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90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发热体主体(1)、主体引电板(2)以及过渡引电板(3),发热体主体(1)为一个圆筒体,在圆筒体轴向上设置多个缺口,发热体主体(1)下缘实体部分,均布连接有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主体引电板(2)为与发热体主体(1)同心的圆弧形,过渡引电板(3)连接在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下部,为与主体引电板(2)和发热体主体(1)同心的圆弧形。发热体主体(1)和主体引电板(2)设置为一体结构或发热体主体(1)和主体引电板(2)之间通过数量较少的螺栓、螺母连接,相比现有条笼式结构而言,连接处大量减少,从而减少了连接件损坏和更换。从而减少了连接件损坏和更换。从而减少了连接件损坏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温高压热等静压机的加热炉容器内部的一种发热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特种陶瓷、钨钼靶材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双两千”(压力2000atm(大气压)、温度2000℃(摄氏度))热等静压设备的蓬勃发展。加热炉的作用是为热等静压设备提供热量来源,是实现热等静压技术的关键部件之一。加热炉长期处于高温状态,温度越高,对材料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加热炉通常选用高温力学性能较好的材料。“双两千”热等静压设备的加热炉发热体材料,一般选用C

C复合材料或者石墨材料。现有技术中的C

C复合材料加热炉在热区较大时,发热体一般采用条笼式结构:即发热体为独立条状,每根发热体上下两端用螺栓连接在固定钨圈上,再将发热体连同固定钨圈一起连接到支撑筒上,整体形成一个条笼式结构。这样发热体的条数越多,与固定钨圈连接的地方就会越多,加上钨圈本身的重量也比较大,在高温条件下,连接用的螺钉、螺母很容易损坏。而这种条笼式的结构中连接点很多,那么每经过一次高温后,损坏需要更换的连接件也很多。每次更换连接件既增加加热炉本身的成本,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加热炉的工作效率。因此,这种条笼式发热体的加热炉连接结构在加热炉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方面存在明显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条笼式结构发热体的加热炉存在的连接件多且易损坏,使用寿命短,加热炉可靠性不好、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
[0004]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包括圆筒状的发热体主体、与发热体主体相连接的主体引电板以及与引电电极连接的过渡引电板,所述的发热体主体为一个圆筒体,在所述的圆筒体上设置缺口,形成一个带缺口的不完全的圆筒体。所述的发热体主体下缘实体部分,均布连接有所述的主体引电板,所述的主体引电板为与发热体主体同心的圆弧形,所述的过渡引电板连接在所述的主体引电板下部,为与主体引电板和发热体主体同心的圆弧形。
[0005]进一步,所述的发热体主体与主体引电板制成一个整体结构。
[0006]进一步,所述的发热体主体上的上下部均有缺口设置,且均匀分布。
[0007]进一步,所述的发热体主体所述的主体引电板其上、下部分别设置若干连接发热体主体和过渡引电板的通孔,其下部实体部分均匀分布的连接主体引电板的通孔,所述的发热体主体和主体引电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螺母背紧,在螺栓头部和螺母背紧处加垫相匹配的垫圈。
[0008]进一步,所述的主体引电板和过渡引电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螺母背紧,在所述的
螺栓头部加垫背板。
[0009]进一步,所述的过渡引电板上部设置成与主体引电板连接部位尺寸和形状相匹配的较宽型结构,下部设置成较窄型结构,整体形成“T”型结构。
[0010]进一步,所述的过渡引电板和所述的背板采用耐热不锈钢金属材料,所述的背板尺寸和形状设置与所述的过渡引电板上部相匹配,并设置若干连接过渡引电板的通孔。
[0011]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发热体主体和主体引电板,主体引电板和过渡引电板之间通过数量较少的螺栓、螺母实现了可靠的连接,相比现有条笼式结构而言,连接处大量减少,从而减少了连接件损坏和更换。同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能更好的选用合适的连接件,连接部分可靠性高,不会轻易出现损坏,加热炉的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主视图。
[0013]图2是图1中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A

A的剖视图。
[0014]图3是图2中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Ⅰ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是图1中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B

B的剖视图。
[0016]图5是图4中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Ⅱ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0018]图中:1.发热体主体,2.主体引电板,3.过渡引电板,4.背板,5.螺栓Ⅰ,6.垫圈Ⅰ,7.垫圈Ⅱ,8.螺母Ⅰ,9.螺栓Ⅱ,10.螺母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包括圆筒状的发热体主体1、与发热体主体1相连接的主体引电板2以及与引电电极连接的过渡引电板3,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为一个完整的圆筒体,在所述的圆筒体上设置缺口,形成一个带缺口的不完全的圆筒体。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下缘实体部分,均布连接有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为与发热体主体1同心的圆弧形,如图4图5所述的过渡引电板3连接在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下部,为与主体引电板2和发热体主体1同心的圆弧形。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上的上下部均有缺口设置,且均匀分布。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其上、下部分别设置若干连接发热体主体1和过渡引电板3的通孔,其下部实体部分均匀分布的连接主体引电板2的通孔,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和主体引电板2之间采用螺栓Ⅰ5连接螺母Ⅰ8背紧,在螺栓Ⅰ5头部和螺母Ⅰ8背紧处加垫相匹配的垫圈Ⅰ6垫圈Ⅱ7。
[0021]实施例2:
[0022]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包括圆筒状的发热体主体1、与发热体主体1相连接的主体引电板2以及与引电电极连接的过渡引电板3,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为一个完整的圆筒体,在所述的圆筒体上设置缺口,形成一个带缺口的不完全的圆筒体。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下缘实体部分,均布连接有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为与发热体主体同心的圆弧形,所述的过渡引电板3连接在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下部,为与主体引电板2和发热体主体1同心的圆弧形。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上的上下部均有缺口设置,且均匀分布。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与主体引电板2制成一个整体结构。
[0023]进一步,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和过渡引电板3之间采用螺栓Ⅱ连接螺母Ⅱ背紧,在所述的螺栓Ⅱ头部加垫背板4。
[0024]进一步,所述的过渡引电板3上部设置成与主体引电板2连接部位尺寸和形状相匹配的较宽型结构,下部设置成较窄型结构,整体形成“T”型结构。
[0025]进一步,所述的过渡引电板3和所述的背板4采用耐热不锈钢金属材料,所述的背板4尺寸和形状设置与所述的过渡引电板3上部相匹配,并设置若干连接过渡引电板3的通孔。
[0026]发热体主体1和主体引电板2设置为一体结构,或发热体主体1和主体引电板2之间通过数量较少的螺栓、螺母连接,均实现了可靠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发热体主体(1)、与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相连接的主体引电板(2)以及与引电电极连接的过渡引电板(3),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为一个圆筒体,在所述的圆筒体轴向上设置多个缺口,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下缘实体部分,均布连接有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为与发热体主体(1)同心的圆弧形,所述的过渡引电板(3)连接在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下部,为与主体引电板(2)和发热体主体(1)同心的圆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下部实体部分均匀分布的连接主体引电板(2)的通孔,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和主体引电板(2)之间采用螺栓Ⅰ(5)连接螺母Ⅰ(8)背紧,在螺栓Ⅰ(5)头部和螺母Ⅰ(8)背紧处加垫相匹配的垫圈Ⅰ(6)垫圈Ⅱ(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与主体引电板(2)制成一个整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主体(1)上的上下部均有缺口设置,且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引电板(2)和过渡引电板(3)之间采用螺栓Ⅱ(9)连接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佑张云杨槐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