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497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膜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为电沉积液,金属银片为阳极材料进行电沉积,金属银片在电沉积过程中因为阳极的电化学反应被氧化生成银离子,银离子与羧甲基纤维素分子的配位作用结合羧甲基纤维素分子链上的羟基对银离子的还原作用,在阳极上原位制得复合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直接在银片上电沉积形成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制备方法简单、操作可控、条件温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和可重复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膜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荧光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沉积技术由于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条件易控,并且具备精确的空间时间选择性和可控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利用电沉积技术可以在电极表面实现刺激性响应天然高分子(例如壳聚糖、海藻酸钠和丝素蛋白)的定向组装与功能化,有望更多地运用到新兴的科学研究领域。金属纳米簇作为一种不同于量子点的新型荧光材料,可能包含几个到几十个金属原子,尺寸直径范围从亚纳米到约2纳米。荧光金属纳米簇的超小尺寸诱导了强大的量子约束效应,从而产生了类似分子的特性,包括离散的能级、尺寸依赖的荧光、良好的光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其中银纳米簇有许多的优点,它比金纳米簇造价更低,比铜纳米簇更容易被还原,同时具有较大的斯托克位移,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良好的光稳定性与可调发射性等优点。荧光银纳米簇的合成通常有一锅法、配体交换法以及金属交换法。其中一锅法是最常见的合成方法,通过使用有机配体以及还原剂(如硼氢化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为复合膜,复合膜大小为1.7~3cm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为复合膜,复合膜大小为1.7~3cm2,厚度为300~800μm,银纳米簇平均直径尺寸≤2纳米,且银纳米簇均匀分布在羧甲基纤维素里。


2.根据权利要求1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纳米簇直径为1.8~2纳米簇;所述复合膜在365纳米的紫外灯下呈现出黄色的荧光。


3.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为电沉积液,金属银片为阳极材料进行电沉积,金属银片在电沉积过程中因为阳极的电化学反应被氧化生成银离子,银离子与羧甲基纤维素分子的配位作用结合羧甲基纤维素分子链上的羟基对银离子的还原作用,在阳极上原位制得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荧光性能的银纳米簇/羧甲基纤维素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羧甲基纤维素电沉积液:去离子水装入容器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得质量浓度为1.5~2.5%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
(2)准备阳极和阴极金属电极:金属银片一面用胶覆盖呈非沉积面,另一面为沉积面,沉积面打磨后超声清洗;金属铂片超声清洗后备用;
(3)电沉积制备复合膜:金属银片作为阳极,以金属铂片作为阴极,将两个电极平行且垂直于液面放置于羧甲基纤维素电沉积液中,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峰李端明刘俊王康龙殷洁刘慧曹凯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