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287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包括节能增压单元,每一单元包括气动增压泵,气动增压泵上分别设有驱动气体进气口、增压气体进气口、高压气体排气口和驱动气体排气口;节能原理:来自第一级气体压缩机的低压容积流量气体先使用气动增压泵增压后输出,余下部分气体(气动增压泵驱动气体)使用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增压到和气动增压泵输出的气体压力一致后输出。由于气动增压泵增压了部分容积流量气体,使得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可以选用功率小、相应容积流量小的气体压缩机。本系统在同等的排气口压力、同等的容积流量下实现减少电能的输入,节约了电能,相当于提高了压缩机系统效率;若干单元串联应用,提高目标气压,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控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节能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节能产品的推广,空气压缩机作为应用于多领域的产品,其节能产品的推出对我国的节能事业有着较大的意义;气体压缩机是把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的一种动力装置,现在常用的为通过电能驱动压缩机压缩气体工作然后将气体压缩后释放来驱动气动设备,而现有技术中均是通过将无压气体(大气)直接压缩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在一些需要高压的情况时对于电能需求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在同等的排气口压力、同等的容积流量下实现减少电能的输入,节约了电能,相当于提高了压缩机系统效率,降低能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包括节能增压单元,所述节能增压单元包括气动增压泵,所述气动增压泵上分别设有驱动气体进气口、增压气体进气口、高压气体排气口和驱动气体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体进气口和增压气体进气口分别与第一级气体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驱动气体排气口与第二级气体压缩机进气口连通,使得驱动气体通过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增压至与气动增压泵输出的高压气体压力一致后输出;其节能方法为:将输入气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气动增压泵增压到目标气压后输出,余下部分气体,即气动增压泵驱动气体,通过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增压到目标气压后输出。其中将第一级气体压缩机规定为总的输入端的输入气源,第二级的气体压缩机为用于气动增压泵的驱动气体的增压的压缩机;其工作过程为:来自第一级压缩机的低压容积流量气体先使用气动增压泵增压后输出,余下部分气体(气动增压泵驱动气体)使用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增压到和气动增压泵的输出高压一致后输出。由于气动增压泵增压了部分容积流量气体,使得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可以选用功率小一点的相应容积流量小的气体压缩机,即是,驱动气体增压压缩机功率小于全容积流量时的气体压缩机功率,以此来达到节能省电目的。进一步地,还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分别与所述高压气体排气口以及第二级气体压缩机排气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气源包括一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的输出管路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气体排气口与驱动气体增压压缩机的连通管路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罐内连接有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气体进气口端上并联有两连通支路,两条连通支路上分别设置有控制控阀门;所述驱动气体排气口端上并联有两连通支路,两条连通支路上分别设置有控制控阀门;所述驱动气体进气口端的一条连通支路与驱动气体排气口端的任一条连通支路连通,驱动气体进气口端剩下一条连通支路与驱动气体排气口端剩下一条连通支路连通。进一步地,与所述驱动气体排气口端的两连通支路以及所述驱动气体进气口端的两连通支路共同连接有一自动切换开关。进一步地,所述气动增压泵的另一结构为:包括上部气缸与下部气缸,所述上部气缸与下部气缸内分别设置有活塞,两活塞通一连接杆连接起来,所述连接杆上还固定连接有一配重块。进一步地,将若干节能增压单元多级串联应用,提高目标气体输出的气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包括气动增压泵,气动增压泵上分别设有驱动气体进气口、增压气体进气口、高压气体排气口和驱动气体排气口;节能原理是:来自第一级气体压缩机的低压的容积流量气体先使用气动增压泵增压后输出,余下部分气体(气动增压泵驱动气体)使用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增压到和气动增压泵输出的高压气体一致后输出。由于气动增压泵增压了部分容积流量气体,使得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可以选用功率小一点的相应容积流量小的气体压缩机。压缩机系统在同等的排气口压力、同等的容积流量下实现减少电能的输入,节约了电能,相当于提高了压缩机系统效率;将若干增压节能单元串联,实现了高气压输出目的,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现有气体压缩连接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压缩机系统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压缩机系统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压缩机系统的结构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压缩机系统的结构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串联的节能压缩机系统的结构框图。附图中,气动增压泵1、驱动气体进气口11、驱动气体排气口12、增压气体进气口13、高压气体排气口14、上部气缸15、活塞16、连接杆17、配重块18、下部气缸19、第一级气体压缩机2、第二级气体压缩机3、储气管4、变频器5、自动切换开关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气体压缩机的方法,气体通过第一级气体压缩机A进行初步压缩;初步压缩后进入到第二级气体压缩机B进行压缩得到目标气压,鉴于常规气体压缩机的能耗高且不节能环保,提出本专利技术,以通过加入气动增压泵,并通过节能方法实现第二级气体压缩机B的节能;具体如下: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包括节能增压单元,所述节能增压单元包括气动增压泵1,所述气动增压泵1上分别设有驱动气体进气口11、增压气体进气口13、高压气体排气口14和驱动气体排气口12;所述驱动气体进气口11与增压气体进气口13分别与输入气源连通,所述驱动气体排气口12与第二级气体压缩机3进气口连通,使得驱动气体通过该第二级气体压缩机3增压至与气动增压泵输出的高压气体压力一致;其中高压气体排气口14与第二级气体压缩机3的增压气体的输出口共同接入到一高压气体存储罐种,且与储气罐连通一输出排气管,在输出排气管上连接有一控制控阀门K5。上述压缩机系统中,输入气源为第一级气体压缩机2压缩的有压气体,第二级气体压缩机3;其工作过程为:来自第一级压缩机的低压的容积流量气体先使用气动增压泵1增压后输出,余下部分气体(气动增压泵驱动气体)使用第二级气体压缩机3增压到和气动增压泵1的输出高压一致后输出。由于气动增压泵增压了部分容积流量气体,使得第二级压缩机3可以选用与现有技术中压缩机B相比功率小一点的相应容积流量小的气体压缩机,节约成本以及实现节能;例如:所述输入气源为第一级气体压缩机2提供,通过第一级气体压缩机2的输出气体作为输入气源,该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包括节能增压单元,所述节能增压单元包括气动增压泵,所述气动增压泵上分别设有驱动气体进气口、增压气体进气口、高压气体排气口和驱动气体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体进气口和增压气体进气口分别与第一级气体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驱动气体排气口与第二级气体压缩机进气口连通,使得驱动气体通过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增压至与气动增压泵输出的高压气体压力一致后输出;/n其节能方法为:将输入气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气动增压泵增压到目标气压后输出,余下部分气体,即气动增压泵驱动气体,通过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增压到目标气压后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包括节能增压单元,所述节能增压单元包括气动增压泵,所述气动增压泵上分别设有驱动气体进气口、增压气体进气口、高压气体排气口和驱动气体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体进气口和增压气体进气口分别与第一级气体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驱动气体排气口与第二级气体压缩机进气口连通,使得驱动气体通过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增压至与气动增压泵输出的高压气体压力一致后输出;
其节能方法为:将输入气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气动增压泵增压到目标气压后输出,余下部分气体,即气动增压泵驱动气体,通过第二级气体压缩机增压到目标气压后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分别与所述高压气体排气口以及第二级气体压缩机排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气体压缩机的输出管路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压缩机系统及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体排气口与驱动气体增压压缩机的连通管路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