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12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3
本申请属于医药领域。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治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土茯苓2份、生地黄2份、黄芩1份、赤芍1份、丹皮1份、当归1份、防风1份、荆芥1份、徐长卿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可进一步优化为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土茯苓2份、黄芩1份、赤芍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防治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它包含下列重量份成分:土茯苓提取物2份、黄芩提取物3份、赤芍提取物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可加工成水剂、乳剂、膏剂等外用制剂,采用此提取物制备的产品具有止痒、抗炎效果,可用于瘙痒症、银屑病的治疗及预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皮肤瘙痒是一种源于皮肤及黏膜引起的搔抓欲望反应,会产生令人不愉快或难以忍受的感受,严重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心理健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及生活质量关注度日渐提高,皮肤瘙痒症虽不会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长期夜寐不安或失眠,从而导致精神不振,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TheGlobalBurdenofDisease,GBD)报告将瘙痒症列为全球前五十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此外瘙痒也被认为是未来全球皮肤健康领域的挑战之一。国内研究报道,中国皮肤病的发病率高达1.23%,其中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防治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药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止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下列重量份成分:土茯苓2份、生地黄2份、黄芩1份、赤芍1份、丹皮1份、当归1份、防风1份、荆芥1份、徐长卿1份。本专利技术在上述9味中药组合物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简的具有止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下列重量份成分:土茯苓2份、黄芩1份、赤芍1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具有止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它包含下列份成分:土茯苓提取物2份、黄芩提取物3份、赤芍提取物4份;所述土茯苓提取物可由如下方法制得:取土茯苓饮片,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20%乙醇洗脱至无色,随后采用60%乙醇洗脱,收集60%乙醇洗脱液,滤液浓缩至稠膏后,冷冻干燥,即可获得土茯苓提取物。所述黄芩提取物可由如下方法制得:取黄芩饮片,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后加入等体积的正丁醇萃取,收集正丁醇层溶剂,减压浓缩至稠膏后,冷冻干燥,即可获得黄芩提取物。所述赤芍提取物可由如下方法制得:取赤芍饮片,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后加入等体积的正丁醇萃取,收集正丁醇层溶剂,减压浓缩至稠膏后,冷冻干燥,即可获得赤芍提取物。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含有0.10-1.50%wt没食子酸和2-30%wt的总黄酮(以汉黄芩苷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具有止痒的药物中应用。本专利技术各个方面的细节将在随后的章节中得以详尽描述。通过下文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特点、目的和优势将更为明显。附图说明图1复方9味(FF-9)水提物中主成分的HPLC分析结果图2复方9味(FF-9)水提物的LC-MS分析结果图2A为FF-9样品色谱峰鉴定编号示意图(TIC)-负离子模式;图2B为FF-9样品色谱峰鉴定编号示意图(TIC)-正离子模式;图2C为FF-9样品色谱峰鉴定编号示意图(BPC)-负离子模式;图3复方9味(FF-9)与复方3味(FF-3)水提物的HPLC分析比较结果图4外用软膏对组胺诱导的小鼠急性瘙痒实验行为学的干预作用图5外用软膏对组胺诱导的急性瘙痒实验RT-PCR的分析结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问世部分是基于这样一个意外发现:由土茯苓、生地黄等多味中药原料药制成的特定配方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在动物模型上具有显著的抗炎止痒功效。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可用于制备防治皮肤瘙痒症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可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而成。如将土茯苓、生地黄等原料药一起加水、浸泡,加热回流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的原料药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可以单独以膏剂的形式使用或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药物组合物包括作为活性成分的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可药用载体。较佳地,其含有0.10-1.50%wt重量百分比的没食子酸、2-30%wt重量百分比的总黄酮苷类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可药用载体”不会破坏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的药学活性,同时其有效用量,即能发挥药物载体作用时的用量对人体无毒。所述可药用载体包括但不限于:软磷脂、硬脂酸铝、氧化铝、离子交换材料、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吐温或其他表面活化剂、血清蛋白、缓冲物质如磷酸盐、氨基乙酸、山梨酸、水、盐、电解质如硫酸盐精蛋白、磷酸氢二钠、磷酸氢钾、氯化钠、锌盐、硅酸镁、饱和脂肪酸部分甘油酯混合物等。其他常用的药物辅料如粘合剂(如微晶纤维素)、填充剂(如淀粉、葡萄糖、无水乳糖和乳糖珠粒)、崩解剂(如交联PVP、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润滑剂(如硬脂酸镁)以及吸收促进剂、吸附载体、香味剂、甜味剂、赋形剂、稀释剂、润湿剂等。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以及其药物组合物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并可以通过肠道或非肠道或局部途径给药。口服(肠道)制剂包括片剂、颗粒剂、悬浮液、胶囊、溶液等,非肠道给药制剂包括注射液等。局部给药制剂包括霜剂、贴剂、软膏剂、喷雾剂等。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给药途径可以为口服、舌下、经皮、经肌肉或皮下、皮肤粘膜、静脉、尿道、阴道等。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用量可根据给药途径、患者的年龄和体重、病症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其日剂量可以是0.001~100mg/kg,可以一次或多次给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有的百分数、比率、比例、或份数按重量计。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本专利技术提到的上述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专利说明书所揭示的所有特征可与任何组合物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可以任何可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别说明,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下列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与仪器如下:中药饮片来源:*冰片购于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除冰片外以上中药材均购自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每批药材采购量为1kg。试剂:主要设备及耗材:实施例1复方9味提取物制备分别按以下剂量称取中药饮片:土茯苓30g、生地黄30g、黄芩15g、赤芍15g、丹皮15g、当归15g、防风15g、荆芥15g、徐长卿15g,将上述中药饮片置于10L圆底烧瓶,加入饮片总质量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30min后,采用加热套100℃加热回流提取1h,趁热过滤,收集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土茯苓2份、生地黄2份、黄芩1份、赤芍1份、丹皮1份、当归1份、防风1份、荆芥1份、徐长卿1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土茯苓2份、生地黄2份、黄芩1份、赤芍1份、丹皮1份、当归1份、防风1份、荆芥1份、徐长卿1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进一步优化为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土茯苓2份、黄芩1份、赤芍1份。


3.一种防治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下列重量份成分:土茯苓提取物2份、黄芩提取物3份、赤芍提取物4份;
所述土茯苓提取物可由如下方法制得:取土茯苓饮片,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20%乙醇洗脱至无色,随后采用60%乙醇洗脱,收集60%乙醇洗脱液,滤液浓缩至稠膏后,冷冻干燥,即可获得土茯苓提取物;
所述黄芩提取物可由如下方法制得:取黄芩饮片,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延卫张勇崔龙涛朱维良闫语鲁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