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
,涉及一种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因为在释能过程中,通过空气透平进行发电,在此过程中能够利用高压空气膨胀降温产生冷能提供给用户,同时在压缩热回收的蓄热子系统中,除了利用回收热加热释能时的高压空气,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生活用水及供暖。专利CN109826708A中提出了一种先进分布式多联供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应用方法,里面涉及了电力输出、供冷、供热等模块,虽然满足了用户不同季节负荷需求,但是采用的是补燃式,不是完全零污染。同样专利CN107299891B中为一种先进多能互补的冷热电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应用方法,提出了回收压缩机热和太阳能集热装置提供热量,但也采用的为补燃式路线。专利CN107939654B提出了一种冷-热-电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采用的为非补燃式路线,同时满足冷、热、电不同需求的供应,但是在蓄热系统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上述技术方案不能同时满足电力输出、供冷、供暖、供气等综合功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填充蓄热装置(1)、共用回路(2)、储气回路(3)、光热回路(4)、做功回路(5)、供暖回路(6)和供冷回路(7);所述填充蓄热装置(1)与共用回路(2)串联,光热回路(4)与共用回路(2)并联,储气回路(3)和做功回路(5)与共用回路(2)中的换热器(21)连接,供暖回路(6)和供冷回路(7)与光热回路(4)和共用回路(2)连接,储能和释能皆采用共用回路(2),光热回路(4)对共用回路(2)进行加热,共用回路(2)和光热回路(4)驱动供暖回路(6)和供冷回路(7)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填充蓄热装置(1)、共用回路(2)、储气回路(3)、光热回路(4)、做功回路(5)、供暖回路(6)和供冷回路(7);所述填充蓄热装置(1)与共用回路(2)串联,光热回路(4)与共用回路(2)并联,储气回路(3)和做功回路(5)与共用回路(2)中的换热器(21)连接,供暖回路(6)和供冷回路(7)与光热回路(4)和共用回路(2)连接,储能和释能皆采用共用回路(2),光热回路(4)对共用回路(2)进行加热,共用回路(2)和光热回路(4)驱动供暖回路(6)和供冷回路(7)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填充蓄热装置(1)包括与填充床(11)连接的储液罐(12),填充床(11)的进液端和储液罐(12)的排液端与共用回路(2)连接,填充床(11)的进液端设置稳压系统(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共用回路(2)的共用管路上串联有换热器(21)和屏蔽泵(22),膨胀槽(23)与共用管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气回路(3)包括与储气罐(31)连接的气管,气管和气源气管(32)与换热器(21)连接,进气和排气时共用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光热回路(4)包括与光热管路并联的光热集热系统(41)和电加热器(42),光热管路与共用回路(2)、供暖回路(6)和供冷回路(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做功回路(5)的做功管路上连接有三通换向阀(51),三通换向阀(51)分别与压缩机(52)、膨胀机(53)和换热器(2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供暖回路(6)包括与供暖换热器(61)连接的暖用户端(62),与供暖换热器(61)连接的供暖管路与共用回路(2)和光热回路(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供暖管路与支管路(63)连接,支管路(63)的另一端与填充蓄热装置(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紧凑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供冷回路(7)包括与吸收式制冷系统(71)连接的冷用户端(72),吸收式制冷系统(71)与共用回路(2)和光热回路(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源紧凑型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宁宁,蔺新星,尹立坤,孙长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