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04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该装置包含:动力驱动源、外筒、推杆机构、传动机构和刮油接油机构;其中,所述外筒与鹤管垂管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动力驱动源固定在外筒的首端,所述推杆机构设置在外筒的空腔内,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推杆机构的空腔内且与动力驱动源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刮油接油机构固定在推杆机构的末端且可套置在鹤管垂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刮油装置实现了在将鹤管垂管的油刮至末端时接油拖盘自动旋转,能够将残留在鹤管垂管外壁的油清除,避免因油在低温环境极易黏着在鹤管垂管的表面,而且避免人工操作,实现接油拖盘自动旋转,提高安全,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鹤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刮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
技术介绍
鹤管是石化行业流体装卸过程中的专用设备,又称流体装卸臂。它是采用旋转接头与刚性管道及弯头连接起来以实现火车、汽车槽车与栈桥储运管线之间传输液体介质的活动设备,以取代老式的软管连接,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及寿命长等特点。目前,国内外装车鹤管基本采用气动或液压马达驱动、钢丝绳牵引的伸缩垂管机构,大部分没有刮油装置,装车作业结束时垂管内外壁会有大量滴油,一方面污染车体及地面,另一方面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作业安全隐患,势必给企业造成环境和安全影响。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在垂管外安装一个接油斗,待装车作业结束后,需要人工操作接油斗方位,使接油斗旋转至垂管正下方,垂管的内外壁滴油流进接油斗,从而达到防滴油的目的。现有防滴油措施需要单独操作,效率低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该装置解决了人工操作接油斗方位的问题,实现了在将鹤管垂管的油刮至末端时接油拖盘自动旋转,能够将残留在鹤管垂管外壁的油清除,避免因油在低温环境极易黏着在鹤管垂管的表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该装置包含:动力驱动源、外筒、推杆机构、传动机构和刮油接油机构;其中,所述外筒与鹤管垂管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动力驱动源固定在外筒的首端,所述推杆机构设置在外筒的空腔内,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推杆机构的空腔内且与动力驱动源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刮油接油机构固定在推杆机构的末端且可套置在鹤管垂管上。所述刮油接油机构包含:连接杆、刮油环、旋转环、接油拖盘、楔形块、扇形齿轮和转轴;其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推杆机构相垂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杆机构的末端,其另一端与所述刮油环固定连接;所述刮油环具有贯通的穿孔,所述鹤管垂管可插置在该穿孔内,且与所述刮油环的内壁相贴;所述旋转环转动设置在所述刮油环的底部,或转动设置在所述刮油环内壁周向设置的旋转槽内,且所述旋转环的内壁上设置有扇形嵌入槽,所述楔形块限位并滑动设置在扇形嵌入槽内;所述楔形块的侧面与扇形嵌入槽相接触且相适配,楔形块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旋转环的外侧壁上设置的齿轮相啮合,所述扇形齿轮穿设并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刮油环或连接杆转动,且所述转轴上套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转轴的末端与所述接油拖盘固定连接;所述刮油环、旋转环和接油拖盘与所述鹤管垂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位置。优选地,所述推杆机构包含:第i级导向键和第i级推杆,i=1……N,N≥2;其中,所述第i级推杆具有空腔,其外壁上沿轴线延伸方向设置有第i级键槽,第i+1级推杆套置在第i级推杆的空腔内,第i+1级导向键滑动设置在第i+1级键槽内且固定在所述第i级推杆的末端,第1级导向键滑动设置在第1级键槽内且固定在所述外筒的末端。优选地,所述推杆机构还包含:第i级固定盖和第i级卡环;所述第i级卡环套置在所述第i级推杆的外侧壁上,第i+1级卡环的外径与第i级推杆的内径相一致,第1级卡环的外径与所述外筒的内径相一致,第1级固定盖固定在所述外筒的末端,第i+1级固定盖固定在所述第i级推杆的末端,且第i级卡环与第i级固定盖的位置相对应。优选地,所述推杆机构还包含:端盖,该端盖固定在第N级推杆的末端。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与第i级推杆相垂直,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含:传动芯轴、第i级固定螺旋件、第i级移动螺旋件、第i级螺旋支撑件一和第i级螺旋支撑件二;其中,所述第i级固定螺旋件、第i级移动螺旋件、第i级螺旋支撑件一和第i级螺旋支撑件二的外径、螺距和旋转方向均一致,第i级固定螺旋件和第i级移动螺旋件套置在一起;所述第i+1级固定螺旋件的外径小于第i级固定螺旋件的内径,第i+1级固定螺旋件穿设在第i级固定螺旋件内;除第1级螺旋支撑件一和第N级螺旋支撑件二外,其它第i级螺旋支撑件一均固定在第i级固定螺旋件的首端和末端,其它第i级螺旋支撑件二均固定在第i级移动螺旋件的首端和末端;第1级螺旋支撑件一固定在第1级固定螺旋件的末端,第N级螺旋支撑件二固定在第N级固定螺旋件的首端;第i+1级固定螺旋件首端和末端的第i+1级螺旋支撑件一与第i级移动螺旋件首端和末端的第i级螺旋支撑件二分别固定在一起;第i级移动螺旋件的末端限位在第i级推杆的底端;所述传动芯轴设置在所述外筒空腔的首端,其首端与所述动力驱动源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一起,第1级固定螺旋件穿设在其上并与其固定。优选地,所述传动芯轴的首端与所述动力驱动源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一起。优选地,该装置还包含:安装机架,该安装机架包含:电机座、联轴器座、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其中,所述联轴器座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部,所述电机座固定在联轴器座的顶部,所述动力驱动源固定在所述电机座上,所述联轴器固定在联轴器座内;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均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外侧壁上,下安装板处于上安装板的下方,上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孔一,下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孔二,该固定孔一、固定孔二、刮油环、接油拖盘和鹤管垂管的中心轴处于同一位置,鹤管垂管穿过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优选地,所述旋转环设置在旋转槽内且可相对转动,所述扇形齿轮也设置在旋转槽内,所述转轴穿设并转动设置在所述刮油环的侧壁内。