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60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针对现有肠壁上皮细胞分离过程中蛋白酶稳定性差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包括:将分离所得的细胞加入培养液中,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到细胞培养板孔中,接种后静止培养;再把培养液连同未贴壁的细胞转入新的细胞培养板继续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待细胞铺满底壁,再进行传代培养。培养过程中采用的是单层细胞培养法,因为所有组织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细胞间质‑纤维和基质等,对细胞生长有妨碍作用,过程中用胰蛋白酶消化能够除去间质,使组织松散,细胞相互分离,细胞易于生长,且能够获得较多较纯的肠上皮细胞,最终极大提升了细胞的生长速率及生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尤其是涉及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不同于非生命界的任何结构单位,其最独特的属性就是它是一个能独立生存,进行自我调节的开放体系,它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有生物体的细胞都具有随环境营养条件改变而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肠道细胞不仅承担着鱼体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功能,同时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是鱼类抵御肠道内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重要防线。肠道上皮细胞(intestinalepithelialcells,IECs)是鱼类肠道的主要功能细胞,其参与肠道食物的消化、吸收、免疫屏障等功能。近年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类肠道炎症已经成为养殖鱼类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鱼类肠道粘膜易与腔内大量的细菌、病毒、生物化学毒素与植物性蛋白饲料接触而发生肠道炎症损伤,引起鱼类肠道粘膜增厚并充血,肠上皮细胞滤泡消失,微绒毛变短,杯状细胞增多等症状。因此,建立体外鱼类肠上皮细胞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1)将分离所得的细胞加入培养液中,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到细胞培养板孔中,接种后静止培养;/n(2)静止培养后,把培养液连同未贴壁的细胞转入新的细胞培养板继续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待细胞铺满底壁,再进行传代培养;/n(3)传代培养:用质量浓度0.25-0.3%的胰蛋白酶消化液将细胞消化下来,直到细胞回缩、变圆、成团漂浮于消化液中时,用血清终止消化并收集细胞,重复上述两个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分离所得的细胞加入培养液中,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到细胞培养板孔中,接种后静止培养;
(2)静止培养后,把培养液连同未贴壁的细胞转入新的细胞培养板继续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待细胞铺满底壁,再进行传代培养;
(3)传代培养:用质量浓度0.25-0.3%的胰蛋白酶消化液将细胞消化下来,直到细胞回缩、变圆、成团漂浮于消化液中时,用血清终止消化并收集细胞,重复上述两个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调整后细胞浓度为3-5×105/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细胞培养板孔每孔加入2-2.5ml细胞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静止培养条件:CO2环境下,培养箱中26-28℃恒温培养80-9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培养液组分:表皮生长因子0.008-0.012mg/L、胎牛血清4-6%、转铁蛋白0.01-0.03mg/ml、胰岛素218-222U/L、IGF-I68-72ng/ml、Gln298-302mg/L、肝素98-10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改汪波谭朋徐冬冬陈睿毅竺奇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