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天窗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204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天窗系统的装配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天窗系统和车辆。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主框架(1),所述主框架(1)具有窗口,所述主框架(1)能够装配所述天窗系统的玻璃窗以遮住所述窗口,所述主框架(1)包括依次拼焊连接的多个板件,其中,多个所述板件的厚度不完全相同。该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通过主框架装配玻璃窗,主框架包括拼焊连接并且厚度不完全相同的多个板件,减轻了整重,节能效果好,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天窗系统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天窗系统的装配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天窗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款车型的推出上市不仅要做到物美价优,像传统燃油车还要考虑油耗,而新能源汽车更需要考虑续航里程。实验证明,当汽车的整车重量降低10%时,传统燃油车的燃油效率可提高6%,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增加5.5%。由此看来,汽车的轻量化设计至关重要。通常汽车采用天窗加强环来装配天窗系统的玻璃窗,但是,现有的天窗加强环为整体式结构,材料利用率(约为30%)较低,导致单件的成本费用比较高,成本额外高出约40%左右,而且整体式的天窗加强环的料厚通常为1.5mm或1.6mm,整个零件的重量约为7.67kg,重量较大,致使传统燃油车的燃油量加大或者是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因采用整体式天窗加强环而导致的制作成本高、行驶耗能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天窗系统和车辆,该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通过主框架装配玻璃窗,主框架包括拼焊连接并且厚度不完全相同的多个板件,减轻了整重,节能效果好,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具有窗口,所述主框架能够装配所述天窗系统的玻璃窗以遮住所述窗口,所述主框架包括依次拼焊连接的多个板件,其中,多个所述板件的厚度不完全相同。可选的,多个所述板件划分为能够装配于车辆的前横梁的前板、能够装配于所述车辆的后横梁的后板和能够分别装配于所述车辆的一对侧围的一对侧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相对设置并且保持间隔,一对所述侧板间隔分布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间,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连接,以共同围成所述主框架,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和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两者具有不同厚度。可选的,所述前板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所述后板的厚度;和/或,所述前板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所述侧板的厚度。可选的,所述前板的厚度设置为1.0mm-1.2mm,所述后板的厚度设置为0.8mm-1.0mm,所述侧板的厚度设置为1.4mm-1.8mm。可选的,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部。可选的,所述加强部为所述侧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处的凸起结构。可选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置有安装点以用于装配所述天窗系统中的遮阳帘组件。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窗系统,所述天窗系统包括玻璃窗和所述的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所述玻璃窗安装于所述主框架并且能够遮住所述主框架的窗口。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天窗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天窗系统和车辆,该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通过主框架装配玻璃窗,其中,主框架包括拼焊连接并且厚度不完全相同的多个板件,相对于现有的整体式天窗加强环而言,在制作过程中,减少了中间废料的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加强结构的整体重量更低,行驶能耗小,节能效果好,使用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天窗的加强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的加强结构的侧板在A-A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框架;2、前板;3、后板;4、侧板;5、搭接部;6、安装件;7、安装点;8、加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主框架1,所述主框架1具有窗口,所述主框架1能够装配所述天窗系统的玻璃窗以遮住所述窗口,所述主框架1包括依次拼焊连接的多个板件,其中,多个所述板件的厚度不完全相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天窗系统和车辆,该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通过主框架1装配玻璃窗,其中,主框架1包括拼焊连接并且厚度不完全相同的多个板件,相对于现有的整体式天窗加强环而言,在制作过程中,减少了中间废料的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加强结构根据不同的承载要求进行局部减薄,在满足加强结构的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还能减轻整体重量,行驶能耗小,节能效果好,使用成本低。如图1所示,多个所述板件划分为能够装配于车辆的前横梁的前板2、能够装配于所述车辆的后横梁的后板3和能够分别装配于所述车辆的一对侧围的一对侧板4,所述前板2和所述后板3相对设置并且保持间隔,一对所述侧板4间隔分布于所述前板2和所述后板3之间,所述侧板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前板2和所述后板3连接,以共同围成所述主框架1,所述前板2、所述后板3和所述侧板4中的至少两者具有不同厚度。通过将多个板件划分为前板2、后板3和一对侧板4这四部分,以便于根据主框架1在这四部分处的受力情况不同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实现了对主框架1进行局部减薄,兼顾了主框架1的强度要求和减轻重量,行驶能耗小,使用成本低。通常车辆发生撞击时,车辆的前部会受到更为强烈的冲击作用(较于车辆的后部和侧部),为了满足车辆的强度要求,所述前板2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所述后板3的厚度,通过个性化设计前板2和后板3厚度,既能防止前板2处发生碰撞变形,也能在保证后板3的有效厚度的基础上进行减薄设计,设计更为合理。鉴于主框架1与前横梁和侧围之间的装配关系有所不同,例如,主框架1通过将前板2完全搭接在前横梁上进行装配,并且前板2处还加设内板结构进行加固,而主框架1通过将侧板4部分搭接在侧围上进行装配(例如,侧板4的远离主框架1的窗口的外侧部分形成为搭接部5,仅将侧板4的搭接部5搭接在侧围上),并且侧板4处没有额外设置内板等其他结构,为了保证主框架1能够在侧板4处对玻璃窗提供足够的支撑作用,所述侧板4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所述前板2的厚度,既满足了主框架1的使用需求,还有利于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对前板2进行减薄设计。进一步的,所述前板2的厚度设置为1.0mm-1.2mm,所述后板3的厚度设置为0.8mm-1.0mm,所述侧板4的厚度设置为1.4mm-1.8mm。优选地,所述前板2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2mm,所述后板3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0mm,所述侧板4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5mm。相较于现有天窗系统采用1.5mm或者1.6mm厚度的整体式加强环而言,本申请的主框架1的整体重量减轻了17.3%左右,轻量化非常明显,而且材料利用率更高,可高达80%左右,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进一步的,所述侧板4包括沿所述侧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部8,以用于加强侧板4的强度,进而增强了主框架1的整体刚度,保证了天窗系统的安全使用。如图2所示,所述加强部8为所述侧板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处的凸起结构;便于将玻璃窗装配到凸起结构的顶面,装配时,先在凸起结构的顶面打玻璃胶,再粘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主框架(1),所述主框架(1)具有窗口,所述主框架(1)能够装配所述天窗系统的玻璃窗以遮住所述窗口,所述主框架(1)包括依次拼焊连接的多个板件,其中,多个所述板件的厚度不完全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主框架(1),所述主框架(1)具有窗口,所述主框架(1)能够装配所述天窗系统的玻璃窗以遮住所述窗口,所述主框架(1)包括依次拼焊连接的多个板件,其中,多个所述板件的厚度不完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板件划分为能够装配于车辆的前横梁的前板(2)、能够装配于所述车辆的后横梁的后板(3)和能够分别装配于所述车辆的一对侧围的一对侧板(4),所述前板(2)和所述后板(3)相对设置并且保持间隔,一对所述侧板(4)间隔分布于所述前板(2)和所述后板(3)之间,所述侧板(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前板(2)和所述后板(3)连接,以共同围成所述主框架(1),所述前板(2)、所述后板(3)和所述侧板(4)中的至少两者具有不同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窗系统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2)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所述后板(3)的厚度;和/或
所述前板(2)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所述侧板(4)的厚度。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多仁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