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激光雾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77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用激光雾灯,包括支承壳体、激光光源组件、雾灯光源组件、透明面盖以及散热器,支承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凹向尾部的安装槽;激光光源组件设置在安装槽内并与支承壳体接触形成热传递;雾灯光源组件设置在内腔内并与支承壳体接触形成热传递;透明面盖安装在支承壳体的头部开口处;散热器设置在支承壳体尾部并与支承壳体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用激光雾灯能够补强雾灯光的中心亮度,提高雾灯光中心区的照射距离,增加雾灯的穿透能力,提高光束亮度,加强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激光雾灯
本技术涉及汽车照明
,尤其是一种车用激光雾灯。
技术介绍
雾灯的作用就是在雾天或者雨天能见度受天气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让其他车辆看见本车,因此雾灯的光源需要有较强的穿透性。现有技术中,一般的车辆用的都是卤素雾灯或者LED雾灯。为了提高雾灯的穿透力,雾灯的发光颜色一般为红色或者黄色。但是,在浓雾天气环境下,卤素雾灯或者LED雾灯发出光的穿透力一般,甚至会对亮度较高的灯光发生反射,光束的亮度较低,照明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激光雾灯,能够增加雾灯的穿透力和光束亮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车用激光雾灯,包括支承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凹向尾部的安装槽;激光光源组件,设置在安装槽内并与支承壳体接触形成热传递;雾灯光源组件,设置在内腔内并与支承壳体接触形成热传递;透明面盖,安装在支承壳体的头部开口处;以及散热器,设置在支承壳体尾部并与支承壳体一体成型。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承壳体设有将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的分隔板,所述安装槽设置在上腔的底面中部处。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雾灯光源组件包括雾灯支撑架、四组雾灯光源芯片以及四组雾灯反射杯,所述雾灯支撑架的外形与内腔相匹配并设有供激光光源组件灯光射出的让位缺口,两组所述雾灯光源芯片安装在支撑架的上层并分别设置在激光光源组件的左右两侧,两组所述雾灯光源芯片并排安装在支撑架的下层中部处,四组雾灯反射杯均安装在雾灯支撑架上且位置与四组雾灯光源芯片的位置一一对应。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雾灯反射杯由多块雾灯反射片拼接而成。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雾灯支撑架与上层雾灯反射杯邻接的外侧面与上侧面以及雾灯支撑架与下层雾灯反射杯邻接的外侧面与下侧面均设有波纹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波纹面由雾灯支撑架的内壁与向外突出的圆柱条组成。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器包括折线散热翅片以及圆弧散热翅片,所述折线散热翅片成先从上往下再斜下向外的折线,多圈同心的所述圆弧散热翅片将折线散热翅片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承壳体后侧面中下部装有防水出线套。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本技术的一种车用激光雾灯还包括设置在透明面盖与支承壳体的连接处的装饰面圈,所述装饰面圈设有供激光光源组件与雾灯光源组件的光射出的出光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激光光源组件包括激光散热支架、激光发生器、荧光片以及激光反射杯,所述激光散热支架设在安装槽内,所述激光发生器、荧光片以及激光反射杯均安装在激光散热支架上。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用激光雾灯通过支承壳体、激光光源组件、雾灯光源组件、透明面盖以及散热器相互配合,在浓雾天气环境下激光光源组件与雾灯光源组件同时开启,激光光源组件能够补强雾灯光的中心亮度,提高雾灯光中心区的照射距离,增加雾灯的穿透能力,提高光束亮度,加强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车用激光雾灯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车用激光雾灯的结构示意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车用激光雾灯的结构示意爆炸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承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雾灯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雾灯光源组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激光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承壳体;11、内腔;12、安装槽;2、激光光源组件;3、雾灯光源组件;4、透明面盖;5、散热器;13、分隔板;31、雾灯支撑架;32、雾灯光源芯片;33