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的加工方法及清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加工方法及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对芯片和电子产品的性能、尺寸、可靠性以及低功耗等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晶圆级封装技术不断突破发展。在晶圆级封装制程中,可将集成电路(IC)制造工艺应用到后段封装工艺中。由于铜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因此,在IC制造及后段封装中,被广泛用于形成互连结构。通常,铜金属层的沉积采用电镀方式,在后段封装中,由于晶圆表面的图案通常较IC前段具有更大的深宽比,例如为实现叠层封装采用的TSV(硅穿孔)技术,穿孔的孔径一般在5~10μm,而其深度则达到了50~100μm。采用电镀铜的方式将该穿孔填充满,由于该穿孔较深,电镀时需要的时间更长、电流密度也更高,这将导致晶圆正面的铜层厚度较高,最厚可能高达30~40μm,而传统IC制造过程中的铜层厚度仅为0.7μm左右。在电镀后,晶圆表面形成的较厚铜层需要被去除。传统的晶圆表面平坦化工艺是采用CMP(化学机械平坦化)这一单一方式来去除铜层,鉴于铜层较厚,在传统工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加工方法,半导体结构包括晶圆,以及依次形成在晶圆正面的多晶硅层、阻挡层和铜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采用电化学抛光工艺,将高出阻挡层顶面的铜层厚度减薄;/nS2: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去除减薄后的铜层顶面的氧化层;/nS3: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去除高出阻挡层顶面的剩余铜层,并暴露出高出多晶硅层顶面的阻挡层;/nS4: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去除高出多晶硅层顶面的阻挡层;/nS5:将晶圆的正面朝下,采用等离子体由下至上轰击晶圆正面,去除晶圆表面的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加工方法,半导体结构包括晶圆,以及依次形成在晶圆正面的多晶硅层、阻挡层和铜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电化学抛光工艺,将高出阻挡层顶面的铜层厚度减薄;
S2: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去除减薄后的铜层顶面的氧化层;
S3: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去除高出阻挡层顶面的剩余铜层,并暴露出高出多晶硅层顶面的阻挡层;
S4: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去除高出多晶硅层顶面的阻挡层;
S5:将晶圆的正面朝下,采用等离子体由下至上轰击晶圆正面,去除晶圆表面的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高出所述阻挡层顶面的铜层厚度减薄至0.2μm~0.4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由Ta、TaN、Ti、TiN、Co、Ru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包括以下步骤:
S51:将晶圆正面朝下固定在工艺腔的顶部,工艺腔的顶面绝缘,工艺腔的底面导电;
S52:将工艺腔内抽真空后,通入工艺气体;
S53:启动射频线圈,以激发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迎伟,金一诺,张洪伟,王坚,王晖,
申请(专利权)人: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