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及加热服饰、加热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70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及加热服饰、加热手套,涉及智能服饰技术领域:该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包括:第一胶膜层和第二胶膜层;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封装在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第一织物层,位于所述第一胶膜层远离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二胶膜层,用以与待加热的物体表面结合;电源组件,与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与织物材质进行结合,利用液态金属和织布及胶膜材质的可拉伸性能,实现柔性可拉伸的电热贴,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廉等优势;用户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施加在服装等任何物体表面进行结合,提高了电热贴的普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及加热服饰、加热手套
本技术属于智能服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及加热服饰、加热手套。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智能生活用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加热手套也由此孕育而生。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加热手套是直接将传统的铜制电热丝制作在厚实的手套内部,虽然该加热手套达到了加热、保暖、御寒的功效,但由于其手套材质厚重无法满足用户对于触屏等精巧操作;另一方面,由于该手套采用传统的铜制电热丝作为加热元件,因此整个手套的质地较硬,且不具备柔性可拉伸性能,尤其在手指关节动作时,用户的穿戴体验较差。再有,加热手套为统一规格尺寸,对于不同人群存在普适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对于加热服饰体验不佳的问题。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包括:第一胶膜层和第二胶膜层;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封装在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第一织物层,位于所述第一胶膜层远离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二胶膜层,用以与待加热的物体表面结合;电源组件,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连接。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还包括:第二织物层或离型膜,位于所述第二胶膜层远离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一侧。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还包括:连接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FPC连接件,封装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与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还包括:串接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之间的开关组件,封装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与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还包括:所述第一织物层上位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与其它元器件连接处,形成有硬化区域。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胶膜层或所述第二胶膜层靠近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一侧、不浸润液态金属的掩模;其中,所述掩模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图案相反;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基于所述掩模和胶膜对于液态金属的浸润性,利用涂布方式在胶膜及掩模上进行滚涂成型。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不浸润液态金属的掩模为碳粉,利用激光打印机在所述第一胶膜层或所述第二胶膜层上成型。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纽扣电池、锂电池、石墨电池或薄膜电池。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服饰,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对于加热服饰体验不佳的问题。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服饰,包括:上述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以及服饰本体;所述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第二胶膜层与所述服饰本体上的目标区域结合。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手套,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对于加热服饰体验不佳的问题。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手套,包括:上述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以及手套本体;其中,所述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形状与所述手套一致,利用其第二胶膜层与手套本体的手背一面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势:本技术通过将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与织物材质进行结合,利用液态金属和织布及胶膜材质的可拉伸性能,实现柔性可拉伸的电热贴,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廉等优势;并且,该电热贴无需与承载物统一加工,用户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施加在服装等任何物体表面进行结合,使其不仅可以满足柔性可穿戴领域,亦可以应用于其它加热保暖领域,提高了电热贴的普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结构示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结构示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结构示例二的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示例;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结构示例三;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型结构的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结构示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技术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技术”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技术,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技术或技术构思。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均可以相互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如图1-3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结构示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结构示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结构示例二的层结构示意图;该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包括:第一织物层1、第一胶膜层2、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3、第二胶膜层4和电源组件5。其中,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3封装于第一胶膜层2和第二胶膜层4之间;第一织物层1位于第一胶膜层2远离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3的一侧,作为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表层;第二胶膜层4作为柔性可拉伸电热贴的结合层,用以与带加热的物体表面结合;电源组件5,与位于第一胶膜层2和第二胶膜层4之间的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3连接,用以提供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3的工作电流。参照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示例。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3中至少包含有用以通电发热的液态金属印刷电热丝31,在通过电流时产生预期的发热量;此外,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3还可以包括其它用于连接的液态金属印刷导电线路32。液态金属印刷导电线路32和液态金属印刷电热丝31可以采用同一种材质成型,亦可以采用不同材质成型。其中,液态金属印刷导电线路32亦可具有加热性能。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3的液态金属印刷电热丝31的数量可以为多组,可用于分布不同区域。本技术通过将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与织物材质进行结合,利用液态金属和织布及胶膜材质的可拉伸性能,实现柔性可拉伸的电热贴,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廉等优势;并且,该电热贴无需与承载物统一加工,用户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施加在服装等任何物体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胶膜层和第二胶膜层;/n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封装在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n第一织物层,位于所述第一胶膜层远离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一侧;/n所述第二胶膜层,用以与待加热的物体表面结合;/n电源组件,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胶膜层和第二胶膜层;
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封装在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
第一织物层,位于所述第一胶膜层远离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一侧;
所述第二胶膜层,用以与待加热的物体表面结合;
电源组件,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织物层或离型膜,位于所述第二胶膜层远离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的FPC连接件,封装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与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串接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之间的开关组件,封装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与所述第二胶膜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柔性可拉伸电热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织物层上位于所述液态金属印刷加热电路与其它元器件连接处,形成有硬化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双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