、雾灯反射杯;34、让位缺口;35、波纹面;51、折线散热翅片;52、圆弧散热翅片;6、防水出线套;7、装饰面圈;21、激光散热支架;22、激光发生器;23、荧光片;24、激光反射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如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用激光雾灯,包括支承壳体1、激光光源组件2、雾灯光源组件3、透明面盖4以及散热器5,所述支承壳体1设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设有凹向尾部的安装槽12,所述散热器5设置在支承壳体1尾部并与支承壳体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的支承壳体1的外形为圆柱状,一体成型的散热器5和支承壳体1,能够增加散热器5与支承壳体1的接触面积,加速支承壳体1与散热器5之间的热传递,同时,支承壳体1与散热器5可以采用导热性能较优的铝或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其中,所述散热器5包括折线散热翅片51以及圆弧散热翅片52,所述折线散热翅片51成先从上往下再斜下向外的折线,多圈同心的所述圆弧散热翅片52将折线散热翅片51连接,本实施例中圆弧散热翅片52有两圈。折线散热翅片51起到增加散热面积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共有八条折线散热翅片51,四条设置在支承壳体1后侧的左边,另外四条设置在支承壳体1后侧的右边,且左右两边的折线散热翅片51对称。圆弧散热翅片52起到连接折线散热翅片51,并增加散热面积的作用。所述激光光源组件2设置在安装槽12内并与支承壳体1接触形成热传递,激光光源组件2产生的热量通过支承壳体1传递到散热器5中,散热器5为支承壳体1提供较高的散热速度,包装激光光源组件2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安装槽12的位置使支承壳体1向后凸出,同时凸出的部位应设置有折线散热翅片51和圆弧散热翅片52,进一步增大散热面积。所述雾灯光源组件3设置在内腔11内并与支承壳体1接触形成热传递,雾灯光源组件3产生的热量通过支承壳体1传递到散热器5中,散热器5为支承壳体1提供较高的散热速度,包装雾灯光源组件3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雾灯光源组件3单独开启时,能够应付一般雾霾天气。所述透明面盖4安装在支承壳体1的头部开口处,对支承壳体1内的激光光源组件2、雾灯光源组件3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用激光雾灯通过支承壳体1、激光光源组件2、雾灯光源组件3、透明面盖4以及散热器5相互配合,在浓雾天气环境下激光光源组件2与雾灯光源组件3同时开启,激光光源组件2能够补强雾灯光的中心亮度,提高雾灯光中心区的照射距离,增加雾灯的穿透能力,提高光束亮度,加强照明效果。具体地,所述支承壳体1优选设有将内腔11分为上腔和下腔的分隔板13,所述安装槽12设置在上腔的底面中部处,为安装多个雾灯提供条件。进一步地,所述雾灯光源组件3优选包括雾灯支撑架31、四组雾灯光源芯片32以及四组雾灯反射杯33,所述雾灯支撑架31的外形与内腔11相匹配并设有供激光光源组件2灯光射出的让位缺口34,即雾灯支撑架31能够安装在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激光雾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承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凹向尾部的安装槽;/n激光光源组件,设置在安装槽内并与支承壳体接触形成热传递;/n雾灯光源组件,设置在内腔内并与支承壳体接触形成热传递;/n透明面盖,安装在支承壳体的头部开口处;/n以及散热器,设置在支承壳体尾部并与支承壳体一体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激光雾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凹向尾部的安装槽;
激光光源组件,设置在安装槽内并与支承壳体接触形成热传递;
雾灯光源组件,设置在内腔内并与支承壳体接触形成热传递;
透明面盖,安装在支承壳体的头部开口处;
以及散热器,设置在支承壳体尾部并与支承壳体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激光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壳体设有将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的分隔板,所述安装槽设置在上腔的底面中部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激光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灯光源组件包括雾灯支撑架、四组雾灯光源芯片以及四组雾灯反射杯,所述雾灯支撑架的外形与内腔相匹配并设有供激光光源组件灯光射出的让位缺口,两组所述雾灯光源芯片安装在支撑架的上层并分别设置在激光光源组件的左右两侧,两组所述雾灯光源芯片并排安装在支撑架的下层中部处,四组雾灯反射杯均安装在雾灯支撑架上且位置与四组雾灯光源芯片的位置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激光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灯反射杯由多块雾灯反射片拼接而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志雄易亚军胡林邝超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天翔光学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