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497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双硫开环物A与1,2,3‑三氮唑B为反应底物,将反应底物和电解质、反应溶剂混合后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得到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C。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合成2β‑三唑甲基青霉酸二苯甲酯时存在的选择性低、反应效率低或经济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1940年,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治疗研究,这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发展成为头孢菌素,在抗感染方面发挥了十分卓越的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青霉素结合蛋白发挥治疗作用。通过对青霉烷砜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进行研究,在其6-位或者2β-甲基位点进行修饰,可以得到活性更强、抗酶谱更广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他唑巴坦(Tazobactam)的效果最好。他唑巴坦可以与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有效的协同作用,增加了抗菌活性并扩大了其抗菌谱。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对于腹腔、呼吸道、尿路以及皮肤组织等感染有很强的疗效,在儿科、烧伤、血液病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他唑巴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日本大鹏药品公司首次开发成功,随着有机合成水平的不断提高,它的合成路线和工艺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目前,依据合成采用的原料差异,主要分为三条合成路线,分别以青霉素G钾盐,舒巴坦和6-氨基青霉烷酸等衍生物为起始原料。以青酶烷酸二苯甲酯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以双硫开环物A与1,2,3-三氮唑B为反应底物,将所述反应底物和电解质、反应溶剂混合后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得到所述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C;所述电化学阳极氧化过程的反应路线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双硫开环物A与1,2,3-三氮唑B为反应底物,将所述反应底物和电解质、反应溶剂混合后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得到所述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C;所述电化学阳极氧化过程的反应路线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阳极氧化过程中,采用的阳极选自碳棒电极、碳毡电极、碳纸电极、碳布电极、铂电极、RVC电极或BDD电极;采用的阴极选自镍、铂、铁、石墨、金或银电极,且所述阴极为片状、网状、棒状或丝状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包括含碘电解质,优选为四丁基碘化铵、碘化钾、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锂、碘化亚铜、碘单质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当所述电解质仅包括所述含碘电解质时,所述含碘电解质与所述双硫开环物A的摩尔比为1.8~2.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还包括外加电解质,所述外加电解质选自无机盐、季铵盐、高氯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当所述电解质通式包括所述含碘电解质和所述外加电解质时,所述含碘电解质与所述双硫开环物A的摩尔比为0.18~0.24:1,所述外加电解质与所述双硫开环物A的摩尔比为1.8~2.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合成他唑巴坦关键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选自氯化钠、硫酸钠、乙酸钠、氯化锂、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季铵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毅王攀张恩选刘志清孙丽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凯莱英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