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04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大灯,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在安装壳体的后端的安装支板、安装在安装支板上并从安装壳体后端伸入安装壳体内的龙骨、安装在龙骨上并设置在安装支板后侧的近光光源组件、安装在龙骨后部并与近光光源组件连接的近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后部并设置在近光散热器下方的近光散热风机、安装在龙骨下侧的远光散热器、安装在安装支板上并置于近光光源组件下方且与远光散热器连接的远光光源组件以及安装在龙骨下方并设置在近光散热风机前方的远光散热风机。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散热效率,避免近光光源组件与远光光源组件过热,保证汽车大灯总成的使用效果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大灯
本技术涉及汽车照明
,尤其是一种汽车大灯。
技术介绍
汽车大灯总成又称汽车前照明灯。作为汽车的眼睛,汽车大灯不仅关系到一个汽车的整体外观形象,而且更加能体现一个汽车的总体性能,因此,汽车大灯是保障汽车夜间安全行驶的关键部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大灯也在不断地改进,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汽车用照明灯主要分为卤素汽车大灯光源、氙气汽车大灯光源、LED汽车大灯光源和激光汽车大灯光源。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大灯总成大多是将近光光源组件以及远光光源组件安装在安装壳体内,并且大多数是通过单一散热器进行散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大灯总成的要求越来越高,光源组件的芯片越来越小,发光的功率越来越高,近光源组件在安装壳体内的排布越来越密集,并且受到安装壳体内的空间限制,导致散热器的体积较少、散热速度跟不上,使得光源组件周围的温度过热影响车灯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大灯,能够提高光源组件的散热速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大灯,包括安装壳体;安装支板,安装在安装壳体的后端;龙骨,安装在安装支板上并从安装壳体后端伸入安装壳体内;近光光源组件,安装在龙骨上并设置在安装支板后侧;近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后部并与近光光源组件连接;近光散热风机,安装在龙骨后部并设置在近光散热器下方,用于对近光散热器散热;远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下侧;远光光源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板上并置于近光光源组件下方,且与远光散热器连接并通过远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上;以及远光散热风机,安装在龙骨下方并设置在近光散热风机前方,用于对远光散热器散热。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支板设有供龙骨伸入安装壳体内的上开口以及供远光光源组件伸入安装壳体内的下开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龙骨包括通过上开口伸入安装壳体内的截光部以及与截光部后端连接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开有让位槽,所述近光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在让位槽内的近光光源芯片、设置在近光光源芯片上方并安装在支承部上侧的近光反射杯以及安装在截光部上侧的截光板,所述截光部与截光板的前侧均设有圆弧缺口,所述安装壳体安装有供远光射出的近光透镜。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承部安装有近光散热支架,所述近光散热器安装在近光散热支架上部并与近光光源芯片连接,所述近光散热风机安装在近光散热支架下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近光散热器为多个通过口FIN连接的散热片,且所述近光散热器的散热通道从下方指向上方,所述近光散热风机为离心风机,且所述近光散热风机从后方吸风并朝上方排风,所述近光散热支架后侧设有供近光散热风机吸风的第一吸气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远光散热器包括激光散热装置以及两组左右对称安装在激光散热装置两侧的远光散热装置,所述远光光源组件包括通过激光散热装置安装在龙骨上的激光光源装置以及两组分别通过一组远光散热装置安装在龙骨上并左右对称设置在远光光源装置左右两侧的远光光源装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激光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龙骨下侧的第一连接座以及多条竖向设置的第一散热柱,两组矩形阵列设置的第一散热柱左右对称地安装在第一连接座的下侧,所述远光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龙骨下侧的第二连接座以及多条竖向设置的第二散热柱,一组矩形阵列设置的第二散热柱安装在第二连接座的下侧。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激光光源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连接座上的激光发生器、荧光片以及激光反射杯,所述荧光片设置在激光发生器的前方,所述激光反射杯设置在荧光片的下方,所述远光光源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二连接座上的远光光源芯片以及远光反射杯,所述远光反射杯设置在远光光源芯片的下方。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远光光源组件还包括连接两个远光反射杯下部的连接包边,所述激光反射杯与远光反射杯以及连接包边留有通风间隙。