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67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变速箱运输工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包括固定底架,固定底架的两端边角位置分别通过第一卡位机构安装有定位杆,端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卡位机构安装有U形定位架,中间位置通过第三卡位机构安装有T形定位架,且处于使用状态时,在卡位机构作用下,T形定位架、定位杆和U形定位架均垂直于固定底架设置,处于折叠状态时,定位杆、U形定位架和T形定位架分别贴靠固定底架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便于装载机变速箱运输、实现装载机变数箱有效防护的同时,具有折叠功能,在回收时,将其进行折叠,折叠后体积大大减小,从而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回收成本大大降低,能够适用于各种长短途路况变速箱运输。能够适用于各种长短途路况变速箱运输。能够适用于各种长短途路况变速箱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箱运输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小型装载机变速箱运输,通常使用运输工装架或工装箱,若不使用工装架直接将变速箱摆装到运输车斗内,不但只能实现变速箱的单层摆放,运输量少且无法实现对变速箱的防护,易在运输过程中对变速箱造成损伤,但目前的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虽能够实现对变速箱的双层摆放运输及运输过程中的有效防护,但目前的工装架多不具备折叠功能,工装架回收时所占空间与送货运输时是一样的,且不能够随意放置,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尤其跨省等长途运输时,因运输工装架的回收成本超过运输架的制作成本,运输工装架大多一次性使用,同样增加了生产成本,达不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0003]因此,开发一种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
[0005]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以解决目前的变速箱运输工装架回收时所占空间大,进而运输成本大大增加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包括固定底架,所述固定底架的两端边角位置分别通过第一卡位机构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固定底架的端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卡位机构安装有U形定位架,所述固定底架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三卡位机构安装有T形定位架,且处于使用状态时,在卡位机构作用下,所述T形定位架、所述定位杆和所述U形定位架均垂直于所述固定底架设置,处于折叠状态时,在卡位机构作用下,所述定位杆、所述U形定位架和所述T形定位架分别贴靠所述固定底架设置。
[0008]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架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朝向所述U形定位架的一侧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定位杆底部活动插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且所述定位杆底部开设有第一条形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一条形通孔设置的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一侧敞口的底部对应设置;
[0009]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敞口相邻的两侧均对应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定位杆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装凸起。
[0010]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架上的
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侧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U形定位架底部活动插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内,且所述U形定位架底部开设有第二条形通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二条形通孔设置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敞口底部对应设置;
[0011]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敞口相邻的两侧均对应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U形定位架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装凸起。
[0012]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座高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且所述第一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方。
[0013]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卡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架中间位置的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其中一朝向所述固定底架的一侧为敞口结构,所述T形定位架底部活动插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座内,且所述T形定位架底部开设有第三条形通孔,所述第三安装座上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条形通孔设置的第三铰接轴,所述第三铰接轴与所述第三安装座的敞口底部对应设置;
[0014]所述第三安装座与敞口相邻的两侧均对应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T形定位架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三卡槽相适配的第三卡装凸起。
[0015]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底架的横撑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撑杆,所述第一撑杆位于所述固定底架的两端部、且与所述U形定位架对应设置。
[0016]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底架的横撑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撑杆,所述第二撑杆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座与所述第一撑杆之间。
[001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设有的该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在便于装载机变速箱运输、实现装载机变数箱有效防护的同时,具有折叠功能,在回收时,将其进行折叠,折叠后体积大大减小,从而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回收成本大大降低,能够适用于各种长短途路况变速箱运输,节能降耗,实用性强。
[0019](2)设有的该卡位机构,上拉或下压可实现折叠位及卡装位的转换,运输完成后,将该工装架的各定位部件上拉,便可进行折叠,重新使用时,将各定位部件按序翻折起并下压至插入相应的安装座底部即可实现定位固定,折叠及使用操作简单方便,且折叠后工装架的整体高度大大降低,便于运输。
[0020](3)第一安装座高于第二安装座,且第一铰接轴位于第二安装座上方的结构,使得定位杆折叠后不受第二安装座影响,能够贴靠固定底架,折叠后整个工装架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叠放回收。
[0021](4)固定底架横撑上安装有的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第一撑杆实现一侧U 形定位架折叠后的承托,第二撑杆实现T形定位架折叠后的承托,从而为U形定位架及T形定位架贴靠固定底架的折叠提供了可靠保障,避免翻折过渡对卡位机构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
绘制。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第一卡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定位杆拉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定位杆折叠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定位杆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

固定底架;101

第一安装座;1011

第一卡槽;102

第二安装座;103

第三安装座;2

定位杆;201

第一条形通孔;202

第一卡装凸起;3

U 形定位架;4

T形定位架;5

第一撑杆;6

第二撑杆;7

第一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架,所述固定底架的两端边角位置分别通过第一卡位机构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固定底架的端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卡位机构安装有U形定位架,所述固定底架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三卡位机构安装有T形定位架,且处于使用状态时,在卡位机构作用下,所述T形定位架、所述定位杆和所述U形定位架均垂直于所述固定底架设置,处于折叠状态时,在卡位机构作用下,所述定位杆、所述U形定位架和所述T形定位架分别贴靠所述固定底架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架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朝向所述U形定位架的一侧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定位杆底部活动插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且所述定位杆底部开设有第一条形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一条形通孔设置的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一侧敞口的底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敞口相邻的两侧均对应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定位杆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装凸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变速箱运输用工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架上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侧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U形定位架底部活动插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内,且所述U形定位架底部开设有第二条形通孔,所述第二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利特桥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