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79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7
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包括设置于一对板片之间的电磁阀、电磁铁、一对动铁和一对竖钩,电磁阀上有凹槽,电磁铁的电极延伸至凹槽与PCB板连接,一对动铁位于一对板片之间,该对动铁的下端与一对竖钩的上端配合,一对竖钩与一对板片配合,一竖钩与第一提刀挂着或解除挂着、另一个竖钩与第二提刀挂着或解除挂着,特点:一对动铁由弹性钢片构成,该对动铁的上端定位在一对板片间、下端延伸至电磁铁的下方且各开设动铁竖钩配合腔,一对动铁的下端彼此相背的一侧且对应于动铁竖钩配合腔的下方的位置还有动铁圆弧面,动铁竖钩配合腔与一对竖钩的上端配合。简化结构,节约电磁铁的能耗;延长寿命;保障配合的可靠性。保障配合的可靠性。保障配合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纺机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前述电磁阀组件也称开口装置组件甚至还称为提综装置组件。如业界所知,除无纺织物外的具有经、纬纱的织物是通过经纱交替变化为上下层,形成使纬纱得以通过的开口,纬纱引入开口后,两层经纱根据织物组织上下交替位置而形成新的经纱开口,如此反复而直至完成整个织物的织造过程。前述开口是由开口装置即由电磁阀组件来实现的。
[0003]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前述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1498995A推荐的“梭口形成机构以及装备该机构的织机”、CN101845698B提供的“一种新式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CN105821553B介绍的“提花机电磁阀组件”、CN1912213A揭示的“提花机的提综装置”和CN210506675U公开的“一种提花机提综装置”,等等。
[0004]图6为包括上面提及的专利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示意图,包括设置于图中未示出的面板与底板之间即设置于彼此面对面配合的一对板片之间(通常情况下:整个组件有八套图6所示的结构,最下面即最后面的为底板,中间有七片夹板,最上面即最前面为面板,共计九枚板,形成八个夹缝安装八套图6所示的结构)的电磁阀1、电磁铁2、动铁3和竖钩4(也可称“竖针”,以下同),在电磁阀1上构成有供插置PCB板的凹槽11,电磁铁2的电极延伸至所述凹槽11与所述PCB板电气连接,动铁3的中部通过动铁枢置轴31枢置在所述面板与底板之间,该动铁3的上端并且朝向电磁铁2的一侧通过动铁弹簧32支承在电磁铁2的侧部,而动铁3的上端并且位于动铁弹簧32的上部构成为与电磁铁2吸合或释放的动铁吸合释放端33,动铁3的下端与竖钩4配合或解除配合,而竖钩4上下移动地与所述面板及底板相配合。
[0005]图7为图6所示的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的选针过程示意图。具体的选针过程如下:在图7所示的(A)位置,由于该位置为初始位置,因此竖钩4分别停在第一提刀Ⅰ5a和第二提刀Ⅱ5b上,此时在第一提刀Ⅰ5a上的竖钩4处在最高位,将右侧的动铁3的下端向外(即向左),而上端的动铁吸合释放端33靠向电磁铁2,右侧的动铁弹簧32压缩,此时电磁阀1得电,复式滑轮6处于低位,经纱处于下层经纱位置,此外由图7所示并且结合专业常识可知:在前述的复式滑轮6中的上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一绳索Ⅰ7a,该第一绳索Ⅰ7a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钩4即与一对竖钩4连接,在复式滑轮6中的下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二绳索Ⅱ7b,第二绳索Ⅱ7b的一端与固定器7c固定,而固定器7c固定在前述的面板与底板的下部之间,第二绳索Ⅱ7b的另一端与把吊7d连接,复式滑轮6转动地设置在连接件61上,连接件61可在板片的导轨槽内上下移动;在图7所示的(B)位置,第一次开口开始,两个竖钩4分别随第一提刀Ⅰ5a以及第二提刀Ⅱ5b向上向下运动,由于此时的电磁阀1处于通电即得电状态,两个动铁3的下端彼此斥开而不挂住第一提刀Ⅰ5a上的提针以及第二提刀Ⅱ5b上的提针,此时,经纱仍在下层经纱位置;在图7所示的(C)位置,当第二提刀Ⅱ5b提升即上升到最高位置时,左侧的竖钩4使左侧的动铁3的上端靠向电磁铁2,左侧的动铁弹簧32压缩,若此
时电磁阀1失电(不通电),则动铁弹簧32使动铁3复位,左侧的竖钩4被挂在左侧的动铁3上,此时经纱依然在下层纱位置,但有向上趋势;在图7所示的(D)位置,第二次开口开始,第一提刀Ⅰ5a以及第二提刀Ⅱ5b分别作向上、向下运动,复式滑轮6以竖钩4的爪点为支点上升,经纱被向上提升;在图7所示的(E)位置,第一提刀Ⅰ5a上升到最高位置,竖钩4使动铁3的上部向电磁铁2贴靠,动铁弹簧32压缩,电磁阀1仍不给电,动铁弹簧32使动铁3复位,竖钩4挂在动铁3上,复式滑轮6处于高位,经纱处于上层经纱位置;在图7所示的(F)位置,第三次开口开始,第二提刀Ⅱ5b、第一提刀Ⅰ5a分别作向上、向下运动,若此时电磁阀1不给电(即不通电),则左侧以及右侧的竖钩4被挂住,复式滑轮6保持在高位,经纱仍在上层经纱位置;而若此时电磁阀1给电,则复式滑轮6由于竖钩4从动铁3上松开而下沉,使经纱下降。前述选针是以上一次开口动作是否结束,电磁阀1是否通电来实现的。
