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墙结构及地铁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08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端墙结构及地铁车辆,涉及车体端墙技术领域,包括两个边端墙板、上端墙板、若干个补强梁以及门槛;两个边端墙板相邻的一侧边缘上分别具有门柱;若干个补强梁分别连接于两个边端墙板的背侧;门槛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两个边端墙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端墙结构,利用边端墙板、上端墙板和门槛围合成用于供乘客通过的过道口,并在边端墙板的背侧设置补强梁以提高端墙的整体强度,通过将两个边端墙板相邻的一侧边缘折弯形成门柱,省去了原有门框和端墙焊接连接的工序,有效的简化了端墙结构,减少了组焊过程中端墙的外观变形,有效的保证了端墙的表面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墙结构及地铁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体端墙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端墙结构及设有该端墙结构的地铁车辆。
技术介绍
在地铁车辆中,端墙指的是位于头车的一端或者中间车的两端的起支撑作用的墙体,一般设置在车体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处。现有的端墙一般采用板梁结构,由外部拼焊而成的端墙板和内部骨架点焊而成。骨架结构是由两根门立柱、一根门上横梁和补强梁组成焊接的整体。端墙板采用2mm厚的不锈钢板材拼焊而成,端墙板外侧轮廓与侧墙轮廓相匹配,最大宽度处达2870mm目前,端墙采用内部骨架与端墙板点焊的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点焊端墙在受到垂直于端墙板平面的力时,抵抗弯曲变形能力较差,板材与梁焊接时,由于焊接收缩,板材受到了垂直于平面的焊缝收缩力,导致梁与板材焊接位置板材平面变形。(2)点焊端墙补强梁可以减少板材的变形量,但补强梁数量和种类较多,每个补强梁均需要与板材进行焊接,导致组装和焊接困难,此外,补强梁位置焊缝布置较多,焊后外观变形较明显。(3)板梁结构端墙与车体组焊后,平面度整体较差,需要经过多次返修,制约生产效率,影响后续部件安装进度,且影响了车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墙结构及地铁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端墙板材焊接变形严重、与车体进行组焊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端墙结构,包括两个边端墙板、上端墙板、若干个补强梁以及门槛;两个边端墙板相背离的一侧边缘分别用于与车体的两侧侧墙相连,相靠近的一侧边缘上分别具有向边端墙板的背侧折弯形成的门柱;上端墙板位于两个边端墙板之间,上端墙板的上边缘用于与车体的车顶相连,上端墙板的两侧边缘分别用于与两个边端墙板相连;若干个补强梁分别连接于两个边端墙板的背侧;门槛位于两个边端墙板之间,门槛的底面用于与车体的底板相连,两端分别与两个边端墙板相连;两个边端墙板、上端墙板和门槛围合成用于供乘客通过的过道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门柱包括边板部以及延伸部;边板部的板面垂直于边端墙板的板面向边端墙板的背侧延伸;延伸部连接于边板部的外边缘,且向与其对应的边端墙板延伸;边板部与延伸部由边端墙板的边缘一体折弯形成,且边端墙板、边板部和延伸部围合形成门柱,且门柱具有开口背离过道口的侧开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门柱还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用于封堵侧开口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一侧边缘与延伸部的侧边缘相连,另一侧边缘向边端墙板的背面延伸。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补强梁沿水平方向连接于边端墙板的背部,连接柱的外壁还与补强梁的端部相连。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上端墙板的下边缘具有向上端墙板的背侧折弯成型的顶梁,顶梁具有向上的开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两个边端墙板相邻的一侧还分别设有用于容纳顶梁的两端的避让口,两个避让口相对设置,且避让口的下边缘与门柱的顶面齐平。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补强梁背离边端墙板的一侧向下折弯成型为平行于边端墙板的板面的增强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增强部上贯通设有用于与挂件相连的挂接孔,挂接孔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挂接孔的一端设有用于供挂件伸入并水平滑送至挂接孔的送入孔。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门槛的两端上方分别设有用于与门柱相连的加强块,与门槛相连的两个加强块自下而上向上述两个加强块相背离的方向倾斜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了地铁车辆,该地铁车辆设有端墙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端墙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两个边端墙板、上端墙板和门槛围合成用于供乘客通过的过道口,并在边端墙板的背侧设置补强梁以提高端墙的整体强度,通过将两个边端墙板相邻的一侧边缘折弯形成门柱,省去了原有门框和端墙焊接连接的工序,有效的简化了端墙结构,减少了组焊过程中端墙的外观变形,减少了焊点,有效的保证了端墙的表面平整度,提高了安装的操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墙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边端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补强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上端墙板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边端墙板;11、避让口;2、上端墙板;21、顶梁;3、门槛;4、门柱;41、边板部;42、延伸部;5、补强梁;51、增强部;52、挂接孔;53、送入孔;54、让位孔;55、缺口;6、过道口;7、连接柱;8、加强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端墙结构及地铁车辆进行说明。端墙结构,包括两个边端墙板1、上端墙板2、若干个补强梁5以及门槛3;两个边端墙板1的相背离的一侧边缘分别用于与车体的两侧侧墙相连,相靠近的一侧边缘上分别具有向边端墙板1的背侧折弯形成的门柱4;上端墙板2位于两个边端墙板1之间,上端墙板2的上边缘用于与车体的车顶相连,上端墙板2的两侧边缘分别用于与两个边端墙板1相连;若干个补强梁5分别连接于两个边端墙板1的背侧;门槛3位于两个边端墙板1之间,门槛3的底面用于与车体的底板相连,两端分别与两个边端墙板1相连;两个边端墙板1、上端墙板2和门槛3围合成用于供乘客通过的过道口6。本实施例中,边端墙板1的背侧指的是背离人们所能看到的一侧,边端墙板1的背侧与边端墙板1的正面分别位于边端墙板1的板面两侧。将门柱4折弯方向朝向边端墙板1的背侧,并将补强梁5也设置在边端墙板1的背侧,可以保证整个端墙正面的美观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端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边端墙板,相背离的一侧边缘分别用于与车体的两侧侧墙相连,相靠近的一侧边缘上分别具有向所述边端墙板的背侧折弯形成的门柱;/n上端墙板,位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之间,所述上端墙板的上边缘用于与所述车体的车顶相连,两侧边缘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相连;/n若干个补强梁,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的背侧;以及/n门槛,位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之间,所述门槛的底面用于与所述车体的底板相连,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相连;/n两个所述边端墙板、所述上端墙板和所述门槛围合成用于供乘客通过的过道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边端墙板,相背离的一侧边缘分别用于与车体的两侧侧墙相连,相靠近的一侧边缘上分别具有向所述边端墙板的背侧折弯形成的门柱;
上端墙板,位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之间,所述上端墙板的上边缘用于与所述车体的车顶相连,两侧边缘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相连;
若干个补强梁,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的背侧;以及
门槛,位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之间,所述门槛的底面用于与所述车体的底板相连,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边端墙板相连;
两个所述边端墙板、所述上端墙板和所述门槛围合成用于供乘客通过的过道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包括:
边板部,板面垂直于所述边端墙板的板面向所述边端墙板的背侧延伸;以及
延伸部,连接于所述边板部的外边缘,且向与其对应的所述边端墙板延伸;
所述边板部与所述延伸部由所述边端墙板的边缘一体折弯形成,所述边端墙板、所述边板部和所述延伸部围合形成所述门柱,且所述门柱具有开口背离所述过道口的侧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还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用于封堵所述侧开口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延伸部的侧边缘相连,另一侧边缘向所述边端墙板的背面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超果立奎郭斌李思张福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