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77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该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包括钢格构柱,竖向设置在地下室楼板之间;转接组件,设置在所述钢格构柱上端和下端的外围,包括设置在所述钢格构柱端部外围的角钢,所述角钢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贴合焊接在钢格构柱的端部侧面,所述第二钢板贴合设置在地下室楼板的安装表面;后置埋件,通过所述角钢的第二钢板将所述钢格构柱锚固在地下室楼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钢格构柱与地下室楼板的施工节点的安全、牢固、可靠连接,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工程质量,节省了人工成本,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基坑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车辆、垂直运输的机械设备等工程设备的作业需求,地下室楼板之间需要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即后安装竖向支撑结构。该后置竖向支撑结构一般为钢格构柱。在钢格构柱与地下室楼板之间存在间隙时,一般通过钢楔、灌浆等方式将钢格构柱固定设置在地下室楼板上,从而导致钢格构柱与地下室楼板的施工节点安装不牢靠,存在质量缺陷。钢楔、灌浆方式增加了施工难度,钢楔容易导致钢格构柱发生倾斜,从而存在安全隐患。灌浆施工导致该格构柱投入使用的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钢格构柱与地下室楼板的施工节点连接不牢靠的质量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包括:钢格构柱,竖向设置在地下室楼板之间;转接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格构柱,竖向设置在地下室楼板之间;/n转接组件,设置在所述钢格构柱上端和下端的外围,包括设置在所述钢格构柱端部外围的角钢,所述角钢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贴合焊接在钢格构柱的端部侧面,所述第二钢板贴合设置在地下室楼板的安装表面;/n后置埋件,通过所述角钢的第二钢板将所述钢格构柱锚固在地下室楼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格构柱,竖向设置在地下室楼板之间;
转接组件,设置在所述钢格构柱上端和下端的外围,包括设置在所述钢格构柱端部外围的角钢,所述角钢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贴合焊接在钢格构柱的端部侧面,所述第二钢板贴合设置在地下室楼板的安装表面;
后置埋件,通过所述角钢的第二钢板将所述钢格构柱锚固在地下室楼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还包括加劲板,所述加劲板设置在所述角钢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上设置有用于后置埋件贯穿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等间隔分布的两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埋件为膨胀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后置竖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坚倪之伟张军烈周吉方思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