[0006]由上述对图6和图7的说明可知: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是靠电磁阀1、电磁铁2、动铁3、动铁弹簧32以及竖钩4的配合来控制经纱高低两位置而形成开口的。这种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前述开口动作要求,但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是由于需要使用动铁弹簧32,因而结构相对复杂,制作与装配均相对麻烦并且动铁弹簧32的使用寿命相对有限;二是由于在工作过程中竖钩4与动铁3两者之间会因频繁接触而产生无法避免的磨损,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即业界习惯所称的提花机选针部件最令人烦恼的问题便是前述的磨损,因为一台提花机有数千上万个电磁阀组件,对此可以由中国专利CN208440759U推荐的“一种提花机”、CN107002317A提供的“具有通风装置的梭口形成装置”以及由CN110952208A介绍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得到印证,于是只要有一个电磁阀组件出现前述部件的磨损,则会影响整体的工作效果,即出现疵布;三是由于使用了动铁弹簧32,因而能耗相对大,不利于体现目前全社会积极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四是由于竖钩4的上端与动铁3的挂着配合表现为两个方向相反(颠倒)的鼻形钩挂着配合,因而彼此的配合效果难以充分达到业界期望的程度,尤其是在磨损后,两者的挂着配合效果会相应减退。鉴于前述状况,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动铁弹簧而得以显著简化结构并且体现节能、有利于减轻动铁与竖钩之间的摩擦而得以延长使用寿命、有益于体现竖钩与动铁之间的配合或解除配合的可靠性而得以保障经纱在高低两位置形成良好的开口的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0008]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包括设置于彼此面对面配合的一对板片之间的一电磁阀、一电磁铁、一对动铁和一对竖钩,在电磁阀上构成有供插置PCB板的凹槽,电磁铁的电极延伸至所述凹槽与所述PCB板电气连接,一对动铁位于所述的一对板片之间并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电磁铁的两侧,该对动铁的下端分别与一对竖钩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而一对竖钩上下移动地与一对板片相配合,所述一对竖钩中的其中一个竖钩在使用状态下与第一提刀Ⅰ挂着或解除挂着,而一对竖钩中的另一个竖钩在使用状态下与第二提刀Ⅱ挂着或解除挂着,并且第一提刀Ⅰ的上表面构成为一第一提刀竖钩配合凹陷面,而第二提刀Ⅱ的上表面构成为一第二提刀竖钩配合凹陷面,特征在于所
述的一对动铁由弹性钢片构成,并且该对动铁分布于所述电磁铁的两侧,该对动铁的上端定位在一对板片之间,而一对动铁的下端在其中部无支承点的状态下向下延伸至所述电磁铁的下方并且各开设有一动铁竖钩配合腔,在一对动铁的下端彼此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包括设置于彼此面对面配合的一对板片(10)之间的一电磁阀(1)、一电磁铁(2)、一对动铁(3)和一对竖钩(4),在电磁阀(1)上构成有供插置PCB板的凹槽(11),电磁铁(2)的电极延伸至所述凹槽(11)与所述PCB板电气连接,一对动铁(3)位于所述的一对板片(10)之间并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电磁铁(2)的两侧,该对动铁(3)的下端分别与一对竖钩(4)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而一对竖钩(4)上下移动地与一对板片(10)相配合,所述一对竖钩(4)中的其中一个竖钩在使用状态下与第一提刀Ⅰ(5a)挂着或解除挂着,而一对竖钩(4)中的另一个竖钩在使用状态下与第二提刀Ⅱ(5b)挂着或解除挂着,并且第一提刀Ⅰ(5a)的上表面构成为一第一提刀竖钩配合凹陷面,而第二提刀Ⅱ(5b)的上表面构成为一第二提刀竖钩配合凹陷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动铁(3)由弹性钢片构成,并且该对动铁(3)分布于所述电磁铁(2)的两侧,该对动铁(3)的上端定位在一对板片(10)之间,而一对动铁(3)的下端在其中部无支承点的状态下向下延伸至所述电磁铁(2)的下方并且各开设有一动铁竖钩配合腔(34),在一对动铁(3)的下端彼此相背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动铁竖钩配合腔(34)的下方的位置还各构成有一向外膨出的动铁圆弧面(35),所述动铁竖钩配合腔(34)与所述的一对竖钩(4)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板片(10)的相向一侧的上端的对应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该对动铁定位凸缘(101)分别分布于所述电磁阀(1)的两侧,所述一对动铁(3)的上端分别定位在所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虹李新盛洪兴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