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龙骨下部安装有远光散热支架,所述远光散热支架前侧与安装支板连接并从左右两侧围合第二散热柱,两组所述远光散热风机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散热柱以及第二散热柱后方,两组所述远光散热风机均为轴流风机且从后方吸风并朝前方排风,所述远光散热支架后侧设有供轴流风机吸气的第二吸气口。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近光散热器以及远光散热器设置在安装壳体外后方,使近光散热器以及远光散热器不会受到安装壳体内的空间限制,使近光散热器以及远光散热器的体积可以增大,并配合远光散热风机,提高近光光源组件以及远光散热组件的散热速度;同时,近光散热器与远光散热器上下错位设置,近光散热风机朝上吹向近光散热器,远光散热风机朝前吹响远光散热器,使近光散热的风道与远光散热的风道不相互影响,并提供足够的散热空气,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避免近光光源组件与远光光源组件过热,保证汽车大灯总成的使用效果以及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大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大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近光光源组件安装在龙骨上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远光源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板与龙骨上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远光散热器安装在安装支板与龙骨上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安装壳体;2、安装支板;3、龙骨;4、近光光源组件;5、近光散热器;6、近光散热风机;7、远光散热器;8、远光光源组件;9、远光散热风机;21、上开口;22、下开口;31、截光部;32、支承部;41、近光光源芯片;42、近光反射杯;43、截光板;11、近光透镜;33、近光散热支架;34、第一吸气口;71、激光散热装置;72、远光散热装置;81、激光光源装置;82、远光光源装置;711、第一连接座;712、第一散热柱;721、第二连接座;722、第二散热柱;811、激光发生器;812、荧光片;813、激光反射杯;821、远光光源芯片;822、远光反射杯;83、连接包边;35、远光散热支架;36第二吸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如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大灯,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支板2、龙骨3、近光光源组件4、近光散热器5、近光散热风机6、远光散热器7、远光光源组件8以及远光散热风机9,安装支板2安装在安装壳体1的后端,龙骨3安装在安装支板2上并从安装壳体1后端伸入安装壳体1内,为近光光源组件4、近光散热器5、近光散热风机6、远光散热器7、远光光源组件8以及远光散热风机9的安装提供支承部件。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壳体;/n安装支板,安装在安装壳体的后端;/n龙骨,安装在安装支板上并从安装壳体后端伸入安装壳体内;/n近光光源组件,安装在龙骨上并设置在安装支板后侧;/n近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后部并与近光光源组件连接;/n近光散热风机,安装在龙骨后部并设置在近光散热器下方,用于对近光散热器散热;/n远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下侧;/n远光光源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板上并置于近光光源组件下方,且与远光散热器连接并通过远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上;/n以及远光散热风机,安装在龙骨下方并设置在近光散热风机前方,用于对远光散热器散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体;
安装支板,安装在安装壳体的后端;
龙骨,安装在安装支板上并从安装壳体后端伸入安装壳体内;
近光光源组件,安装在龙骨上并设置在安装支板后侧;
近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后部并与近光光源组件连接;
近光散热风机,安装在龙骨后部并设置在近光散热器下方,用于对近光散热器散热;
远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下侧;
远光光源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板上并置于近光光源组件下方,且与远光散热器连接并通过远光散热器安装在龙骨上;
以及远光散热风机,安装在龙骨下方并设置在近光散热风机前方,用于对远光散热器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板设有供龙骨伸入安装壳体内的上开口以及供远光光源组件伸入安装壳体内的下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包括通过上开口伸入安装壳体内的截光部以及与截光部后端连接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开有让位槽,所述近光光源组件包括安装在让位槽内的近光光源芯片、设置在近光光源芯片上方并安装在支承部上侧的近光反射杯以及安装在截光部上侧的截光板,所述截光部与截光板的前侧均设有圆弧缺口,所述安装壳体安装有供远光射出的近光透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安装有近光散热支架,所述近光散热器安装在近光散热支架上部并与近光光源芯片连接,所述近光散热风机安装在近光散热支架下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散热器为多个通过扣FIN连接的散热片,且所述近光散热器的散热通道从下方指向上方,所述近光散热风机为离心风机,且所述近光散热风机从后方吸风并朝上方排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志雄邝超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天翔光学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