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中取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29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对中取料结构,它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底板、对称固定在所述底板两端的挡板、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两块所述挡板之间的移动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板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侧面的第一立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侧面的升降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顶部且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板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升降板相背于所述第一立板一侧的支撑架、通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下表面的手指气缸。本结构自动化程度高,转移物料效率快,转移准确度高,不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节省了前期人力的投入,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对中取料结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取料技术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对中取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产品由机器加工取代了人力加工,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加工效率,也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条完整的流水线或一个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最基础的便是产品的上料过程,上料的快慢以及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整条工艺的效率以及最终成品的合格率。目前大多数的车间或流水线还是依靠操作员来完成工件的上料,人工上料远远不能满足机械加工对于物料数量的需求,人工操作弊端比较大,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浪费成本;人工上料效率低、准确度低,会直接影响到加工效率以及成品率;而且人工操作不当还会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对中取料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对中取料结构,它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底板、对称固定在所述底板两端的挡板、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两块所述挡板之间的移动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板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侧面的第一立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侧面的升降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顶部且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板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升降板相背于所述第一立板一侧的支撑架、通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下表面的手指气缸以及圆周固定在所述手指气缸端部的抓手。优化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无杆气缸。优化地,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无杆气缸运行方向相平行的第一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移动板的支撑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无杆气缸滑块的连接板。优化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相背于所述移动板一侧的第二滑轨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且与所述升降板相固定的第二滑块。优化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升降气缸。优化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在所述升降板侧面的第二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底部的横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立板与横板的第二加强肋。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自动对中取料结构通过手指气缸带动抓手抓取待加工的产品,因手指气缸自身沿轴心圆周对称设计,因此抓手可准确地将产品抓取至轴心线上;然后在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实现升降与水平运动,进而将产品准确地放置在加工位置处。本技术自动对中取料结构自动化程度高,转移物料效率快,转移准确度高,不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节省了前期人力的投入,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移动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升降组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抓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手指气缸与抓手的位置关系图;图9为本技术抓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移动组件;11、底板;12、挡板;13、移动板;14、第一驱动装置;15、第一滑轨;16、第一滑块;17、支撑块;18、连接板;19、第一油压缓冲器;2、升降组件;21、第一立板;22、升降板;23、第二驱动装置;24、第二滑轨;25、第二滑块;26、感应块;27、角板;28、第二油压缓冲器;3、抓取组件;31、支撑架;311、第二立板;312、横板;313、第二加强肋;32、固定柱;33、手指气缸;34、抓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自动对中取料结构通常安装在自动化流水线机台或者加工机台上,用于将待加工的物料准确快速的抓取至加工位置上,以提高加工效率与成品的合格率,它主要包括移动组件1、升降组件2和抓取组件3等。其中,移动组件1通常固定在自动化流水线机台或加工机台上,如图3至图4所示,它主要包括底板11、挡板12、移动板13、第一驱动装置14、第一滑轨15、第一滑块16、支撑块17、连接板18和第一油压缓冲器19等。底板11通常固定在自动化流水线机台或加工机台上(底板11为矩形状金属板,材质为HT200-300的高强度铸铁,其具体形状与材质不是本技术的保护重点,可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将底板11固定在自动化流水线机台或加工机台上)。挡板12有两块,它们对称固定在底板11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挡板12与底板11相垂直固定,可通过螺丝紧固或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移动板13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两块挡板12之间,第一驱动装置14固定在底板11上用于带动移动板12移动(第一驱动装置14为无杆气缸,无杆气缸的固定座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固定在底板11上,移动板13与无杆气缸的滑块相连,因此随着无杆气缸滑块的运动可带动移动板13同步实现运动,无杆气缸选用MY3B20-300型号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14不仅仅局限于无杆气缸,只要能带动移动板13在底板11上的移动即可,如直线电机、单作用式气缸、双作用式气缸等)。第一滑轨15固定在底板11上且与无杆气缸的运行方向相平行,第一滑块16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15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6与第一滑轨15的连接方式与一般常见的滑块滑轨的连接方式相同)。支撑块17用于连接第一滑块16与移动板13(支撑块17可以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保证移动板13在移动过程中运行的平稳性)。连接板18用于连接移动板13与无杆气缸滑块(连接板18一端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固定在移动板13上,另一端搭接在无杆气缸滑块上并用螺栓紧固,借此,无杆气缸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连接板18的连接作用带动移动板13同步移动)。第一油压缓冲器19有两个,它们分别固定在挡板12上且与移动板13相配合使用(移动板13在移动过程中,会与挡板12内侧壁发生轻微的碰撞,增设第一油压缓冲器19后,使移动板13在两个第一油压缓冲器19之间碰撞,由于第一油压缓冲器19的缓冲,可有效地起到减振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压缓冲器19选用ACA0806型号的即可)。升降组件2固定在移动组件1一侧,如图5至图6所示,它主要包括第一立板21、升降板22、第二驱动装置23、第二滑轨24、第二滑块25、感应块26、角板27和第二油压缓冲器28等。第一立板21固定在移动板13的侧面(第一立板21为矩形状金属板,材质选用铸铁,其具体形状与材质不是本技术的保护重点,可通过螺丝紧固或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板21与移动板13垂直固定)。第二滑轨24有两条,它们固定在第一立板21相背于移动板13的一侧,第二滑块25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24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25与第二滑轨24的连接方式与一般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对中取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移动组件(1),所述移动组件(1)包括底板(11)、对称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两端的挡板(12)、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两块所述挡板(12)之间的移动板(13)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且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板(13)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4);/n升降组件(2),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板(13)侧面的第一立板(2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21)侧面的升降板(22)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21)顶部且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板(22)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23);/n抓取组件(3),所述抓取组件(3)包括固定在所述升降板(22)相背于所述第一立板(21)一侧的支撑架(31)、通过固定柱(32)固定在所述支撑架(31)下表面的手指气缸(33)以及圆周固定在所述手指气缸(33)端部的抓手(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对中取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移动组件(1),所述移动组件(1)包括底板(11)、对称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两端的挡板(12)、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两块所述挡板(12)之间的移动板(13)以及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且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板(13)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4);
升降组件(2),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板(13)侧面的第一立板(2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21)侧面的升降板(22)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21)顶部且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板(22)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23);
抓取组件(3),所述抓取组件(3)包括固定在所述升降板(22)相背于所述第一立板(21)一侧的支撑架(31)、通过固定柱(32)固定在所述支撑架(31)下表面的手指气缸(33)以及圆周固定在所述手指气缸(33)端部的抓手(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中取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4)为无杆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强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安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