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及使用其的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584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摸面板,在沿正交方向形成有多个大致带状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的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重叠形成强粘着性粘接层和弱粘着性粘接层,从而在将设备的罩上暂时粘贴的触摸面板剥掉并进行重新粘贴之际,由于是弱粘着性粘接层而容易从罩上剥离。与此同时,在弱粘着性粘接层粘接在强粘着性粘接层上的状态下进行剥离,不会在罩上转印并附着弱粘着性粘接层,从而不需要去除残留的粘接层的工序,可实现能够容易进行重新粘贴的触摸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中使用的触摸面板及使用其的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话与汽车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等的发展,增加了如下设备。即,通过在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安装透光性且静电式触摸面板,通过该触摸面板对在背面的显示元件中显示的文字和符号、图案等进行视觉确认和选择等,同时用手指或专用笔等对触摸面板进行触摸操作,从而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这样的设备中,还要求视觉确认性优越、容易进行操作的触摸面板。利用图4~图5对这种现有的触摸面板及使用其的输入装置进行说明。还有,为了便于判别构成,附图中厚度方向的尺寸放大表示。图4是现有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4中,在薄膜状且透光性的上基板1和薄膜状且透光性的下基板2的上表面沿正交方向分别配置氧化铟锡等的透光性且大致带状的多个上导电层3和同样为透光性且大致带状的多个下导电层4。并且,分别是在下基板2的上表面层叠上基板1,在上基板1的上表面层叠薄膜状且透光性的片5,利用粘接剂(没有图示)等将它们粘贴在一起。再有,在该片5的上表面形成的粘接层6的上表面粘贴脱模纸7,构成触摸面板8。还有,粘接层6是由丙烯酸和硅酮橡胶等材料构成的粘接层。另外,图5是现有输入装置的剖视图。图5中在绝缘树脂制框体9的上表面的开口部固定有透明的绝缘树脂制罩10。与此同时,如上所述构成的触摸面板8在剥掉了脱模纸7后,利用粘接层6粘贴在罩10的下表面。-->并且,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11配置在触摸面板8的下表面。与此同时,触摸面板8的多个上导电层3、下导电层4及显示元件11介由联接器和导线等(没有图示),与设备的电路(没有图示)连接,构成输入装置。在以上的输入装置的构成中,在从电路依次向多个上导电层3和下导电层4外加电压的状态下,根据触摸面板8背面的显示元件11的显示,用手指和专用笔等触摸操作罩10的上表面。那样一来,该操作部位的上导电层3和下导电层4之间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因而,根据该静电电容的变化,电路检测出被操作的部位,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即,其构成是例如在显示元件11上显示多个菜单的状态下,若触摸到规定菜单上的罩10的上表面,则该操作部位的触摸面板8的上导电层3和下导电层4之间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电路检测出该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输入装置可进行菜单的选择等。还有,将这种触摸面板8粘贴在罩10的下表面之际,有时产生位置偏离等粘贴失误,在暂时剥掉进行重新粘贴时,在粘接层6使用丙烯酸等强粘接性物质的情况下,由于粘接层6的粘接力强,因而粘接层6会不规则地破裂。若像这样粘接层破裂,则在触摸面板8的上表面还有罩10的下表面都会残留粘接层6。因而存在的问题是必须将附着在该罩10下表面的粘接层6去除后,再次将其他触摸面板8重新粘贴在罩10上,重新粘贴作业很费事。另外,当粘接层6使用硅酮橡胶等弱粘接性物质时,粘接层6的粘接力弱,粘接层6整体转印并附着在触摸面板8的上表面或罩10的下表面。因而,当粘接层6残留在罩10下表面时,存在的问题是重新粘贴时同样需要将它去除。还有,作为与该申请专利技术相关的先行技术文献信息,已知例如特开2005-274667号公报。如上所述,上述现有的触摸面板及使用其的输入装置,在将触摸面板8粘贴在设备的罩10下表面之际,产生位置偏离等粘贴失误而暂时剥掉进行重新粘贴时,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将附着在罩10下表面的粘接层6去除,因而重新粘贴作业繁琐且很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即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的课题,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往设备的罩上重新粘贴的触摸面板及使用其的输入装置。