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升城市道路美观的地下管廊通风透光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升城市道路美观的地下管廊通风透光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城市道路的下方有些会设置地下管廊结构,这些地下管廊结构的设置,就会涉及到需要在地面上开设连通地下管廊的通风透光结构,该通风透光结构设施不但要考虑良好的通风透光性能,还要兼顾地面设施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提升城市道路美观的地下管廊通风透光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提升城市道路美观的地下管廊通风透光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廊道,所述的廊道的上端与地面的上侧连通设置,廊道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的廊道连通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上端与地面齐平设置;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通风管,所述的通风管为竖直设置,通风管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的通风管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通风管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伸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为水平设置,所述的盖板的边缘设有斜向下伸出的遮盖边,所述的遮盖边的下端位于所述的盖板的外侧;所述的通风管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风机,所述的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的通风端的下端设置,所述的风机与所述的盖板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的盖板的上端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的遮盖边的下端设有向下伸出的围边,所述的围边为环形,所述的围边的下端与地面接触设置,所述的围边与所述的通风管间隔设置,所述的围边上开设有两个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提升城市道路美观的地下管廊通风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廊道,所述的廊道的上端与地面的上侧连通设置,廊道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的廊道连通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上端与地面齐平设置;/n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通风管,所述的通风管为竖直设置,通风管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的通风管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上端连接;/n所述的通风管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伸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为水平设置,所述的盖板的边缘设有斜向下伸出的遮盖边,所述的遮盖边的下端位于所述的盖板的外侧;/n所述的通风管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风机,所述的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的通风端的下端设置,所述的风机与所述的盖板上下间隔设置;/n所述的盖板的上端设有照明装置;/n所述的遮盖边的下端设有向下伸出的围边,所述的围边为环形,所述的围边的下端与地面接触设置,所述的围边与所述的通风管间隔设置,所述的围边上开设有两个门洞,两个门洞关于所述的通风管的中心对称设置;/n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反光镜片,所述的通风管的上端的内侧面上设有环形的第二反光镜片,所述的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升城市道路美观的地下管廊通风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廊道,所述的廊道的上端与地面的上侧连通设置,廊道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的廊道连通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上端与地面齐平设置;
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通风管,所述的通风管为竖直设置,通风管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的通风管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上端连接;
所述的通风管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伸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为水平设置,所述的盖板的边缘设有斜向下伸出的遮盖边,所述的遮盖边的下端位于所述的盖板的外侧;
所述的通风管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风机,所述的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的通风端的下端设置,所述的风机与所述的盖板上下间隔设置;
所述的盖板的上端设有照明装置;
所述的遮盖边的下端设有向下伸出的围边,所述的围边为环形,所述的围边的下端与地面接触设置,所述的围边与所述的通风管间隔设置,所述的围边上开设有两个门洞,两个门洞关于所述的通风管的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反光镜片,所述的通风管的上端的内侧面上设有环形的第二反光镜片,所述的第一反光镜片和第二反光镜片均为斜朝下照射设置;
所述的通风管、盖板、遮盖边、围边均为透明设置。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帅,黄明明,王安琪,牟犇,周洋,姜元俊,王荣,修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防灾科技学院,青岛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