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及电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07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及电热器,其中,该远红外电热膜包括基底,和依次设置于基底上表面的隔热层、石墨烯发热层、绝缘层、防水层和保护层,一方面通过改变远红外电热膜的结构,在基底上增加隔热层,防止石墨烯发热层产生的热向基底层扩散,并且在绝缘层上增加防水层,防水层包裹远红外电热膜的侧面,从而提高远红外电热膜的防水性能;另一方面通过改变石墨烯发热层的配方,增加导电材料聚吡咯,使得石墨烯发热层的发热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及电热器
本技术涉及电热膜
,特别涉及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及电热器。
技术介绍
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供暖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导电发热材料(如金属导体材料),近年来被研发出来的电热膜由于其具备电热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且其会发射出远红外线等的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例如石墨烯膜层发热的薄膜发热片相对于线圈式电阻器机械构成发热或/与例如暖暖包的化学反应发热包,更适合人体使用且具有能重复使用的环保特性,薄型化易于贴附使用并且小型化能够方便携带或能夹附于衣物中。市场上现有电热膜技术和产品都普遍存在无法均匀发热,使用上容易烫伤人体,并且具有漏电的危险,还不能防水,发热效率也不够高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红外电热膜,旨在提高远红外电热膜的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表面;石墨烯发热层,所述石墨烯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上;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并包裹所述远红外电热膜的侧面;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防水层上。可选地,所述隔热层为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聚苯板、气凝胶毡或真空板中的任一种。可选地,所述石墨烯发热层按质量分数配比包括:石墨烯15%~40%,聚吡咯10%~30%,分散剂5%~15%,固化剂10%~20%,流平剂5%~10%。可选地,所述分散剂为低分子蜡或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选地,所述流平剂为有机硅类流平剂或丙烯酸类流平剂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可选地,所述固化剂为氟硼酸、氯化镉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的厚度为20~40um。可选地,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10~30um。可选地,所述基底为绝缘陶瓷或绝缘金属。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热器,所述电热器上制作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电热膜。本技术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改变远红外电热膜的结构,在基底上增加隔热层,防止石墨烯发热层产生的热向基底层扩散,并且在绝缘层上增加防水层,防水层包裹远红外电热膜的侧面,从而提高远红外电热膜的防水性能;另一方面通过改变石墨烯发热层的配方,增加导电材料聚吡咯,使得石墨烯发热层的发热效率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远红外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远红外电热膜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基底;3:隔热层;5:石墨烯发热层;7:绝缘层;9:防水层;11:保护层。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出一种远红外电热膜,该远红外电热膜的防水性能好,导热性能好。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远红外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远红外电热膜,包括:基底1,所述基底1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设置于所述基底1上表面;石墨烯发热层5,所述石墨烯发热层5设置于所述隔热层3上,所述石墨烯发热层5按质量分数配比包括:石墨烯15%~40%,聚吡咯10%~30%,分散剂5%~15%,固化剂10%~20%,流平剂5%~10%;绝缘层7,所述绝缘层7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5上;防水层9,所述防水层9设置于所述绝缘层7上,并包裹所述远红外电热膜的侧面;保护层11,所述保护层11设置于所述防水层9上。本技术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改变远红外电热膜的结构,在基底1上增加隔热层3,防止石墨烯发热层5产生的热向基底1扩散,并且在绝缘层7上增加防水层9,防水层9包裹远红外电热膜的侧面,从而提高远红外电热膜的防水性能;另一方面通过改变石墨烯发热层5的配方,增加导电材料聚吡咯,使得石墨烯发热层5的发热效率更高。具体的,基底1作为载体起到支撑所述远红外电热膜的作用,基底1的选择一般需要考虑其绝缘性、热导率和弹性模量。基底1应该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以保证在石墨烯发热层5中形成良好的载流子通路;对于远红外电热膜,其属于面外型热电器件,即其热量是向外辐射的,基底1还应该具有低的热导率,以防止石墨烯发热层5产生的热量从基底1扩散出去;弹性模量表征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大小,模量越大,材料的刚性就越大,而柔性就越小。可选地,基底1可以为刚性材料,例如,所述基底1为绝缘陶瓷或绝缘金属,基底1的刚性决定了远红外电热膜的刚性,这样的刚性远红外电热膜可以应用于电热板、养生杯垫以及电磁炉等电热器中。可选地,基底1也可以为柔性材料,基底1的柔性决定了远红外电热膜的柔性,例如,所述基底1可以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环氧树脂材料等,这样的柔性远红外电热膜可以应用于地暖、围脖以及马桶坐垫加热等场景。具体的,隔热层3的作用是防止石墨烯发热层5产生的热量向基底1传导,通过设置隔热层3可以进一步减少石墨烯发热层5的热量损失,提高远红外电热膜的发热效率。可选地,所述隔热层3可以为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聚苯板、气凝胶毡或真空板中的任一种。具体的,聚苯板,又叫EPS板,不仅保温效果很好,而且价格也比较适中,唯一的缺点就是强度不够,适于应用于柔性远红外电热膜。岩棉板虽然保温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具备防水、阻燃等功效。气凝胶毡常温下导热系数0.018W/(K·m),厚度2mm~10mm,白色或蓝色,柔性毡,适于应用于柔性远红外电热膜,也可根据要求定制成硬性板状材料,适用于刚性远红外电热膜。具体的,石墨烯发热层5是远红外电热膜的核心层,石墨烯发热层5连接电源,产生热量,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本技术实施例的石墨烯远红外电热膜可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还可以增强身体活力,石墨烯电热膜远红外线深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排除体内积存的疲劳物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底,所述基底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n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表面;/n石墨烯发热层,所述石墨烯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n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上;/n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并包裹所述远红外电热膜的侧面;/n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防水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所述基底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
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表面;
石墨烯发热层,所述石墨烯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隔热层上;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上;
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并包裹所述远红外电热膜的侧面;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防水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日和魏玉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烯陶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