为了实施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在沿正交方向形成有多个大致带状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的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重叠形成有强粘着性粘接层和比该强粘着性粘接层粘着力弱的弱粘着性粘接层,由此构成触摸面板。由于形成这种构成,从而具有的作用是在将设备的罩上暂时粘贴的触摸面板剥掉并进行重新粘贴之际,通过弱粘着性粘接层而容易从罩上剥离。与此同时,还具有的作用是在弱粘着性粘接层粘接在强粘着性粘接层上的状态下进行剥离,不会在罩上转印并附着弱粘着性粘接层。从而获得的有利效果是不再需要将剥离粘接层时残留的粘接层去除的工序,可获得能够容易进行重新粘贴的触摸面板。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是将上述所述的触摸面板粘贴在透光性罩的下表面,同时在触摸面板的下方配置显示元件而构成。从而获得的有利效果是能够实现容易往罩上重新粘接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现有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5是采用了现有的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用图1~图3进行说明。还有,为了便于判别构成,附图中厚度方向的尺寸放大表示。另外,对于与
技术介绍
项中说明的构成同样的构成部分附以相同符号,简化详细的说明。再有,对相同要素附以相同符号,因此有时省略说明。-->(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图2是其分解立体图。图1及图2中,透光性的上基板21及下基板22由聚醚砜、聚碳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材料形成薄膜状。并且,在上基板21及下基板22的上表面分别沿正交方向排列形成有氧化铟锡和氧化锡等透光性且大致带状的多个上导电层23及多个下导电层24。并且,在该多个上导电层23及下导电层24上如图2所示,大致方形的多个导电部23a及导电部24a连结成带状而形成。与此同时,在它们之间设置大致方形的多个空隙部23b及空隙部24b。再有,在上基板21和下基板22层叠的状态下,多个导电部23a和空隙部24b、空隙部23b和导电部24a分别交替地上下重叠形成。另外,薄膜状且透光性的片25其整个上表面形成氧化铟锡和氧化锡等的接地层25a。与此同时,分别在下基板22的上表面层叠上基板21,在上基板21的上表面层叠片25,利用丙烯酸和橡胶等粘接剂(没有图示)等将它们粘贴在一起。再有,强粘着性粘接层26a和比该强粘着性粘接层26a粘粘着力弱的弱粘着性粘接层26b在片25的上表面重叠形成。在此,强粘着性粘接剂26a是指丙烯酸等接合玻璃的粘着力为例如0.1N/cm以上、20N/cm以下的粘接层。另外,弱粘着性粘接剂26b是烯烃类和苯乙烯类等接合玻璃的粘着力为例如0.01N/cm以上、0.5N/cm以下的粘接层。并且,由纸和薄膜等材料形成的脱模纸27粘贴在片25上表面,详细地说,覆盖弱粘着性粘接层26b的上表面,构成触摸面板28。还有,形成如上所述的强粘着性粘接层26a及弱粘着性粘接层26b时,在片25的上表面利用丝网印刷等首先涂布强粘着性粘接层26a然后进行干燥。其后,同样在该强粘着性粘接层26a上重叠并涂布弱粘着性粘接层26b,进行干燥,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制作强粘着性粘接层26a及弱粘着性粘接层26b。或者,利用吹胀法、T模法等也能够简便地制作。图3是使用了这种触摸面板28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剖视图。图3中,框体9是聚苯乙烯和ABS等绝缘树脂制的框体。在该-->框体9的上表面开口部固定有透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沿正交方向形成有多个带状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的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重叠形成有强粘着性粘接层和比所述强粘着性粘接层粘着力弱的弱粘着性粘接层。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0-9 2007-2630891.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正交方向形成有多个带状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的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重叠形成有强粘着性粘接层和比所述强粘着性粘接层粘着力弱的弱粘着性粘接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粘着性粘接层由热塑性弹性体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贤一田边功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