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00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空调管回热器领域的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包括导液管,导液管的左端设置有进液口,导液管的右端设置有出液口,导液管的外壁套设有壳体,壳体的两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导液管的两端外壁上,导液管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块,连接块远离导液管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壳体的内壁,壳体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马达,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扇叶,壳体的右端下侧连通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内和出气管内相同均设置有马达、扇叶和连接杆且连接方式相同,导液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之间固定连接有螺纹板,螺纹板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导液管的内壁,导液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流通的开口部分;本实用工作效率高,同时能耐受更高的压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管回热器领域,具体是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采用的回热式热交换器是气液回热器,它使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先通过回热器再去节流阀:蒸发器吸热汽化的制冷剂蒸气先通过回热器再去制冷压缩机,应该设置在这两条管路上,从而达到过冷过热的目的。同时,还有以下作用:一是使节流前得高压液体过冷,以免在节流前汽化,同时提高压缩机吸气温度,以减轻有害过热和改善压缩机工作条件;二是对R12、R502等制冷剂可提高其制冷装置的制冷系数;三是抵消气体中夹带的液体汽化,既可回收冷量又可确保压缩机正常回油。但是现有的回热器耐压效果不好,容易发生破裂,尤其是在在进行热交换后,更容易发生更容易管壁发生破裂。此外,现有的回热器的换热效率过低。因此,本技术提供了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包括导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的左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导液管的右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导液管的外壁套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导液管的两端外壁上,所述导液管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导液管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壳体的内壁,所述壳体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扇叶,所述壳体的右端下侧连通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和出气管内相同均设置有马达、扇叶和连接杆且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导液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之间固定连接有螺纹板,所述螺纹板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导液管的内壁,所述导液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流通的开口部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管内的扇叶风向朝外,所述进气管内的风向朝内,所述导液管内的液体流向从进液口向出液口流出。当液体从进液口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温度会传递给壳体和导液管之间形成的隔层,在气体从进气管流向出气管的过程中导液管的温度会传递给壳体和导液管的隔层的空气,出气管和出气管的错位设置可以保证隔层的空气热传递更加的充分,同时进气管远离进液口的位置可以保证在进行热交换时,刚从进液口流进的液体温度不会变化过快,从而减少导液管进液口位置的降低热效应力对其的影响从而降低管壁破裂的可能,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提高抗压作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板的形状为螺纹叶片形状。可以增加液体在导液管内的流动时间,从而保证热交换更加的充分,同时起到支撑导液管内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抗压作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液管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便于导液管的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管和进气管的管口上均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开设有网孔。减少空气中的杂物飞进出气管和进气管内的可能,从而引起扇叶的损坏以及壳体内的堆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固定耳。便于对装置进行安装。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进气管内的扇叶风向朝外,出气管内的风向朝内,导液管内的液体流向从进液口向出液口流出。当液体从进液口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温度会传递给可以和导液管之间形成的隔层,在气体从出气管流向进气管的过程中导液管的温度会传递给壳体和导液管的隔层的空气,出气管和进气管的错位设置可以保证隔层的空气热传递更加的充分,同时进气管远离进液口的位置可以保证在进行热交换时,刚从进液口流进的液体温度不会变化过快,从而减少导液管进液口位置的降低热效应力对其的影响从而降低管壁破裂的可能,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提高抗压作用。螺纹板的形状为螺纹叶片形状。壳体增加液体在导液管内的流动时间,从而保证热交换更加的充分,同时起到支撑导液管内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抗压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壳体和导液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A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螺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出气管,3-封盖,4-固定耳,5-进液口,6-出液口,7-进气管,8-连接块,9-导液管,10-马达,11-扇叶,12-连接杆,13-转杆,14-螺纹板,15-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包括导液管9,其特征在于:导液管9的左端设置有进液口5,导液管9的右端设置有出液口6,导液管9的外壁套设有壳体1,壳体1的两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导液管9的两端外壁上,导液管9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块8,连接块8远离导液管9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壳体1的内壁,壳体1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出气管2,进气管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马达10,马达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扇叶11,壳体1的右端下侧连通固定连接有进气管7,进气管7内和出气管2内相同均设置有马达10、扇叶11和连接杆12且连接方式相同,导液管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5,安装架1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之间固定连接有螺纹板14,螺纹板14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导液管9的内壁,导液管9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流通的开口部分。其中,出气管2内的扇叶11风向朝外,进气管7内的风向朝内,导液管9内的液体流向从进液口5向出液口6流出。当液体从进液口5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温度会传递给壳体1和导液管9之间形成的隔层,在气体从进气管7流向出气管2的过程中导液管9的温度会传递给壳体1和导液管9的隔层的空气,出气管2和进气管7的错位设置可以保证隔层的空气热传递更加的充分,同时进气管远离进液口5的位置可以保证在进行热交换时,刚从进液口5流进的液体温度不会变化过快,从而减少导液管9进液口5位置的降低热效应力对其的影响从而降低管壁破裂的可能,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提高抗压作用;螺纹板14的形状为螺纹叶片形状。壳体增加液体在导液管9内的流动时间,从而保证热交换更加的充分,同时起到支撑导液管9内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抗压作用;导液管9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便于导液管的连接;出气管2和进气管7的管口上均设置有封盖3,封盖3上开设有网孔。减少空气中的杂物飞进出气管2和进气管7内的可能,从而引起扇叶的损坏以及壳体1内的堆积;壳体1的外壁设置有固定耳4。便于对装置进行安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剂会从导液管9的进液口5流向出液口6,进气管7内的马达10带动扇叶转动将空气抽进壳体1和导液管9之间的隔层中,再通过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包括导液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9)的左端设置有进液口(5),所述导液管(9)的右端设置有出液口(6),所述导液管(9)的外壁套设有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导液管(9)的两端外壁上,所述导液管(9)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远离导液管(9)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壳体(1)的内壁,所述壳体(1)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马达(10),所述马达(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扇叶(11),所述壳体(1)的右端下侧连通固定连接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内和出气管(2)内相同均设置有马达(10)、扇叶(11)和连接杆(12)且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导液管(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5),所述安装架(1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之间固定连接有螺纹板(14),所述螺纹板(14)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导液管(9)的内壁,所述导液管(9)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流通的开口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耐压高效螺旋汽车空调管回热器,包括导液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9)的左端设置有进液口(5),所述导液管(9)的右端设置有出液口(6),所述导液管(9)的外壁套设有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导液管(9)的两端外壁上,所述导液管(9)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远离导液管(9)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壳体(1)的内壁,所述壳体(1)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马达(10),所述马达(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扇叶(11),所述壳体(1)的右端下侧连通固定连接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内和出气管(2)内相同均设置有马达(10)、扇叶(11)和连接杆(12)且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导液管(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5),所述安装架(1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之间固定连接有螺纹板(14),所述螺纹板(14)的外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陈哲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湘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