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技术

技术编号:291606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属于显示技术领域,LED光源包括光源基板、绿光芯片、蓝光芯片和封装胶,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固定置于所述光源基板的上端,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均与所述光源基板电性连接,所述封装胶固定置于所述光源基板的上端,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封装在所述封装胶内,所述封装胶内混合有扩散粉,所述扩散粉可对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初次散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增大LED光源的发光角度,降低成本,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LED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客户和市场对电视显示效果的极致追求,常规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此电视显示屏逐渐从直下式背光的液晶显示屏向具有更高色纯度、更高色域覆盖率、更高亮度和具备区域调光功能的MiniLED量子点显示屏过渡。红、绿、蓝三种量子点材料中,红色量子点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最高,绿色次之、蓝色最低。基于此,现阶段还不能实现电致发光的显示方案,也就是同时利用红、绿、蓝三种量子点材料在电场驱动下发光的显示方案。目前市场上的量子点电视的背光模组,均采用蓝光MiniLED光源阵列+红色量子膜+绿色量子膜的过渡方案。这种过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绿色量子膜不稳定的问题逐渐突显。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量子点显示屏的背光模组中的MiniLED光源,其主要由光源基板、蓝光芯片和透明硅胶组成。这种方案有如下问题:光线主要从光源的顶部发出,呈现出中间亮、四周暗的现象,即光源的发光角度小;其中,中间部位的亮度约占光源总亮度的80%,四周的亮度约占光源总亮度的20%,光源的发光角度约为140°,这就导致量子点显示屏亮暗不均。为获得均匀的面光源,不仅需要光源间距足够小(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光源间距通常为3mm~5mm),LED光源阵列里光源数量足够多,而且尺寸越大的量子点电视需要的光源数量就越多,以及使用较厚的扩散片(现有技术方案中的扩散片厚度通常为2.5mm、2mm等),这就导致MiniLED显示屏整机成本高。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MiniLED量子点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其主要由承载MiniLED光源阵列的光源基板+LED光源+扩散片+红色量子膜+绿色量子膜组成,其中的绿色量子膜稳定性不足,使用过程中光衰严重,导致整机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大LED光源的发光角度、降低制作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的LED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LED光源,包括光源基板、绿光芯片、蓝光芯片和封装胶,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固定置于所述光源基板的上端,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均与所述光源基板电性连接,所述封装胶固定置于所述光源基板的上端,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封装在所述封装胶内,所述封装胶内混合有扩散粉,所述扩散粉可对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初次散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MiniLED量子点背光模组中的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集成到LED光源中,解决绿色量子点稳定性低导致的整机寿命短问题;还利用扩散粉对光线进行散射,使光线在LED光源中能完成初次散射,使得MiniLED量子点背光模组获得均匀的面光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封装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纳米滤光反射涂层,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可对经由所述扩散粉初次散射的光线进行透射和反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纳米滤光反射涂层能使光线散射并使反射的光线填充相邻LED光源之间的空隙,这样就可在MiniLED量子点背光模组上形成均匀的面光源。进一步,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包括交替布置的透光区和涂覆有纳米反光材料的反射区。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使纳米滤光反射涂层上的透光区和反射区合理布置,从而使初次散射后的光线反射均匀。进一步,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上的所述透光区与所述反射区的面积之比为3:2~9: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纳米滤光反射涂层上的透光区和反射区布置均匀,从而使初次散射后的光线反射均匀。进一步,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包括多个涂层带,多个所述涂层带排列布置,每个所述涂层带上均设置有交替布置的所述透光区和反射区。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透光区和反射区的面积占比,控制30%的光线被反射回MiniLED量子点背光模组的模组基板上,使MiniLED量子点背光模组获得均匀的面光源。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涂层带上的所述透光区和反射区错位布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使纳米滤光反射涂层上的透光区和反射区合理布置,从而使初次散射后的光线反射均匀。进一步,所述透光区和反射区设置为交替布置的同心圆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使纳米滤光反射涂层上的透光区和反射区合理布置,从而使初次散射后的光线反射均匀。进一步,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散射层,所述散射层可对经由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透射的光线进行二次散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初次散射的大部分光线在散射层中进行二次散射,使得LED光源处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LED光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蓝光芯片和绿光芯片固晶在光源基板上;将混合有扩散粉的封装胶模压在所述光源基板上,使所述蓝光芯片和绿光芯片封装在所述封装胶内,所述扩散粉可对所述蓝光芯片和绿光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初次散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纳米涂覆工艺在所述封装胶的顶部涂覆纳米滤光反射涂层,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可对经由所述扩散粉初次散射的光线进行透射和反射,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包括交替布置的透光区和涂覆有纳米反光材料的反射区,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上的所述透光区与所述反射区的面积之比为3:2~9:5。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上模压有散射层,所述散射层可对经由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透射的光线进行二次散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混有扩散粉的硅胶、纳米滤光反射涂层和散射层,可以将LED光源的发光角度从140°提高到170°,使MiniLED量子点背光模组获得更均匀的面光源。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背光模组,包括多个LED光源、模组基板、扩散片、红色量子膜和光学膜片,多个所述LED光源阵列排布在所述模组基板上,所述扩散片固定置于多个所述LED光源的上方,所述红色量子膜固定置于所述扩散片的上方,所述光学膜片固定置于所述红色量子膜的上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大LED光源的发光角度,使LED光源的发光角度从140°提高到170°,这样就可增大LED光源之间的间距,减少LED光源阵列中光源数量,从而降低背光模组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LED光源的发光效果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LED光源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LED光源第一实施例的光线散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LED光源第一实施例的光线反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LED光源第一实施例中纳米滤光反射涂层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光源,包括光源基板、绿光芯片、蓝光芯片和封装胶,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固定置于所述光源基板的上端,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均与所述光源基板电性连接,所述封装胶固定置于所述光源基板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封装在所述封装胶内,所述封装胶内混合有扩散粉,所述扩散粉可对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初次散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光源,包括光源基板、绿光芯片、蓝光芯片和封装胶,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固定置于所述光源基板的上端,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均与所述光源基板电性连接,所述封装胶固定置于所述光源基板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封装在所述封装胶内,所述封装胶内混合有扩散粉,所述扩散粉可对所述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初次散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纳米滤光反射涂层,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可对经由所述扩散粉初次散射的光线进行透射和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包括交替布置的透光区和涂覆有纳米反光材料的反射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上的所述透光区与所述反射区的面积之比为3:2~9: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滤光反射涂层包括多个涂层带,多个所述涂层带排列布置,每个所述涂层带上均设置有交替布置的所述透光区和反射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涂层带上的所述透光区和反射区错位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和反射区设置为交替布置的同心圆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光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至年唐其勇朱弼章周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兆驰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