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风机升降式顶置车载空调,包括安装于顶板上的蒸发装置,与蒸发装置相连的压缩机,与压缩机相连的冷凝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两侧均设有一组用于水平向上抬升散热风扇的抬升机构,所述冷凝装置在散热风扇抬升前呈环绕或半包围状设置于散热风扇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不增加顶置空调厚度和减少车内空间的前提下,解决空调冷凝装置换热问题,提高制冷效果及能效比,起到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升降式顶置车载空调
本技术涉及冷冻、冷藏、保鲜、调节车内环境温度的车用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升降式顶置车载空调。
技术介绍
顶置空调安装在车辆顶部,为了美观和提高车内利用空间,顶置空调从400毫米降低到目前最低200毫米的高度。虽然解决了美观性并加大了内部空间,但会导致冷凝器的厚度减小,进而减少换热面积,不利于空气流动,当外界温度超过30度时,整个空调的制冷效果变差,这现象包括国内、国外所有的顶置空调产品。现有产品的问题为考虑提及厚度问题,导致如房车空调起不到制冷调节作用,使房车在室外的应用环境范围降低,温度高点不能出行,客户投诉和抱怨也无法解决目前现有状况。由于厚度方向尺寸被限定死,因此设计时一般只能往横向方向扩展以增大冷凝器换热面积,但是散热风扇在安装时因散热风扇存在自身厚度,气流的走向本身就垂直于冷凝器厚度方向,加上散热风扇的厚度,会直接影响到冷凝器风道的走向,从而降低空气流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增加顶置空调厚度和减少车内空间的前提下,解决空调冷凝装置换热问题,提高制冷效果及能效比,起到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率的风机升降式顶置车载空调。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机升降式顶置车载空调,包括安装于顶板上的蒸发装置,与蒸发装置相连的压缩机,与压缩机相连的冷凝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两侧均设有一组用于水平向上抬升散热风扇的抬升机构,所述冷凝装置在散热风扇抬升前呈环绕或半包围状设置于散热风扇外侧。上述结构中,因现有顶置空调厚度问题导致安装散热风扇后,风道的风流效果较差而影响制冷效果,将散热风扇设置成可升降状态,使其在工作时通过抬升机构控制向上升起,以保证足够的空气对流效果从而形成风道,并保证风流能顺利改变流向,在不增加顶置空调厚度和减少车内空间的前提下,解决空调冷凝装置换热问题,大幅提升制冷效果及能效比,起到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率;升降结构可有效保证紧凑性,在工作时能尽可能降低车辆总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两个固定于顶板上表面,彼此间隔设置的固定座,两固定座之间设有滑轨,两固定座之间还设有与滑轨平行设置,通过电机驱动的丝杆;所述滑轨上设有两个与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所述丝杆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丝杆螺纹,两段螺纹分别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螺纹配合,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在丝杆转动时彼此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滑块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中段相互交叉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背向第一滑块的一端及第二支撑杆背向第二滑块的一端与散热风扇对接支撑起散热风扇。上述结构中,通过丝杆驱动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彼此靠近,从而推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使其顶起散热风扇露出房车车顶,从而达到高效的空气对流效果,电机优选为步进电机,滑轨可对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起支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背向第一滑块的一端及第二支撑杆背向第二滑块的一端与散热风扇铰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中段均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滑槽交叉处设有滑销,所述顶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滑销的滑销支撑柱。上述结构中,第一支撑杆背向第一滑块的一端及第二支撑杆背向第二滑块的一端与散热风扇铰接固定,因此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彼此靠近或远离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铰接点位置会在其杆长方向发生改变,因此滑槽可保证铰接点位置的滑销能同时沿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满足铰链的正常运行条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风扇顶部设有支撑盖体,所述第一支撑杆背向第一滑块的一端及第二支撑杆背向第二滑块的一端与支撑盖体铰接。上述结构中,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通过支撑盖体与散热风扇相连,支撑盖体位于散热风扇顶部,可有效提高支撑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上两端旋向彼此相反的丝杆螺纹之间设有稳定段。上述结构中,稳定段用于控制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彼此靠近时的间隔距离,避免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过于靠近导致散热风扇失稳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因现有顶置空调厚度问题导致安装散热风扇后,风道的风流效果较差而影响制冷效果,将散热风扇设置成可升降状态,使其在工作时通过抬升机构控制向上升起,以保证足够的空气对流效果从而形成风道,并保证风流能顺利改变流向,在不增加顶置空调厚度和减少车内空间的前提下,解决空调冷凝装置换热问题,大幅提升制冷效果及能效比,起到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率;升降结构可有效保证紧凑性,在工作时能尽可能降低车辆总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冷凝装置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凝装置上升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0-顶板;11-蒸发装置;12-冷凝装置;13-散热风扇;131-支撑盖体;20-抬升机构;21-固定座;22-滑轨;23-电机;24-丝杆;241-丝杆螺纹;242-稳定段;25-第一滑块;251-第一支撑杆;26-第二滑块;261-第二支撑杆;27-滑槽;28-滑销;29-滑销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风机升降式顶置车载空调,包括安装于顶板10上的蒸发装置11,与蒸发装置11相连的压缩机(图中未示出),与压缩机相连的冷凝装置12,还包括散热风扇13,所述散热风扇13两侧均设有一组用于水平向上抬升散热风扇13的抬升机构20,所述冷凝装置12在散热风扇13抬升前呈环绕或半包围状设置于散热风扇13外侧。上述结构中,因现有顶置空调厚度问题导致安装散热风扇13后,风道的风流效果较差而影响制冷效果,将散热风扇13设置成可升降状态,使其在工作时通过抬升机构20控制向上升起,以保证足够的空气对流效果从而形成风道,并保证风流能顺利改变流向,在不增加顶置空调厚度和减少车内空间的前提下,解决空调冷凝装置12换热问题,大幅提升制冷效果及能效比,起到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率;抬升机构20可有效保证紧凑性,在工作时能尽可能降低车辆总高。本实施例中,所述抬升机构20包括两个固定于顶板10上表面,彼此间隔设置的固定座21,两固定座21之间设有滑轨22,两固定座21之间还设有与滑轨22平行设置,通过电机23驱动的丝杆24;所述滑轨22上设有两个与滑轨2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25及第二滑块26,所述丝杆24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丝杆螺纹241,两段螺纹分别与第一滑块25、第二滑块26螺纹配合,使第一滑块25第二滑块26在丝杆24转动时彼此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所述第一滑块25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251,所述第二滑块26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261,所述第一支撑杆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升降式顶置车载空调,包括安装于顶板上的蒸发装置,与蒸发装置相连的压缩机,与压缩机相连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两侧均设有一组用于水平向上抬升散热风扇的抬升机构,所述冷凝装置在散热风扇抬升前呈环绕或半包围状设置于散热风扇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升降式顶置车载空调,包括安装于顶板上的蒸发装置,与蒸发装置相连的压缩机,与压缩机相连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两侧均设有一组用于水平向上抬升散热风扇的抬升机构,所述冷凝装置在散热风扇抬升前呈环绕或半包围状设置于散热风扇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升降式顶置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两个固定于顶板上表面,彼此间隔设置的固定座,两固定座之间设有滑轨,两固定座之间还设有与滑轨平行设置,通过电机驱动的丝杆;所述滑轨上设有两个与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所述丝杆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丝杆螺纹,两段螺纹分别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螺纹配合,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在丝杆转动时彼此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滑块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鹏,李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