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接线柱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86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连接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源接线柱组件,其绝缘壳体包括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主体部,主体部固定于汽车固定部上;粗接线柱插装于第一通孔中,且一端伸出于主体部的上端面,另一端伸出于主体部的下端面;细接线柱插装于第二通孔中且一端伸出于上端面,另一端伸出于下端面;绝缘壳体的第一分隔部设于上端面且使粗接线柱伸出于上端面的一端和细接线柱伸出于上端面的一端相分隔,绝缘壳体的第二分隔部设于下端面且使粗接线柱伸出于下端面的一端和细接线柱伸出于下端面的一端分隔。由于粗接线柱和细接线柱的粗细不同,故便于区分正负极;且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实现粗接线柱和细接线柱的端部的绝缘分隔,因此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接线柱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路连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接线柱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车上用电器需求的提高,大功率用电器已经逐渐的出现在汽车上,随之而来的是汽车负载功率越来越大,对电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源接线柱可以很好地解决从蓄电池到用电器之间长距离、大电流传输的问题。但是现有的电源接线柱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电源接线柱结构单一,实际使用时难以区分正负极;2、正极电源接线柱和负极电源接线柱相互紧靠的并联排布,绝缘分隔效果差,导致正极电源接线柱和负极电源接线柱容易发生短路连接,使用安全性低。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电源接线柱组件,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源接线柱组件,其具有正负极区分方便,且绝缘防护效果好的优点。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接线柱组件,包括:绝缘壳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主体部被配置为固定于汽车固定部上;粗接线柱,插装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所述粗接线柱的一端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另一端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面;细接线柱,插装于所述第二通孔中,且所述细接线柱的一端伸出于所述上端面,另一端伸出于所述下端面;其中,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使所述粗接线柱伸出于所述上端面的一端和所述细接线柱伸出于所述上端面的一端相分隔,所述第二分隔部设置于所述下端面上,且使所述粗接线柱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一端和所述细接线柱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一端相分隔。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部包括:侧部隔板,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呈带有凹口的板状结构,所述粗接线柱和所述细接线柱位于所述凹口中;中部隔板,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与所述侧部隔板相连以将所述凹口分隔成两个容纳口,所述粗接线柱和所述细接线柱一对一地位于各所述容纳口中。可选地,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侧部隔板加强筋,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与所述侧部隔板固定连接;和/或中部隔板加强筋,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与所述中部隔板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粗接线柱和所述细接线柱伸出于所述上端面的一端到所述上端面的距离均小于所述侧部隔板和所述中部隔板远离所述上端面的一端到所述上端面的距离。可选地,所述电源接线柱组件还包括:绝缘底盖,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面上,所述粗接线柱及所述细接线柱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一端容纳于所述绝缘底盖与所述下端面之间形成的底部空腔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分隔部将所述底部空腔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底部分腔,所述粗接线柱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一端和所述细接线柱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一端一对一的位于各所述底部分腔中,所述绝缘底盖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一的连通各所述底部分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选地,所述绝缘底盖和所述下端面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卡凸,另一个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卡紧连接。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固定耳板,所述固定耳板被配置为通过紧固件紧固于汽车固定部上,且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面的边沿上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下端面的边沿与所述汽车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可选地,所述绝缘底盖上还设置有连接吊耳,所述连接吊耳被配置为套接于电源导线上。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同轴连通的第一圆形通孔和第一多边形通孔,所述粗接线柱的中部位置形成有第一圆柱段和第一多边形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插装配合,所述第一多边形柱段与所述第一多边形通孔插装配合;所述第二通孔包括同轴连通的第二圆形通孔和第二多边形通孔,所述细接线柱的中部位置形成有第二圆柱段和第二多边形柱段,所述第二圆柱段与所述第二圆形通孔插装配合,所述第二多边形柱段与所述第二多边形通孔插装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主体部固定于汽车固定部上,粗接线柱和细接线柱插装于主体部上,实际安装时可以使粗接线柱接电源正极,细接线柱接电源负极,或者粗接线柱接电源负极,细接线柱接电源正极,由于粗接线柱和细接线柱的粗细不同,故便于区分正负极;同时,粗接线柱和细接线柱插装固定在绝缘壳体的主体部上,主体部起到了对粗接线柱和细接线柱的固定及绝缘分隔保护作用;进一步地,绝缘壳体的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将粗接线柱和细接线柱分别伸出于主体部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的端部进行了绝缘分隔,因此更加安全,提升了电源接线柱组件的整体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源接线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粗接线柱和细接线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壳体的上端面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壳体的下端面的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绝缘底盖的盖口的正视图。图中:1-绝缘壳体;11-主体部;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2-第一分隔部;121-侧部隔板;122-中部隔板;13-第二分隔部;14-侧部隔板加强筋;15-中部隔板加强筋;16-卡凸;17-固定耳板;171-螺纹孔;2-粗接线柱;21-第一圆柱段;22-第一多边形柱段;3-细接线柱;31-第二圆柱段;32-第二多边形柱段;4-绝缘底盖;41-第一连接孔;42-第二连接孔;43-卡槽;44-底盖本体;5-密封件;6-连接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接线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绝缘壳体(1),包括主体部(11),所述主体部(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所述主体部(11)被配置为固定于汽车固定部上;/n粗接线柱(2),插装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中,且所述粗接线柱(2)的一端伸出于所述主体部(11)的上端面,另一端伸出于所述主体部(11)的下端面;/n细接线柱(3),插装于所述第二通孔(112)中,且所述细接线柱(3)的一端伸出于所述上端面,另一端伸出于所述下端面;/n其中,所述绝缘壳体(1)还包括第一分隔部(12)和第二分隔部(13),所述第一分隔部(12)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使所述粗接线柱(2)伸出于所述上端面的一端和所述细接线柱(3)伸出于所述上端面的一端相分隔,所述第二分隔部(13)设置于所述下端面上,且使所述粗接线柱(2)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一端和所述细接线柱(3)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一端相分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接线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壳体(1),包括主体部(11),所述主体部(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所述主体部(11)被配置为固定于汽车固定部上;
粗接线柱(2),插装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中,且所述粗接线柱(2)的一端伸出于所述主体部(11)的上端面,另一端伸出于所述主体部(11)的下端面;
细接线柱(3),插装于所述第二通孔(112)中,且所述细接线柱(3)的一端伸出于所述上端面,另一端伸出于所述下端面;
其中,所述绝缘壳体(1)还包括第一分隔部(12)和第二分隔部(13),所述第一分隔部(12)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使所述粗接线柱(2)伸出于所述上端面的一端和所述细接线柱(3)伸出于所述上端面的一端相分隔,所述第二分隔部(13)设置于所述下端面上,且使所述粗接线柱(2)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一端和所述细接线柱(3)伸出于所述下端面的一端相分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线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部(12)包括:
侧部隔板(121),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呈带有凹口的板状结构,所述粗接线柱(2)和所述细接线柱(3)位于所述凹口中;
中部隔板(122),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与所述侧部隔板(121)相连以将所述凹口分隔成两个容纳口,所述粗接线柱(2)和所述细接线柱(3)一对一地位于各所述容纳口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接线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1)还包括:
侧部隔板加强筋(14),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与所述侧部隔板(121)固定连接;和/或
中部隔板加强筋(15),设置于所述上端面上,且与所述中部隔板(122)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接线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接线柱(2)和所述细接线柱(3)伸出于所述上端面的一端到所述上端面的距离均小于所述侧部隔板(121)和所述中部隔板(122)远离所述上端面的一端到所述上端面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线柱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阳房亮魏明锐董广宇王龙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