优选地,所述动力驱动源选用伺服电机、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解决了人工操作接油斗方位的问题,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通过刮油接油机构结构上的设计,通过刮油环、旋转环、楔形块、扇形齿轮和复位弹簧的结构特点和连接关系,实现了在将鹤管垂管的油刮至末端时接油拖盘自动旋转,能够将残留在鹤管垂管外壁的油清除,避免因油在低温环境极易黏着在鹤管垂管的表面,而且避免人工操作,实现接油拖盘自动旋转,提高安全,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鹤管;(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通过传动机构的结构,设计多级固定螺旋件和移动螺旋件以及螺旋支撑件,从而实现了依次传动的效果,确保推杆机构依次被推出和缩回;(3)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通过导向键和键槽的设计,确保推杆不会旋转,只能做直线运动,实现伸缩;(4)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上、下安装板可拆卸替换,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鹤管垂管,快速匹配及对接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刮油环、旋转环和楔形块的位置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动力驱动源(1)、外筒(7)、推杆机构、传动机构和刮油接油机构;其中,所述外筒(7)与鹤管垂管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动力驱动源(1)固定在外筒(7)的首端,所述推杆机构设置在外筒(7)的空腔内,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推杆机构的空腔内且与动力驱动源(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刮油接油机构固定在推杆机构的末端且可套置在鹤管垂管上;/n所述刮油接油机构包含:连接杆(22)、刮油环(23)、旋转环(24)、接油拖盘(25)、楔形块(26)、扇形齿轮(27)和转轴;其中,所述连接杆(22)与所述推杆机构相垂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杆机构的末端,其另一端与所述刮油环(23)固定连接;所述刮油环(23)具有贯通的穿孔,所述鹤管垂管可插置在该穿孔内,且与所述刮油环(23)的内壁相贴;所述旋转环(24)转动设置在所述刮油环(23)的底部,或转动设置在所述刮油环(23)内壁周向设置的旋转槽内,且所述旋转环(24)的内壁上设置有扇形嵌入槽,所述楔形块(26)限位并滑动设置在扇形嵌入槽内;所述楔形块(26)的侧面与扇形嵌入槽相接触且相适配,楔形块(26)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扇形齿轮(27)与所述旋转环(24)的外侧壁上设置的齿轮相啮合,所述扇形齿轮(27)穿设并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刮油环(23)或连接杆(22)转动,且所述转轴上套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转轴的末端与所述接油拖盘(25)固定连接;所述刮油环(23)、旋转环(24)和接油拖盘(25)与所述鹤管垂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动力驱动源(1)、外筒(7)、推杆机构、传动机构和刮油接油机构;其中,所述外筒(7)与鹤管垂管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动力驱动源(1)固定在外筒(7)的首端,所述推杆机构设置在外筒(7)的空腔内,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推杆机构的空腔内且与动力驱动源(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刮油接油机构固定在推杆机构的末端且可套置在鹤管垂管上;
所述刮油接油机构包含:连接杆(22)、刮油环(23)、旋转环(24)、接油拖盘(25)、楔形块(26)、扇形齿轮(27)和转轴;其中,所述连接杆(22)与所述推杆机构相垂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杆机构的末端,其另一端与所述刮油环(23)固定连接;所述刮油环(23)具有贯通的穿孔,所述鹤管垂管可插置在该穿孔内,且与所述刮油环(23)的内壁相贴;所述旋转环(24)转动设置在所述刮油环(23)的底部,或转动设置在所述刮油环(23)内壁周向设置的旋转槽内,且所述旋转环(24)的内壁上设置有扇形嵌入槽,所述楔形块(26)限位并滑动设置在扇形嵌入槽内;所述楔形块(26)的侧面与扇形嵌入槽相接触且相适配,楔形块(26)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扇形齿轮(27)与所述旋转环(24)的外侧壁上设置的齿轮相啮合,所述扇形齿轮(27)穿设并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刮油环(23)或连接杆(22)转动,且所述转轴上套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转轴的末端与所述接油拖盘(25)固定连接;所述刮油环(23)、旋转环(24)和接油拖盘(25)与所述鹤管垂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机构包含:第i级导向键和第i级推杆,i=1……N,N≥2;
其中,所述第i级推杆具有空腔,其外壁上沿轴线延伸方向设置有第i级键槽,第i+1级推杆套置在第i级推杆的空腔内,第i+1级导向键滑动设置在第i+1级键槽内且固定在所述第i级推杆的末端,第1级导向键滑动设置在第1级键槽内且固定在所述外筒(7)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机构还包含:第i级固定盖和第i级卡环;所述第i级卡环套置在所述第i级推杆的外侧壁上,第i+1级卡环的外径与第i级推杆的内径相一致,第1级卡环的外径与所述外筒(7)的内径相一致,第1级固定盖固定在所述外筒(7)的末端,第i+1级固定盖固定在所述第i级推杆的末端,且第i级卡环与第i级固定盖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机构还包含:端盖(21),该端盖(21)固定在第N级推杆的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加油鹤管的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利军渠聚鑫姚良李鸿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睿行智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