权利要求1或2配方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的试管,试管上方塞棉花塞后22

28℃进行筛选培养;若3支以上试管菌丝旺盛生长至试管2/3以上,且菌丝生长速度为0.15cm/d以上;则判断该食用菌原种与试管内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适配。
[0014]同时可以比较不同菌种和配方的生长速度,筛选生长速度更快的菌种。菌丝生长速度优选为0.4cm/d。
[0015]进一步,用筛选出的菌种和配方制作小菌袋,例如12cm*24cm的菌袋装入约10cm高的培养料,进行初试和出菇实验,检查其菌丝生长速度、旺盛度、抗污染能力、后熟期长度、出菇量等。
[0016]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
料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母种培养:将食用菌菌种接入母种培养基,22

28℃条件下培养,获得食用菌母种;母种培养时间为7

10天。
[0018]原种制备:将所述食用菌母种接入灭菌后的原种培养料,22

28℃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获得食用菌原种;所接入的食用菌母种采用生长旺盛的平菇母种,原种制备时间为30

50天;最后得到的食用菌原种菌丝洁白致密,菌种结实,表面无污染。
[0019]菌丝体培养:将食用菌原种接入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中后,移入空气湿度为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栽培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采用石灰水浸泡、沥水后的农林废弃物为主要成分;浸泡、沥水后农林废弃物挤出汁液的Brix糖度低于1.5%,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的pH值为8

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构成:0.1

3wt%麦麸或米糠,0.1

1wt%玉米粉,1

3wt%石灰,0.1

0.5wt%粗盐,余量为用0.1

2wt%石灰水浸泡2h以上、沥水后的农林废弃物;所述农林废弃物包括硬料和软料,其中所述硬料包括:竹屑、茶枝、杂木屑、枝丫材、油茶壳和坚果壳,所述软料包括:玉米杆,秸秆,玉米芯,五节芒,芦苇,豆豉,竹叶,废茶叶,杂树枝叶和谷壳糠;所述硬料与软料的质量比为1

3:1

3。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适配菌株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待适配食用菌原种接入5支装有权利要求1或2配方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的试管,试管上方塞棉花塞后22

28℃进行筛选培养;若3支以上试管菌丝旺盛生长至试管2/3以上,且所述菌丝生长速度为0.15cm/d以上;则判断该食用菌原种与试管内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适配。4.一种侧耳属食用菌的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母种培养:将食用菌菌种接入母种培养基,22

28℃条件下培养,获得食用菌母种;原种制备:将所述食用菌母种接入灭菌后的原种培养料,22

28℃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获得食用菌原种;菌丝体培养:将所述食用菌原种接入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农林废弃物生料栽培料后移入空气湿度为7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丽李治君陈靖思张煜隆相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美利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